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20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其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依次粘合连接的含氟薄膜层、PC结构层、电池层、玻纤阻燃层以及背板层;该多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含氟薄膜层与所述PC结构层之间的胶膜层i、设置于所述PC结构层与所述电池层之间的胶膜层ii、设置于所述电池层与所述玻纤阻燃层之间的胶膜层iii。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组件结构中设置PC结构层和玻纤阻燃层,可在有效提升轻质光伏组件透光性的同时还提高了抗冲击性能和整体阻燃性能。了抗冲击性能和整体阻燃性能。了抗冲击性能和整体阻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局限性,进而不断尝试开发新能源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同时,石油、煤炭等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能源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已逐渐被各行各业所利用。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光伏发电领域的发展已稳步前进。
[0003]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由于传统光伏组件采用钢化玻璃作为表面封装材料,钢化玻璃硬度高,所以传统光伏组件存在没有柔性、不可弯曲的缺点,无法贴合安装在曲面物体上;同时玻璃厚度一般在3.2mm以上,组件重量无法满足轻便安装的需求。
[0004]专利文件CN214226921U公开了一种使用透明背板材料作为前板的轻质组件方法,但该技术公开的前板材料与目前常规透明背板类似,材料较软,无法满足轻质组件在使用中的抗冲击要求。
[0005]专利文件CN210429834U公开了一种轻质组件的方法,但该技术只是采用了在电池片与传统前板材料之间增加复合玻纤层,玻纤材料的加入会降低组件的透光性能,同时也无法满足抗冲击的强度要求,因此无法更有效的达到轻质组件的要求。
[0006]鉴于此,如何能够保证优异透光性能的同时还赋予柔性轻质组件优异的耐冲击性能,就成为值得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轻质组件前板材料存在的抗冲击性能不足、轻质效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通过在组件结构中设置PC结构层和玻纤阻燃层,在有效提升轻质光伏组件透光性的同时还提高了抗冲击性能和整体阻燃性能。
[0008]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其为多层结构;
[0010]所述多层结构包括依次粘合连接的含氟薄膜层、PC结构层、电池层、玻纤阻燃层以及背板层。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优选地,所述多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含氟薄膜层与所述PC结构层之间的胶膜层i、设置于所述PC结构层与所述电池层之间的胶膜层ii、设置于所述电池层与所述玻纤阻燃层之间的胶膜层iii。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优选地,在所述含氟薄膜层的一侧设置所述胶膜层i,所述胶膜层i的另一侧与所述PC结构层的一侧粘合连接,在所述PC结构层
的另一侧设置所述胶膜层ii,所述胶膜层ii的另一侧与所述电池层的一侧粘合连接,在所述电池层的另一侧设置所述胶膜层iii,所述胶膜层iii的另一侧与所述玻纤阻燃层的一侧粘合连接;所述的胶膜层i、胶膜层ii和胶膜层iii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均为热熔胶层;所述的胶膜层i、胶膜层ii和胶膜层iii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均为热熔胶层。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优选地,所述含氟薄膜层为氟膜单层结构,或者为包含单层氟膜的多层粘接复合结构。
[0014]更优选地,所述包含单层氟膜的多层粘接复合结构为依次粘合连接的单层氟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含氟涂层的多层复合结构。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优选地,所述PC结构层为PC合金改性层,所述PC合金改性层为PC/PET合金层、PC/PBT合金层或者PC玻纤增韧合金层。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优选地,所述电池层为单晶电池片层或多晶电池片层。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优选地,所述玻纤阻燃层为折射率为1.43

1.49、玻纤布克重为100

700g/m2的玻纤布结构。
[0018]在柔性轻质组件的前板部分(如含氟薄膜层)增加一层PC(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作为结构层,该PC结构层可以保证前板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能的同时,还能赋予柔性轻质组件优异的耐冲击性能。在组件的电池背面结构中加入玻纤材料,玻纤可以为组件提供骨架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保证组件的阻燃性能。
[0019]采用在轻质光伏组件中设置PC结构层和玻纤阻燃层的综合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透光性的同时,还有效提升轻质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和提升轻质组件的整体阻燃性能。
[0020]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技术的组件在电池受光侧创造性的加入一种PC结构材料,使得光伏组件具备高透光、高抗冲击等优异性能,PC结构材料的加入有效解决了现有柔性轻质组件抗冲击性能不足的问题;
[0022]2、相较于常规玻璃组件,本技术中的前板部分能有效降低组件的重量,例如,常规玻璃组件的重量约为12kg/m2,本技术的组件重量约为4kg/m2,较常规玻璃组件重量降低了约60%;
[0023]3、本技术中通过玻纤结构的引入,能有效改善组件的阻燃性能,使得组件能更有效的适应有防火需求高的安装环境。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柔性轻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上述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0026]1‑
含氟薄膜层,2

胶膜层i,3

PC结构层,4

胶膜层ii,5

电池层,6

胶膜层iii,7

玻纤阻燃层,8

背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详细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和内容,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实施例中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
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粘接复合”以及“粘合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氟薄膜层为氟膜单层结构,即可以为单层氟膜材料。例如,所述单层氟膜材料选自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氟乙烯(PVF)和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含氟薄膜层还可以为单层氟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含氟涂层的多层复合结构。
[0031]单层氟膜由于材料本身所含氟原子的优异性能,比其它任何聚合物具有更大的化学结合力和结构稳定性。所述包含单层氟膜材料的多层粘接复合结构的实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例如,单层氟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依次粘合连接的含氟薄膜层(1)、PC结构层(3)、电池层(5)、玻纤阻燃层(7)以及背板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含氟薄膜层(1)与所述PC结构层(3)之间的胶膜层i(2)、设置于所述PC结构层(3)与所述电池层(5)之间的胶膜层ii(4)、设置于所述电池层(5)与所述玻纤阻燃层(7)之间的胶膜层iii(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轻质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含氟薄膜层(1)的一侧设置所述胶膜层i(2),所述胶膜层i(2)的另一侧与所述PC结构层(3)的一侧粘合连接,在所述PC结构层(3)的另一侧设置所述胶膜层ii(4),所述胶膜层ii(4)的另一侧与所述电池层(5)的一侧粘合连接,在所述电池层(5)的另一侧设置所述胶膜层iii(6),所述胶膜层iii(6)的另一侧与所述玻纤阻燃层(7)的一侧粘合连接;所述的胶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华陶海全方振雷吴旭东田纪宇王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