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56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包括换热管、封装导热体及若干组发热管,换热管和若干组发热管均设置在封装导热体内部,相邻的两组发热管之间的间距为组间距离,若干组发热管至少存在一组发热管是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该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的发热管组中的发热管单体的间距为单间距离,存在有其中的一个组间距离大于其中的一个单间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有设置在发热管的外侧面且用于将其中一组发热管与另一组发热管固定在一起的定位固定杆,使得发热管在包覆封装过程中被固定,避免发热管因移位而产生发热不均匀的情况,使发热管发热均匀,发热管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效果更好,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果。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果。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专利号为CN212486822U中提供了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该电热转换发热装置包括压铸体和外接水管,压铸体的内部设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发热管和水路连接管,水路连接管采用扁螺旋是弯成形,发热管采用多条直管平铺布局。然而,该结构加热器,其发热体是需要以压铸体将发热管封装包覆的,但是,在封装包覆过程中,发热管没有进行相应的固定,倾倒压铸体时容易导致发热管相互之间的移位,造成封装包覆后的电热管间距不一,电热管较为紧密的位置则使得该发热机构产生局部发热量大,而电热管间距较大的则使得该发热机构出现发热不足的弱热区域,整体上使得该加热器发热不均匀,必将影响该加热器的导热效果,因此,本申请人认为有必要需要对该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热均匀的加热器,以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包括换热管、封装导热体及若干组发热管,所述换热管和若干组发热管均设置在封装导热体内部,发热管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封装导热体传送至换热管或发热管工作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送至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进水端及出水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发热管之间的间距为组间距离,所述若干组发热管至少存在一组发热管是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该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的发热管组中的发热管单体的间距为单间距离,存在有其中的一个组间距离大于其中的一个单间距离。
[0006]该加热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发热管的外侧面且用于将其中一组发热管与另一组发热管固定在一起的定位固定杆。
[0007]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所述定位固定杆设置在发热管的前侧面及后侧面。
[0008]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所述定位固定杆将相邻组的发热管固定在一起。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加热器的定位固定杆的设置数量至少为两组。
[0010]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所述定位固定杆与至少其中一条发热管单体为存在有夹角布置。
[0011]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所述发热管单体全部为同向并排设置,定位固定杆与发热管单体相互垂直布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加热器的换热管设置在发热管的外围。
[0013]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该换热管呈螺旋状设置在发热管的外围。
[0014]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所述进水端上设有用于接入进水管的进水安装部,进水安装部上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所述出水端上设有用于接入出水管的出水安装部,出水安装部上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0015]进一步来说,上述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所述封装导热体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温控装置的第一安装座以及用于安装加热器的控制装置的第二安装座。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通过在发热管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将其中一组发热管与另一组发热管固定在一起的定位固定杆,在包覆封装过程中,使得发热管被固定,避免的发热管因移位而产生发热不均匀的情况,使发热管发热均匀,保证加热体内部的导热均匀性,发热管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效果更好,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热管安装在发热管的纵向剖面图。
[0021]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换热管安装在发热管的横向剖面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加热器的正面结构图。
[0024]图7为图6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发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发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它包括换热管2、封装导热体7及若干组发热管,换热管2和若干组发热管均设置在封装导热体7内部,即通过封装导热体7将换热管2及发热管封装起来,本实施例中,封装导热体7为铸铝,然而,在本实施例以外的,该封装导热体7还可以为其他的导热材料,例如是铸铁等金属。每组发热管包括有至少一条发热管单体1,发热管单体1优选为形状和大小一致,每组的发热管单体1最好是相邻相互通过焊接或粘合固定,两端对齐安装,每一条发热管单体1的两端沿竖向方向穿出封装导热体7外并构成接线部5,通过接线部5向发热管单体1输电。发热管单体1全部为同向并排设置,参考附图2所示,本加热器是竖直方向使用,全部的发热管单体1相对于加热器本申请来说是竖直并排设置。当然,在本实施例以外,发热管单体1还可以横向并排设置即与图2所示排列方向垂直或者其他方式的倾斜设置方式,届时只需。
[0029]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2设置在发热管的外围,并且,换热管2呈螺旋状缠绕设置在
发热管的外围。换热管2具有进水端21、出水端22,待加热的水存储在换热管2内或流经换热管2。该加热器工作时,对于本实施所示的加热器结构,发热管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封装导热体7传送至换热管2,而针对于其他实施例,发热管是有可能直接贴合缠绕在换热管的外表面,对于此种结构,发热管工作产生的热量则是通过接触关系而直接传送至换热管2。
[0030]在本技术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组发热管之间的间距为组间距离L1,所述若干组发热管至少存在一组发热管是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1,期间,其中的发热管可由一条发热管单体1组成,如图8中左侧所示,而一般来说,每组发热管是有2

4条发热管单体1组成,如本技术实施例1所示。该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1的发热管组中的发热管单体1的间距为单间距离a,存在有其中的一个组间距离L1大于其中的一个单间距离a,在此,相邻的两组发热管之间的间距为组间距离L1是指相邻两组发热管最外侧相邻轮廓之间的距离,同理,发热管单体1之间的间距为单间距离a也为发热管单体1最外侧相邻轮廓之间的距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中的一个组间距离L1大于其中的一个单间距离a,其意思是包含着,只需其中存在有一个L1大于其中的一个a1即满足,期间,有可能存在有其他的L1是小于a1的情况。具体来说,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1所示的发热管分为三组,每组由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包括换热管(2)、封装导热体(7)及若干组发热管,所述换热管(2)和若干组发热管均设置在封装导热体(7)内部,发热管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封装导热体(7)传送至换热管(2)或发热管工作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送至换热管(2),所述换热管(2)具有进水端(21)及出水端(22),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发热管之间的间距为组间距离(L1),所述若干组发热管至少存在一组发热管是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1),该包括至少两条发热管单体(1)的发热管组中的发热管单体(1)的间距为单间距离(a),存在有其中的一个组间距离(L1)大于其中的一个单间距离(a);还包括有设置在发热管的外侧面且用于将其中一组发热管与另一组发热管固定在一起的定位固定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杆(3)设置在发热管的前侧面及后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杆(3)将相邻组的发热管固定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线固定式铸铝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杆(3)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佳福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