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55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推力机构、超起配重和站立平台,推力机构的尾部设有连接拉板,超起配重悬挂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并设有配重拉板,超起配重拉板与连接拉板连接并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形成拉板连接处,站立平台间隔布置于拉板连接处的下方并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拉板连接处下方的合适位置设置了站立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水平布置的落脚地,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上完成连接拉板与超起配重拉板的连接,使拉板连接工作更加的安全高效,不仅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起重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中,超起配重需要安装在推力机构的尾端,在连接超起配重与推力机构时,超起配重拉板与连接拉板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两拉板连接时超起配重拉板与地面垂直,通过调整推力机构的位置,直至推力机构上的连接拉板可以和超起配重拉板连接,此时经由安装人员将两部分拉板连接。现有技术中,一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站在超起配重底座的楼梯上进行连接,另一种情况是操作人员直接被吊车吊起趴在距离地面6、7米高的推力机构上进行安装。两种情况在连接超起配重拉板时都存在一定难度,且对安装人员的安全存在重大隐患,所以连接拉板的操作人员如何快速,高效,安全的连接拉板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连接连接拉板与超起配重拉板时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其中,起重机包括:
[0005]推力机构,尾部设有连接拉板;
[0006]超起配重,悬挂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并设有超起配重拉板,超起配重拉板与连接拉板连接并在推力机构的尾部形成拉板连接处;
[0007]站立平台,间隔布置于拉板连接处的下方并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
[000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站立平台包括:
[0009]支架,包括水平放置的底面框架和从底面框架上垂直伸出的立杆,立杆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
[0010]载人板,铺设在底面框架上并与底面框架可拆卸连接。
[00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立杆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底面框架靠近推力机构的一侧。
[00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底面框架远离推力机构的一侧设有拉杆,拉杆的顶端伸出与推力机构固定连接的连接杆。
[00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载人板为花纹板或栅格板。
[00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底面框架包括围成矩形结构的两根长管和两根短管,两根短管之间设有与短管平行间隔布置的中间管,中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长管固定连接。
[00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长管、短管和中间管上均设有与载人板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耳板。
[00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耳板上设有通孔,载人板通过穿连通孔的螺栓可拆卸安装在底面框架上。
[00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长管、短管以及中间管均为钢管。
[001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起重机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起重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在拉板连接处的下方设置了站立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水平布置的落脚地,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上完成连接拉板与超起配重拉板的连接,使拉板连接工作更加的安全高效,不仅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要求。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推力机构与超起配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站立平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载人板与连接耳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主视图;
[0027]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俯视图;
[0028]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架的侧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支架123中间管20载人板14连接耳板11立杆141通孔12底面框架101站立平台13拉杆22螺栓121长管40连接拉板122短管50超起配重拉板30连接杆41推力机构60拉板连接处51超起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起重机。
[0033]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起重机,其中,起重机包括推力机构41、超起配重51和站立平台101,推力机构41的尾部设有连接拉板40,超起配重51悬挂在推力机构41的尾部并设有超起配重拉板50,超起配重拉板50与连接拉板40连接并在推力机构41的尾部形成拉板连接处60,站立平台101间隔布置于拉板连接处60的下方并与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
[0034]连接拉板40是安装于推力机构41上的与超起配重拉板50连接的拉板;推力机构41为折叠伸缩臂,推力机构41的前端连接起重机转台,尾端连接超起配重51和连接拉板40,其中,起重机转台为起重机的回转中心,推力机构41能够通过伸缩改变超起配重51与起重机转台的距离,从而调整超起配重51对起重机的力矩。
[0035]连接拉板40和超起配重拉板50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工作人员站在站立平台上面,将连接拉板40和超起配重拉板50同轴连接,这样的连接工作方式更为简单,而且不受场地限制,当连接拉板40和超起配重拉板50连接好之后,推力机构41方可依据工作需要与超起配重51连接并对超起配重51进行移动举升等动作。
[0036]需要注意的是,推力机构41的尾部悬空且拉板连接处60的位置较高,通常工作人员在进行拉板连接的操作时经常需要被吊车吊起,然后趴在推力机构41上面进行拉板连接的操作,这样的拉板连接方式对于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由于工作环境的困难,拉板连接的质量也不高。本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在拉板连接处60的下方设置了站立平台101,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水平布置的落脚地,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101上完成连接拉板40与超起配重拉板50的连接,使拉板连接工作更加的安全高效,不仅增强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00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站立平台101包括支架10和载人板20,支架10包括水平放置的底面框架12和从底面框架12上垂直伸出的立杆11,立杆11与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载人板20铺设在底面框架12上并与底面框架12可拆卸连接。其中,根据整体方案设计需要,立杆11与推力机构41的连接要求为,当推力机构41处在进行拉板连接的工况时,载人板20与地面平行,如此才能使工作人员能够平稳安全的站在站立平台101上完成拉板连接操作。
[00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立杆11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包括:推力机构(41),尾部设有连接拉板(40);超起配重(51),悬挂在所述推力机构(41)的尾部并设有超起配重拉板(50),所述超起配重拉板(50)与所述连接拉板(40)连接并在所述推力机构(41)的尾部形成所述拉板连接处(60);站立平台(101),间隔布置于所述拉板连接处(60)的下方并与所述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平台(101)包括:支架(10),包括水平放置的底面框架(12)和从所述底面框架(12)上垂直伸出的立杆(11),所述立杆(11)与所述推力机构(41)固定连接;载人板(20),铺设在所述底面框架(12)上并与所述底面框架(12)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1)为多个且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底面框架(12)靠近所述推力机构(41)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框架(12)远离所述推力机构(41)的一侧设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顶端伸出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杨陈石头肖春良熊金文杨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