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991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包括装置框架、储液槽和栽培板,装置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控温机构,控温机构包括有温度传感器、过滤网、风机、吹风管、加热仓、进风管和连接头,加热仓安装在装置框架的顶端,加热仓的一端安装有吹风管,加热仓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装置框架顶端设置的风机,启动风机,外界的空气经过滤网过滤之后,进入加热仓内,经加热仓内的加热管加热后,由吹风管吹入装置框架的的内部,实现对装置框架的内部进行升温的目的,温度传感器可对装置框架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便将装置框架内的温度控制在合适茶苗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制在合适茶苗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制在合适茶苗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的改进,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是利用母本园茶树枝条扦插培育出来的一种无性繁育茶苗,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具体特征的一致性,在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在无土栽培装置内进行,当茶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再移栽至种植地。
[0003]公开号为CN208462636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内装有营养液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为S型且上表面开有窗口,窗口上卡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置于所述循环管内,过滤板上卡接有栽培板,所述栽培板上设有栽培孔,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若干通风照明系统,所述照明通风系统平行设置于各个栽培板上方。本技术的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为多层立体结构,有效的节省了茶苗的种植面积,并合理的控制了植株间距,该装置还可以过滤循环管内杂质保证整个装置有效运转,此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
[0004]1、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栽培时,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茶苗在萌芽和萌芽后的温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温度过低,不利于茶苗生长,温度过高,则会损伤茶苗;
[0005]2、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营养液是循环流动的,有时杂质会落入栽培板内,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杂质会堵塞循环管,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控温效果较差的缺陷。
[0008](二)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包括装置框架、储液槽和栽培板,所述装置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控温机构,所述控温机构包括有温度传感器、过滤网、风机、吹风管、加热仓、进风管和连接头,所述加热仓安装在装置框架的顶端,所述加热仓的一端安装有吹风管,所述加热仓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装置框架内部顶端的两侧,所述装置框架两侧的底端均匀安装有排风口,所述装置框架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一侧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两端均安装有送液管,所述储液槽的另一侧安装有回液管,所述储液槽的顶端均匀安装有栽培板,所述栽培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栽培板的内部均安装有
栽培孔板,所述栽培板内部一侧的底端均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栽培板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照明灯。设置的控温机构可控制装置框架内的温度,以便茶苗能更好的生长。
[0010]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呈对称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关于装置框架的垂直中心对称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过滤网通过螺纹槽与连接头相啮合。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第一限位板、插杆、第二限位板和旋把,所述第一限位板对称安装在装置框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端均安装有第二限位板,且第二限位板的内部均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端均安装有旋把。设置的限位结构便于对栽培板进行拆装,提高拆装效率。
[0013]优选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有滑槽、过滤板和滑块,所述过滤板均安装在栽培板内部一侧的底端,所述过滤板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滑槽。设置的过滤结构可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以便营养液能更好的循环流动。
[0014]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径大于滑块的外径,所述滑槽与滑块构成滑动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照明灯固定在装置框架上,所述照明灯在栽培板的顶端呈等间距排列。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其优点在于:
[0018](1)通过在装置框架顶端设置的风机,启动风机,外界的空气经过滤网过滤之后,进入加热仓内,经加热仓内的加热管加热后,由吹风管吹入装置框架的的内部,实现对装置框架的内部进行升温的目的,温度传感器可对装置框架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便将装置框架内的温度控制在合适茶苗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0019](2)通过在栽培板内部一侧底端设置的过滤板,在过滤板的过滤作用下,可避免出现杂质堵塞回液管的情况,拉动过滤板,将过滤板从栽培板的内部拉出,实现对过滤板更换的目的;
[0020](3)通过在装置框架内壁上设置的旋把,转动旋把,将插杆从第一限位板的内部退出,解除对栽培板的固定限制,便可取下栽培板,以便后续对茶苗进行移栽,提高移栽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栽培板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控温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控温机构;101、温度传感器;102、过滤网;103、风机;104、
吹风管;105、加热仓;106、进风管;107、连接头;2、装置框架;3、限位结构;301、第一限位板;302、插杆;303、第二限位板;304、旋把;4、排风口;5、过滤结构;501、滑槽;502、过滤板;503、滑块;6、回液管;7、储液槽;8、水泵;9、送液管;10、栽培板;11、栽培孔板;12、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包括装置框架(2)、储液槽(7)和栽培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框架(2)的顶端设置有控温机构(1),所述控温机构(1)包括有温度传感器(101)、过滤网(102)、风机(103)、吹风管(104)、加热仓(105)、进风管(106)和连接头(107),所述加热仓(105)安装在装置框架(2)的顶端,所述加热仓(105)的一端安装有吹风管(104),所述加热仓(105)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机(103),且风机(103)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管(106),所述进风管(106)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头(107),所述连接头(107)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102),所述温度传感器(101)安装在装置框架(2)内部顶端的两侧,所述装置框架(2)两侧的底端均匀安装有排风口(4),所述装置框架(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储液槽(7);所述储液槽(7)的一侧安装有水泵(8),且水泵(8)的两端均安装有送液管(9),所述储液槽(7)的另一侧安装有回液管(6),所述储液槽(7)的顶端均匀安装有栽培板(10);所述栽培板(10)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结构(3),所述栽培板(10)的内部均安装有栽培孔板(11),所述栽培板(10)内部一侧的底端均设置有过滤结构(5),所述栽培板(10)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照明灯(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性系茶树良种茶苗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01)呈对称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萍萍江涛饶军饶雨
申请(专利权)人:修水县振泰良种茶树繁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