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49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可以持续的进行纳米微粒的制备和收集,提高纳米微粒的制备效率,包括箱体、进气管、真空泵、电阻加热器、坩埚和冷凝管,箱体设置有工作腔,进气管的输出端与工作腔的左端底部连通,真空泵安装在箱体的下侧,真空泵的输入端与工作腔的底端中部连通,电阻加热器安装在工作腔的底部,坩埚安装在电阻加热器上,工作腔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穿孔,冷凝管与两组贯穿孔滑动安装,还包括纳米微粒收集装置,纳米微粒收集装置包括推拉气缸、气缸底座、第一环形刮刀和第一收集碗,气缸底座安装在箱体的左侧,推拉气缸的左端与气缸底座的右端连接。右端连接。右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纳米材料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而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则是纳米材料的其中一面能使落于其上的水滴呈现大于150度的接触角,另一面则是使落于其上的水滴呈现小于10度或者接近于0度的接触角,其在电子、化工、医学和生物工程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0003]现有的纳米材料在制备时,一般采用气相法,即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为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的方法。
[0004]现有的纳米材料在制备时发现,现有的纳米微粒制备装置在进行制备时,冷凝管只能进行一次表面的冷凝就必须得将冷凝管上的纳米微粒刮掉之后才能再次进行下一次的冷凝,操作繁琐,且制备的纳米微粒量少,效率极低,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包括箱体(1)、进气管(2)、真空泵(3)、电阻加热器(4)、坩埚(5)和冷凝管(6),箱体(1)设置有工作腔(7),进气管(2)的输出端与工作腔(7)的左端底部连通,真空泵(3)安装在箱体(1)的下侧,真空泵(3)的输入端与工作腔(7)的底端中部连通,电阻加热器(4)安装在工作腔(7)的底部,坩埚(5)安装在电阻加热器(4)上,工作腔(7)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贯穿孔,冷凝管(6)与两组贯穿孔滑动安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纳米微粒收集装置,纳米微粒收集装置包括推拉气缸(8)、气缸底座(9)、第一环形刮刀(10)和第一收集碗(11),气缸底座(9)安装在箱体(1)的左侧,推拉气缸(8)的左端与气缸底座(9)的右端连接,推拉气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旋转装置,推拉气缸(8)的输出端通过旋转装置与冷凝管(6)的左端连接,第一环形刮刀(10)安装在工作腔(7)的右端顶部,第一环形刮刀(10)套装在冷凝管(6)上,第一环形刮刀(10)的内侧与冷凝管(6)的外壁紧贴,第一收集碗(11)安装在工作腔(7)的右端中部并位于第一环形刮刀(10)的下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电机(12)、滑块(13)和导向杆(14),滑块(13)的底端与推拉气缸(8)的顶端连接,导向杆(14)的右端与旋转电机(12)的左端上侧连接,旋转电机(12)的左端中部与推拉气缸(8)的输出端连接,旋转电机(12)的输出端与冷凝管(6)的左端连接,滑块(13)与导向杆(14)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疏水、超亲水两面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低温密封圈(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纳新刘平刘震陈一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谐光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