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81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属于过滤离心机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盖体和位于外壳体内的第一环形支撑架,外壳体内设置有离心分离机构,离心分离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减速器、内筒和过滤筒,内筒位于第一环形支撑架上,且内筒底部一侧设置有液相出水管道,过滤筒位于内筒的内腔里,靠近双轴电机一侧设置有排气清孔机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钻井液的固液分离,并在固液分离后,可将过滤筒内壁上离心转动后形成的颗粒层进行刮壁清理,且同时在连动部件的配合下,将过滤筒滤孔内嵌入的固态颗粒物全部吹扫出去,避免了人工清理,不会影响下次过滤的效率,提高了过滤的强度,并且节约能源,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过滤离心机的
,具体为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过滤式离心机是脱水洗涤一体机,浆料经过进料口进入过滤机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相通过过滤介质和开孔的转鼓壁被排除转鼓,固相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形成滤饼层,在螺旋的推动下排出转鼓,过滤离心机可以用来过滤钻井液,进行固液分离,钻井液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其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
[0003]在如今现有的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3190307.2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电机、外腔和设置在外腔内部的转腔,所述电机的底部与转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转腔顶端的外部套设有固定进料架,所述固定进料架的外部与外腔固定连接,所述外腔左侧的顶部和顶部的左侧分别开设有进气管和进水管,且外腔的内部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气孔,该结构虽然实现了固液分离,并将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地方排出,但是每次固液分离工作后,第一离心腔内壁上会附着固态颗粒形成的颗粒层,且第一离心腔上的部分滤孔会被堵塞,很难被清理,并且会影响到下次过滤的效率和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包括外壳体、盖体和位于外壳体内的第一环形支撑架,盖体位于外壳体上侧的圆形开口位置,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离心分离机构,所述离心分离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减速器、内筒和过滤筒,过滤筒侧壁有滤孔,底部截面为斜面且无滤孔,所述内筒位于第一环形支撑架上,且内筒底部一侧设置有液相出水管道,过滤筒位于内筒的内腔里,所述双轴电机的外壁一侧通过螺栓与外壳体内壁连接,靠近所述双轴电机一侧设置有排气清孔机构,所述排气清孔机构包括转盘和第一密封筒,第一密封筒通过支架与外壳体内壁上侧连接;
[0007]所述离心分离机构中的过滤筒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离心筒,所述离心筒上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四个固相出料口,且所述离心筒下端设置有出料管道,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位于外壳体下表面一侧,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套接在出料管道上;
[0008]所述排气清孔机构中的转盘下侧圆心位置与第二输出轴上端连接,所述转盘上侧
的偏心位置铰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远离转盘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塞头,所述第一活塞头与第一密封筒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筒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且靠近连接管道两端的接口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软管和第二导向软管;
[0009]所述盖体外壁上表面的偏心位置设置有支撑块和支撑块一侧的两个侧架,两个所述侧架的套环上共同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筒,第二密封筒上侧的接口与第二导向软管连接,第二密封筒内壁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塞头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远离第二活塞头一端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内设置有气体流道和气体流道上等间距线性分布的若干个喷口,所述气体流道上端与第一导向软管连接,所述移动板靠近过滤筒内壁一侧通过支架连接有刮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支撑架,且第二环形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水孔,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架上的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滚珠,每个滚珠均滚动连接有环形限位凹槽,所述环形限位凹槽位于过滤筒外壁底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与离心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轴封。
[0012]进一步的,所述液相出水管道下方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位于外壳体内壁下表面一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外壁下表面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矩形滑轨,两个矩形滑轨共同滑动连接有储物箱,储物箱与出料管道相对应。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筒外壁下侧的接口位置设置有折弯管道,所述折弯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且折弯管道下端设置有出风罩。
[0015]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侧的的圆心位置设置有进料斗。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脚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外壳体、盖体、双轴电机、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内筒、过滤筒、离心筒、固相出料口、出料管道和减速器,使得过滤筒在内筒的内腔里转动,实现了对钻井液进行固液分离,且由储液箱和储物箱分别对液相料和固相料分开收集,且由第二环形支撑架、滚珠和环形限位凹槽的相互配合下,为过滤筒提供支撑点,使得过滤筒在内筒里转动的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离心的效果,使得固液更好的分离,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二输出轴、转盘、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头、第一密封筒、连接管道、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导向软管,实现了为第二密封筒内注气,增大气压,从而通过第二活塞头和第二活塞杆将移动板和刮板向过滤筒内壁方向推动,使得刮板与过滤筒内壁接触,实现了在固液分离后,可将过滤筒内壁上离心转动后形成的颗粒层进行刮壁清理,且在双轴电机和电动伸缩杆等连动部件的配合下,使得过滤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增大刮壁清理的面积,同时第一导向软管将第一密封筒不断挤压的气体导入气体流道,通过喷口将过滤筒滤孔内嵌入的固态颗粒物全部吹扫出去,进一步增加了清洁强度,避免了人工清理,不会影响下次过滤的效率,提高了过滤的强度,并且只需一个电机运行提供动能,节约能源,且由折弯管道、第三电磁阀和出风罩的相互配合,在固液分离时还可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吹风降温,提高外壳体内腔空气流动速度,避免高温损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体和盖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A区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图3B区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说明:1、外壳体;11、盖体;12、第一环形支撑架;13、矩形滑轨;
[0027]2、离心分离机构;21、双轴电机;211、第一输出轴;212、第二输出轴;22、内筒;221、轴封;222、液相出水管道;23、过滤筒;231、环形限位凹槽;24、离心筒;241、固相出料口;25、出料管道;26、减速器;261、第一皮带轮;262、第二皮带轮;27、第二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液快速过滤离心机,包括外壳体(1)、盖体(11)和位于外壳体(1)内的第一环形支撑架(12),盖体(11)位于外壳体(1)上侧的圆形开口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离心分离机构(2),所述离心分离机构(2)包括双轴电机(21)、减速器(26)、内筒(22)和过滤筒(23),过滤筒(23)侧壁有滤孔,底部截面为斜面且无滤孔,所述内筒(22)位于第一环形支撑架(12)上,且内筒(22)底部一侧设置有液相出水管道(222),过滤筒(23)位于内筒(22)的内腔里,所述双轴电机(21)的外壁一侧通过螺栓与外壳体(1)内壁连接,靠近所述双轴电机(21)一侧设置有排气清孔机构(3),所述排气清孔机构(3)包括转盘(31)和第一密封筒(32),第一密封筒(32)通过支架与外壳体(1)内壁上侧连接;所述离心分离机构(2)中的过滤筒(23)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离心筒(24),所述离心筒(24)上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四个固相出料口(241),且所述离心筒(24)下端设置有出料管道(25),所述双轴电机(21)的两个输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二输出轴(212),所述第一输出轴(211)与减速器(26)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26)位于外壳体(1)下表面一侧,所述减速器(26)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261),第一皮带轮(261)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62),第二皮带轮(262)套接在出料管道(25)上;所述排气清孔机构(3)中的转盘(31)下侧圆心位置与第二输出轴(212)上端连接,所述转盘(31)上侧的偏心位置铰接有第一活塞杆(311),所述第一活塞杆(311)远离转盘(31)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塞头(312),所述第一活塞头(312)与第一密封筒(3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筒(32)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管道(34),连接管道(3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41)和第二电磁阀(342),且靠近连接管道(34)两端的接口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软管(39)和第二导向软管(391);所述盖体(11)外壁上表面的偏心位置设置有支撑块(35)和支撑块(35)一侧的两个侧架(351),两个所述侧架(351)的套环上共同设置有电动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选李宏毅王少朋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泰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