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36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包括冷水腔、热水腔及加热腔,所述冷水腔通过冷水管与加热腔下方连通,所述加热腔设于热水腔下方并连通,所述加热腔及热水腔周向及上下侧均环绕包裹气凝胶保温棉,所述热水腔设有电子温控器与机械温控器,所述加热腔设有电子温控器与机械温控器,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双圈型的电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热腔及热水腔保温效果好,提高了节能效率;且冷水腔与热水腔底部通过管道连接,使用时微水压进水并在出口处设有挡片,有效的避免了热冷混合水的产生;通过双控温探头,可提高开水的出水温度、增加有效开水的出水量;双圈型电热管结构,可提高高传热效率,且减少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从而延长电热管寿命。从而延长电热管寿命。从而延长电热管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恒温开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开水器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在饮用水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开水器使用安全卫生、节能环保,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0003]现有的饮水机、开水器的加热方式是将一个固定容器内的水煮沸后,通过全功率反复加热,保温供使用,直接导致:一方面,全功率加热无法化解由此产生的大量蒸汽而消极地地开水温度控制在90度左右,另一方面,全功率反复加热,将蒸汽导入冷水箱后使得冷水成为“温呑水”的元凶,不仅影响直饮水的口感,更影响水质。
[0004]这对于习惯泡茶水喝的绝大多数茶友,对用水过程中的“热水温度低”、“热冷混合水”、“千滚水”等现状具有较多异议,亟待革命、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包括冷水腔、热水腔及加热腔;所述冷水腔通过冷水管与加热腔下方连通,并在出口处设有挡片;所述加热腔设于热水腔下方并连通,所述加热腔及热水腔周向及上下侧均环绕包裹气凝胶保温棉;所述热水腔设有电子温控器与机械温控器;所述加热腔设有电子温控器与机械温控器;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双圈型的电热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气凝胶保温棉厚度不小于15mm,所述气凝胶保温棉两端通过热缩管封口。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温控器的第一电子温控探头设于加热腔中部,第二电子温控探头设于热水腔上部,且被气凝胶保温棉覆盖。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设于加热腔底部,所述电热管为可拆卸式10毫米铜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温控器控制全功率加热温度范围93℃

95℃,同时控制微功率加热温度范围95℃

97℃,所述机械温控器为保护性温度控制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热水腔及加热腔设于固定架下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水腔上方设有进水口、水位控制器及气压平衡器,下方设有冷水取水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热水腔上方通过蒸汽通道与冷水腔上方连通。
[0014]进一步的,热水腔上方中央设有热水出口及位于热水出口处的热水电磁阀。
[001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底部设有排污口。
[0016]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加热腔及热水腔保温效果好,提高了节能效率;且冷水腔与热水腔底部通过管道连接,使用时微水压进水
并在出口处设有挡片,有效的避免了热冷混合水的产生;通过双控温探头,可提高开水的出水温度、增加有效开水的出水量;双圈型电热管结构,可提高传热效率,且减少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从而延长电热管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的电热管结构图。
[0019]其中,1、进水口,2、水位控制器,3、气压平衡器,4、冷水腔,5、冷水取水口,6、冷水管,7、进水挡片,8、电热管,9、加热腔,10、第一电子温控探头,11、第一机械温控器,12、第二机械温控器,13、第二电子温控探头,14、热水腔,15、热水出口,16、热水电磁阀,17、蒸汽通道,18、保温层,19、排污口,2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方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1]如图所示,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包括冷水腔4、热水腔14及加热腔9,所述冷水腔4通过冷水管6与加热腔9连通,所述加热腔9设于热水腔14下方并连通,所述加热腔9及热水腔14周向及上下侧均环绕包裹气凝胶保温棉,所述热水腔14设有电子温控器13与机械温控器12,所述加热腔9设有电子温控器10与机械温控器11。
[0022]所述加热腔9内设有双圈型的电热管8,相比单管,能增加电热管8一倍的面积。所述电热管8设于加热腔9底部,电热管尽量下移,加热时可均衡内胆温度。所述电热管为可拆卸式10毫米铜管。上述结构的改进均可提高高传热效率,且减少单位面积的发热功率,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0023]所述气凝胶保温棉厚度不小于15mm,所述气凝胶保温棉两端通过热缩管封口,加热腔9及热水腔14保温效果好,提高了节能效率。所述电子温控探头13设于热水腔上部与电子温控探头10设于加热腔9中部,且被气凝胶保温棉覆盖,更好方便气凝胶保温效果。
[0024]所述热水腔14及加热腔9设于固定架下方,可适当增高,增加储水量。
[0025]所述冷水腔4上方设有进水口1、水位控制器2及气压平衡器3,下方设有冷水取水口5。
[0026]所述热水腔14上方通过蒸汽通道17与冷水腔4上方连通,有效阻止水蒸气外溢。
[0027]热水腔14上方中央设有热水出口15及位于热水出口15处的热水电磁阀16。热水腔14上方还设有固定架20。
[0028]所述加热腔9底部设有排污口19。加热腔14内且位于冷水管上方还设有进水挡片7。
[0029]优选采用双温控制模式,所述第一电子温控器10控制全功率加热温度范围93℃

95℃,且上限及下限可根据需求调整。所述第一机械温控器11、第二机械温控器12为保护性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子温控器13是显示用温度探头,控制微功率加热温度范围95℃

97℃,且上限及下限可根据需求调整。同时控制热水出水电磁阀,当温度低于93℃(温度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关闭热水出水电磁阀。从而确保热水的出水温度。
[0030]如采用单温控制模式,温控探头设置在第二电子温控探头13处(第一电子温控器10不采用),控制全功率加热温度范围93℃

95℃,且上限及下限可根据需求调整。同时控制微功率加热温度范围95℃

97℃,且上限及下限可根据需求调整。第一机械温控器11、第二机械温控器12为保护性温度控制器。温控如果低于93℃(温度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关闭热水出水电磁。从而确保热水的出水温度。
[0031]以上温度控制点都按实际温度点控制。显示板温度显示可用模拟温度显示,要求℃显示均匀,如实际温度0℃
‑‑
95℃(温度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模拟温度0℃
‑‑
100℃,5度差异要均匀分摊到0℃
‑‑
100℃中。
[0032]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包括冷水腔、热水腔及加热腔,所述冷水腔通过冷水管与加热腔底部连通,所述加热腔设于热水腔下方并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及热水腔周向及上下侧均环绕包裹气凝胶保温棉,所述热水腔设有电子温控器与机械温控器,所述加热腔设有电子温控器与机械温控器,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双圈型的电热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保温棉厚度不小于15mm,所述气凝胶保温棉两端通过热缩管封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温控器的第一电子温控探头设于加热腔中部,第二电子温控探头设于热水腔上部,且被气凝胶保温棉覆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水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设于加热腔底部,所述电热管为可拆卸式10毫米铜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功率加热保温节能型恒温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亚章马丁王燕陶杰胡晓琴马思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众高新技术产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