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749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有进污管、排污管和出水管,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安装在污水处理池内,翼片斜板装置设于曝气装置的正上方,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设于翼片斜板装置的后侧,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包括出水堰、收集管与连接管,收集管固定在主反应区侧壁的滑道上,出水堰连接收集管,并可随水位上下垂直移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管和出水管道相连。本设计通过在污水处理池内加入翼片斜板装置,减小活性污泥颗粒的沉降距离,提高沉淀效率,并且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减小安装空间,增加利用率。增加利用率。增加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在同一生物反应池中,污水按时间顺序完成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待机五个阶段的反应操作过程,周而复始,其运行周期根据进水水质、水量预先设定或及时调整。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力强、出水水质好、操作灵活、占地面积少等优点。
[0003]SBR工艺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池容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率高。如运行沉淀、排水工序时影响反应池容,运行进水、反应工序时影响滗水器等设备的利用。这是间歇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导致设备费用和装机容量增大,池容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较低。二是SBR反应池水深难以加大。早期常规活性污泥法和SBR工艺反应池水深大多4~6m,SBR工艺集反应与沉淀于一体,可节省约30%的占地面积。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减小占地面积,常规的连续式活性污泥法反应池水深已加大至8~9m。但现有SBR工艺受颗粒沉降速度影响,在沉淀和排水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难以加大滗水深度,因而无法通过增加反应池水深减小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翼片斜板的加入,以及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安装空间,增加反应池的利用率。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所述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有进污管、排污管和出水管,所述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安装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所述翼片斜板装置设于所述曝气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设于所述翼片斜板装置的后侧,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包括出水堰、收集管与连接管,收集管固定在主反应区侧壁的滑道上,所述出水堰连接所述收集管,并可随水位上下垂直移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集管和出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污水处理池外。本设计通过在污水处理池内加入翼片斜板装置,基于斜板浅层沉淀原理,减小活性污泥颗粒的沉降距离,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并且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安装空间,增加反应池的利用率。
[0006]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还设置有所述排污泵,所述排污泵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污水处理池。
[0007]进一步的,所述翼片斜板装置包括若干斜板,相邻的两块所述斜板通过翼片连接与支撑,其中,所述斜板采用平直薄板,相邻的两块所述斜板间距为80~150mm,所述斜板的安装角度为与水平面呈50
°
~65
°
倾斜,每一所述斜板的高度为1.0~2.5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翼片斜板装置的顶部低于水面50~100mm,所述翼片斜板装置与所述主反应区的前端或后端设有0~1.0m的间隙。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选择区内的底部还设置有搅拌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以及曝气装置单元,所述曝气装置单元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底部,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单元。其中,所述曝气装置单元可以是微孔曝气器或曝气管或曝气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池加入翼片斜板装置,减少了SBR运行工序中的沉淀和排水时间,缩短SBR工艺每个运行周期的时间,增加每天的运行周期数,可加大污水处理池每天的污水处理量;并且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安装空间,增加反应池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代表性之具体实施例,其中所举例之特定方法、装置、条件、材质等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或对应之具体实施例,此为,图中各装置仅用于表达其相对位置且未按其实际比例绘述,合先叙明。
[0014]如图1所示,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污管、污管、排污泵8、污泥回流泵7、污泥回流管、污水处理池、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5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有选择区101和主反应区,所述主反应区由上至下依次形成有水位变化区102、缓冲区103和污泥区104,所述进污管连接所述选择区101,所述排污泵8和污泥回流泵7设置于所述污泥区,所述排污泵8和污泥回流泵7分别连接所述排污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主反应区的后端,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选择区的下部。所述选择区101和水位变化区102之间设置有进水闸门3,所述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5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均安装在所述主反应区内。其中,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设于所述曝气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设于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的后侧。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包括若干斜板,相邻的两块所述斜板通过翼片连接与支撑;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包括出水堰、收集管6与连接管9,收集管6固定在主反应区侧壁的滑道上,所述出水堰连接所述收集管6,并可随水位上下垂直移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集管6和出水管道11相连,所述出水管17的出口伸出所述污水处理池外。
[0015]进一步的,所述斜板采用平直薄板,相邻的两块所述斜板间距为80~150mm,所述斜板的安装角度为与水平面呈50
°
~65
°
倾斜,每一所述斜板的高度为1.0~2.5m。
[0016]进一步的,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的顶部低于水面50~100mm,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与所述主反应区的前端或后端设有0~1.0m的间隙。
[0017]进一步的,所述选择区101内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器1。
[0018]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41以及曝气装置单元4,所述曝气装置单元4置于所述污泥区104的底部,所述鼓风机41通过管道12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单元4。其中,所述
曝气装置单元4可以是微孔曝气器或曝气管或曝气板。
[0019]该装置在污水处理池加入翼片斜板装置,能够极大地减少活性污泥颗粒的沉降距离,提高沉淀效能;能够极大地抑制、消除水流紊动,减少曝气反应工序转变为沉淀工序,曝气产生的水流紊动,对沉淀的影响。在污水处理池加入翼片斜板装置,改变了曝气反应过程中气泡的运动轨迹,延长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能够大幅度提高氧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曝气量、降低曝气能耗。采用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代替传统的旋转出水装置,解决滗水装置与翼型斜板装置在安装空间上的矛盾。
[0020]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技术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池、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5)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所述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有进污管、排污管和出水管,所述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5)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安装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设于所述曝气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设于所述翼片斜板装置(5)的后侧,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包括出水堰、收集管(6)与连接管(9),收集管(6)固定在主反应区侧壁的滑道上,所述出水堰连接所述收集管(6),并可随水位上下垂直移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集管(6)和出水管道(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华孙志民任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