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701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圆形的蓄水池和蓄水池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浮锥,所述蓄水池、内筒和浮锥的中心处同心,所述内筒的顶端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一进水槽,所述浮锥的顶端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二进水槽,所述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均朝逆时针方向倾斜,所述蓄水池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以稳定的流速进入到蓄水池的内侧,污水首先进入到蓄水池与内筒之间,当污水到达内筒的顶端之后,污水通过第一进水槽进入到内筒的内侧,然后经过第二进水槽进入到浮锥的内侧。二进水槽进入到浮锥的内侧。二进水槽进入到浮锥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好氧活性污泥法就是把存在活性的污泥作为主体部分,利用好氧细菌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实现对污染的良好处理。活性污泥是目前工业废水中多种类型的微生物所组成的、一种可以看见的絮状微生物,主要是由好氧的微生物组合而成,在这些众多的微生物中,细菌的数量最多,包含有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这些细菌共同存在于污泥之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生态系统环境。该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对工业废水中的酚以及氰化物进行分解与吸附,通过化学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对污水的处理。
[0003]对于CODcr超标的污水,有时还存在着酸性且高含油量的问题,在正常的处理条件下,活性污泥会产生较大的消亡反应,导致有效的菌种流失率比较大,从而导致处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酸碱值控制在 7.0

8.0可以获得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所以,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对CODcr超标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含油废水中油的存在形式有漂浮油及乳化油等,因不仅仅存在于水的表面,难以进行持续的充分的消除方式。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CODcr超标的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对于酸性的且高含油废水,在正常的处理条件下,活性污泥会产生较大的消亡反应,导致有效的菌种流失率比较大,从而导致处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所以,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对CODcr超标的污水进行预处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蓄水池和蓄水池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浮锥,所述蓄水池、内筒和浮锥的中心处同心,所述内筒的顶端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一进水槽,所述浮锥的顶端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二进水槽,所述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均朝逆时针方向倾斜,所述蓄水池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在上述设置下,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以稳定的流速进入到蓄水池的内侧,污水首先进入到蓄水池与内筒之间,当污水到达内筒的顶端之后,污水通过第一进水槽进入到内筒的内侧,然后经过第二进水槽进入到浮锥的内侧,经过浮锥的内侧表面后最后由内管进入到排水管的内侧实现排水;使用时,第二进水槽高度低于第一进水槽;上述过程中,因为第一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均朝逆时针方向倾斜,污水经过第一
进水槽和第二进水槽会在内筒的内侧产生逆时针旋转的涡流,污水会在浮锥的内侧旋转下降,通过旋转增加与浮锥内侧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浮锥的内侧设置有活性炭珠,从而延长污水与活性炭珠的接触时间,利用活性炭珠的多孔结构对油类进行吸附,起到增加除油效果的作用;同时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活性炭珠设置在螺旋输送管的内侧,螺旋输送管盘旋设置在浮锥的内侧表面,螺旋输送管同样逆时针旋转下降,螺旋输送管在浮锥的内侧表面形成流动通道,污水经过流动通道时透过网状的螺旋输送管充分与浮锥的内侧表面的活性炭珠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除油的效果;所述浮锥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管,所述螺旋输送管盘旋下降,所述螺旋输送管在浮锥的内侧表面形成流动通道,所述螺旋输送管为网状设置,所述螺旋输送管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收紧口,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活性炭珠,所述浮锥的底端连通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侧与排水管的内侧滑动连接。
[0007]在上述设置下,螺旋输送管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收紧口,收紧口为弹性材料制成,收紧口的设置能够对活性炭珠在螺旋输送管的底端出料增加一个阻力,防止活性炭珠落料过快,使活性炭珠能够充分进行工作,直至吸附效果丧失;本专利技术中的活性炭珠在螺旋输送管的滑动顺序为由上到下,这种设置能够使活性炭珠能够被充分使用,使用完成后,进行排出;内管的外侧与排水管的内侧滑动连接可以使浮锥高度可调,便于内筒内污水的完全排出;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内筒一方面便于污水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涡流,一方面能够将污水中的沉淀物拦截在蓄水池与内筒之间,起到对垃圾进行收集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底端与蓄水池的内侧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斜面朝向分水管的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分水管的顶端右侧。
