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70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结构,包括桥墩、预制槽体、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和预应力组件。预制槽体用于安装在桥墩上,包括通过分隔板相互间隔墩顶槽段和两个悬臂槽段。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分别固定于两个悬臂槽段内,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固定于墩顶槽段内。预应力组件包括第一预应力筋和第二预应力筋。第一预应力筋安装于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上,以平衡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弯矩。第二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上,以平衡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弯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预制槽体与现场浇筑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运输和吊装难度,提高了盖梁的强度、耐久性及施工效率。耐久性及施工效率。耐久性及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盖梁
,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盖梁是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城市中大悬臂、小墩距盖梁屡见不鲜,此种盖梁的典型特点是吨位大,整体运输起吊困难。如果采用满堂支架法进行现场浇筑,会导致城市交通受限;如果采用分段预制、现场拼装施工的方式,又会导致工序繁琐,现场吊装技术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梁结构,通过采用预制槽体与现场浇筑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运输和吊装难度,提高盖梁的强度、耐久性及施工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结构,包括:
[0006]桥墩;
[0007]用于安装在所述桥墩上的预制槽体,所述预制槽体的槽口朝上,所述预制槽体包括墩顶槽段和两个悬臂槽段,两个所述悬臂槽段分别位于所述墩顶槽段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墩顶槽段与所述悬臂槽段相互间隔;
[0008]在两个所述悬臂槽段内现浇形成的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
[0009]在所述墩顶槽段内现浇形成的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抵接,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右端与右侧的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抵接;
[0010]预应力组件,所述预应力组件包括第一预应力筋和第二预应力筋;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安装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上,以平衡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弯矩;所述第二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上,以平衡两个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弯矩。
[0011]优选地,所述盖梁结构还包括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第二插板均竖直设置;所述墩顶槽段内设有四个所述第一插板,四个所述第一插板围成第一矩形框;所述预制槽体的左右两端均具有挡板;每个所述悬臂槽段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插板;每个所述悬臂槽段内,两个所述第二插板与相邻的一个所述挡板、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插板围成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内,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矩形框内。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墩顶槽段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包括一个第一竖直块和两个第一水平块,所述第一竖直块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内,两个所述第一水平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前后两侧;
[0013]所述第二插板与所述悬臂槽段的底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包括
一个第二竖直块和两个第二水平块,所述第二竖直块位于所述第二矩形框内,两个所述第二水平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前后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预制槽体、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均为UHPC材质。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块,所述第一竖直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对应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二预应力筋包括上侧第二预应力筋和下侧第二预应力筋;所述上侧第二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一竖直块和所述第二竖直块,所述第一竖直块上设有与所述上侧第二预应力筋对应的第二孔道,所述第二竖直块上设有与所述上侧第二预应力筋对应的第三孔道;所述下侧第二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第一水平块和第二水平块,所述第一水平块上设有与所述下侧第二预应力筋对应的第四孔道,所述第二水平块上设有与所述下侧第二预应力筋对应的第五孔道。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和所述上侧第二预应力筋均张紧为中间上凸的弧形,所述下侧第二预应力筋张紧为水平直线形。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和所述第二预应力筋均为钢筋。
[00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该盖梁结构并非整体预制,也并非整体现场浇筑,而是先通过预制的方式得到预制槽体,再在预制槽体内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和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最后安装预应力组件。预制槽体为整体式结构,避免了拼接式结构带来的吊装精度问题拼接缝多的问题,能够提高盖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度。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和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可直接在预制槽体内吊装钢筋网架后浇筑混凝土得到,降低了单次吊装重量。由于可以直接在预制槽体内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筑,该盖梁结构在施工时无需搭设满堂支架,减少了对下方道路通行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施例盖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桥墩、预制槽体与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3为在图2的结构中吊装倒T形钢筋网架与第二插板的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倒T形钢筋网架与第二插板的组合结构吊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墩顶槽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6]图6为悬臂槽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7]图7为第一预应力筋的位置示意图;
[0028]图8为第二预应力筋的位置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

预制槽体;2

悬臂槽段;3

墩顶槽段;4

第一竖直钢筋网架;5

第一插板;6

倒T形钢筋网架;7

第二插板;8

桥墩;9

第一预应力筋;10

第二预应力筋;11

分隔板;12

挡板;13

第一水平钢筋网架;14

第一竖直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梁结构,通过采用预制槽体与现场浇筑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运输和吊装难度,提高盖梁的强度、耐久性及施工效率。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抵接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中间结构间接相抵。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和“左右”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定义的:该盖梁结构通常用于桥梁、道路等工程的承力结构,本案中与桥梁或道路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以桥梁或道路的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用于安装在所述桥墩上的预制槽体,所述预制槽体的槽口朝上,所述预制槽体包括墩顶槽段和两个悬臂槽段,两个所述悬臂槽段分别位于所述墩顶槽段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墩顶槽段与所述悬臂槽段相互间隔;在两个所述悬臂槽段内现浇形成的两个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在所述墩顶槽段内现浇形成的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左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抵接,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右端与右侧的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抵接;预应力组件,所述预应力组件包括第一预应力筋和第二预应力筋;所述第一预应力筋安装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上,以平衡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弯矩;所述第二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上,以平衡两个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的弯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第二插板均竖直设置;所述墩顶槽段内设有四个所述第一插板,四个所述第一插板围成第一矩形框;所述预制槽体的左右两端均具有挡板;每个所述悬臂槽段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插板;每个所述悬臂槽段内,两个所述第二插板与相邻的一个所述挡板、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插板围成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组合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框内,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组合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矩形框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与所述墩顶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志夏理巧宋军石雪飞罗锋吴强强刘志权郑世琦郑亮陈特徐嘉良包天飞陶朝表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