【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数据处理
,尤指一种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0003]在银行业务处理场景中,银行的风险控制端通常在银行服务器,所以客户在银行交易时需要联网做风险控制,当网络信号不佳的时候,客户就做不了交易。对于某些用户,可能经常在特定时间处在特定地点,可能因为特定地点的无线信号比较弱,导致客户无法使用自己的终端进行交易行为,客户体验不佳。
[0004]综上来看,亟需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
[0007]银行服务器将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以及该第一客户与对应的各个相关账户的相关指数下发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付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银行服务器将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以及该第一客户与对应的各个相关账户的相关指数下发到该第一客户的移动终端;当第一客户的移动终端处于无网络状态时,该第一客户的移动终端基于选定的公钥、以及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确定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指纹;该第一客户的移动终端基于选定的公钥、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指纹、该第一客户与对应的各个相关账户的相关指数生成支付二维码;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在支付时,识别该第一客户提供的支付二维码,将获取的公钥、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指纹、该第一客户与对应的各个相关账户的相关指数发送到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接受的公钥、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指纹、该第一客户与对应的各个相关账户的相关指数,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对本次支付交易进行风险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客户的移动终端处于无网络状态时,该第一客户的移动终端基于选定的公钥、以及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确定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指纹,包括:对于该第一客户对应的每个相关账户,依据选定的公钥、该相关账户的身份信息确定该相关账户对应的哈希,并将该哈希作为该第一客户对应的相关账户指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接受的公钥、该第一客户对应的多个相关账户指纹、该第一客户与对应的各个相关账户的相关指数,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包括:对于第二客户对应的每个相关账户,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接受的公钥、该相关账户的身份信息确定该相关账户对应的哈希,并将该哈希作为该第二客户对应的相关账户指纹;对于该第一客户对应的每个相关账户指纹,当该相关账户指纹位于该第二客户对应的相关账户指纹时,将该相关账户指纹作为公共账户指纹;当公共账户指纹的数量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按照如下公式,确定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其中,r是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r
i1
是第一客户与第i个公共账户指纹对应的账户的相关指数;r
i2
是第二客户与第i个公共账户指纹对应的账户的相关指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对本次支付交易进行风险控制,包括: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第一客户与第二客户的相关指数、以及预存的在各个相关指数的条件下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确定本次支付对应的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将本次支付对应的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
下发到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依据接受的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对本次支付交易进行风险控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依据如下方法确定在各个相关指数的条件下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第二客户对应的银行服务器获取银行的历史支付数据;对于每一历史支付数据,确定该历史支付数据对应的支付客户的支付限额与该历史支付数据的支付金额的差,将该差作为该历史支付数据对应的支付差值;以及确定该历史支付数据对应的支付客户与对应的对手客户的相关系数,将该相关系数作为该历史支付数据对应的相关系数;对于每一相关系数,将对应的相关系数等于该相关系数的历史支付数据作为该相关系数对应的历史支付数据;依据该相关系数对应的历史支付数据,确定在该相关指数的条件下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该相关系数对应的历史支付数据,确定在该相关指数的条件下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包括:对于每一支付差值,从该相关系数对应的历史支付数据中选取出对应的支付差值等于该支付差值的历史支付数据,将选取出的历史支付数据作为该支付差值对应该相关系数的历史支付数据;依据每一支付差值对应该相关系数的历史支付数据,确定在各个交易渠道和各个风险类别的条件下该支付差值对应该相关系数的风险概率;确定在该相关指数的条件下每一支付差值对应的支付风险矩阵,其中,该支付风险矩阵的行对应交易渠道,列对应风险类别,该支付风险矩阵的每个元素的值等于在该元素对应的交易渠道和该元素对应的风险类别的条件下该支付差值对应该相关系数的风险概率。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依据接受的支付差值与支付风险矩阵的对应关系,对本次支付交易进行风险控制,包括: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依据本次支付交易的支付金额、第二客户的支付限额,确定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支付风险矩阵;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依据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支付风险矩阵的行数和列数,进行补0,将获得的方阵作为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支付风险方阵;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依据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支付风险方阵,对本次支付交易进行风险控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依据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支付风险方阵,对本次支付交易进行风险控制,包括:第二客户的移动终端确定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支付风险方阵的多个特征值,将确定的多个特征值作为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特征值;当本次支付交易对应的特征值的模长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波,汤东波,李娜,胡佳锋,郭龙航,韩天阳,陈慧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