[0008]在上述设置下,本专利技术中在进水管的底端连通有分水管,进水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斜面朝向分水管的滤网,进水管中的污水一部分由分水管进入到蓄水池的内侧,一部分由进水管透过滤网后进入到混料环的内侧,滤网倾斜设置且斜面朝向分水管可以避免固体垃圾在此处堆积,使垃圾由分水管进入到蓄水池的内侧;在一部分污水进入到混料环的内侧后,污水会与出料管底端排出的药粉进行混合用于调整污水的酸碱度,污水之前的酸碱度通过事前测定得出,因进水管流量也是固定的,通过计算能够得出需要的药粉添加量,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螺旋输送杆转动,通过螺旋输送杆的转动对药粉进行添加的方式能够实现稳定的定量出料;其通过控制螺旋输送杆的转速来实现定量出料;螺旋输送杆的转动来实现出料,片碱由出料管进入到混料环的内侧,在混料环的内侧进行预先混合后,由混料环的底端排出到蓄水池与内筒之间实现对污水的酸碱度调整;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混料环,所述混料环设置在进水管的出水端下侧,所述混料环的底端内侧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
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珠,所述弹珠能够向上将出口堵住。
[0009]为了实现药量的均匀投入,本专利技术在混料环底端设置均匀的多个出口,出口由拉簧和弹珠遮挡住,当混料环内水位上升使水压升高后,混合药粉的药液能够克服拉簧的拉力将出口打开并实现出料,这种设置能够实现多个出口的同步出料;并在内筒内侧涡流的配合下增加药物添加混合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片碱箱,所述片碱箱的底端内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出口设置在混料环的顶端内侧,所述出料管上存在倾斜部,所述出料管的倾斜部内转动设置有螺旋输送杆,所述出料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旋输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在上述设置下,第一电机的转动会带动螺旋输送杆进行转动,螺旋输送杆的转动会对片碱箱内的药物进行输出;进一步的,所述混料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扰流柱,所述扰流柱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状,所述扰流柱上开设有用于增加紊流的凹槽。
[0011]在上述设置下,因为混料环内的水位会达到混料环的高处后才会进行水的出料,在这种情况下,污水落在混料环内后会在混料环的内侧进行流动,经过多个扰流柱,扰流柱上宽下窄的锥形状设置能够增加污水在混料环内上下方向上的均匀程度,扰流柱上均匀设置的凹槽能够增加污水与药粉的混合物在混料环内流动时的紊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蓄水池(1)和蓄水池(1)相连通的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筒(17),所述内筒(17)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浮锥(16),所述蓄水池(1)、内筒(17)和浮锥(16)的中心处同心,所述内筒(17)的顶端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一进水槽(19),所述浮锥(16)的顶端开设有均匀设置的第二进水槽(25),所述第一进水槽(19)和第二进水槽(25)均朝逆时针方向倾斜,所述蓄水池(1)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所述浮锥(16)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管(20),所述螺旋输送管(20)盘旋下降,所述螺旋输送管(20)在浮锥(16)的内侧表面形成流动通道(35),所述螺旋输送管(20)为网状设置,所述螺旋输送管(20)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螺旋输送管(20)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收紧口(21),所述螺旋输送管(20)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活性炭珠(26),所述浮锥(16)的底端连通有内管(27),所述内管(27)的外侧与排水管(18)的内侧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底端连通有分水管(3),所述分水管(3)的底端与蓄水池(1)的内侧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斜面朝向分水管(3)的滤网(2a),所述滤网(2a)设置在分水管(3)的顶端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混料环(30),所述混料环(30)设置在进水管(2)的出水端下侧,所述混料环(30)的底端内侧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簧(24),所述拉簧(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珠(22),所述弹珠(22)能够向上将出口堵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片碱箱(6),所述片碱箱(6)的底端内侧连通有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的底端出口设置在混料环(30)的顶端内侧,所述出料管(7)上存在倾斜部,所述出料管(7)的倾斜部内转动设置有螺旋输送杆(38),所述出料管(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螺旋输送杆(38)的一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环(3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扰流柱(28),所述扰流柱(28)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状,所述扰流柱(28)上开设有用于增加紊流的凹槽(33)。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杰高东东陈强高悠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