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设置配套的电梯井道,以便于电梯的安装和使用,现有的老式多层楼房大多原先没有安装电梯,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老式多层楼房没有电梯的情况越来越不满,但由于老式多层楼房在建造过程中没有预留电梯井道,因此需要在楼房外加装电梯;目前电梯井道的梯井基坑框架多采用混泥土结构,或钢结构现场切割焊接,其缺点主要为:施工周期较长、施工陈本高;施工现场噪音大;施工难度大;设计一种安全性高、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的梯井基坑绿色施工法即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
[000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包括预制基桩、坑底圈梁、坑口圈梁及立柱底座,预制基桩为4根,其顶部分别安装有立柱底座,其底部为倒锥型结构,4根预制基桩竖直设置,构成类长方体结构,位于长方体结构同一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基桩(1)、坑底圈梁(2)、坑口圈梁(3)及立柱底座(6),所述预制基桩(1)为4根,其顶部分别安装有立柱底座(6),其底部为倒锥型结构,所述4根预制基桩(1)竖直设置,构成类长方体结构,位于长方体结构同一侧面上的两根预制基桩(1)之间分别安装坑底圈梁(2)和坑口圈梁(3),所述坑底圈梁(2)位于坑口圈梁(3)的下方且均水平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基桩(1)的桩体内为桩体内钢筋笼(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井基坑钢混框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底圈梁(2)和坑口圈梁(3)的内部分别为坑底圈梁钢筋笼(21)和坑口圈梁钢筋笼(31),所述预制基桩(1)的桩体内还分别水平设置有四组钢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金声,尹伯悦,张礼庆,方成,张春霖,袁建锋,林小彬,张旅新,
申请(专利权)人:茅金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