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05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包括:连接板,其设置为长方板状结构,所述连接板两端对称设置有衔接块,且衔接块一端对称设置有对接杆,所述对接杆内部被定位管贯穿,且定位管底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部设置有连接环;定位板,其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一侧,所述定位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对接环,且对接环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橡胶件。该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用过装置内部的连接板与衔接块配合对接杆形成整体的杆状结构,使用时通过定位杆与扣板位置形成井状结构的结构支撑状态,缩减原先大体量的构件结构,有效保持动车转向架连接位置的同时,降低原先体量,便于装置的快速定位使用缩减磨损面积。便于装置的快速定位使用缩减磨损面积。便于装置的快速定位使用缩减磨损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构件
,具体为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转向架构架为轨道车辆的行走部件,为轨道车辆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参数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传统的转向架构架结构采用H状构架结构,对构架对接位置提供焊接状态的连接,实现承载车体的平动。
[0003]由于传统构架位置为轴向结构的外置状态安装,采用橡胶悬臂的节点悬臂式周长结构,整体体积大质量重,在连续性大角度的路段运用过程当中,增加磨损面积,提高后期维护成本,且在使用时由于大型质量的安装通过焊接方式的对接使得整体在大角度转弯的冲击下,使得整体连接位置发生形变降低承载能力,并且对这构件架体的对动车位置的连接侧壁连接辅助位置预留位置不足,其侧壁增加其他的设备不能提供相对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的构件位置整体体积大质量重,在连续性大角度的路段运用中,增加磨损面积,且焊接方式的对接使得整体在大角度转弯的冲击下,使得整体连接位置发生形变降低承载能力,并且构件侧壁连接辅助位置预留位置不足,其侧壁增加其他的设备不能提供相对的安装空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包括连接板,其设置为长方板状结构,所述连接板两端对称设置有衔接块,且衔接块一端对称设置有对接杆,所述对接杆内部被定位管贯穿,且定位管底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部设置有连接环;
[0006]定位板,其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一侧,所述定位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对接环,且对接环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橡胶件,所述连接板另一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
[0007]扣板,其两端均卡合连接有所述定位杆,所述扣板两端内壁被螺栓贯穿,且扣板两侧上端对称设置有延长块,所述扣板中间上端卡合连接有插块,且扣板中间一侧设置有承托板。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降低装置内部的出现的形变状态,有效提高内部的使用时长。
[0009]优选的,所述衔接块下端设置有辅助弧形槽,且辅助弧形槽内部卡合连接有半圆形硅胶件。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保护内部的弧形结构实现稳定的输出安装环境。
[0011]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内部等距成弧形设置有圆形螺纹孔洞,且弧形板上方的定位管与对接杆通过螺栓定位安装。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调整使用的方向以及安装孔洞位置。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与对接环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定位板两侧通过螺栓与连接板连接,并且对接环内部呈环型设置有螺纹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周边配合使用的设备进行定位以及安装作业使用。
[0015]优选的,所述定位杆设置在连接板下方位置,且定位杆内部设置有与扣板内部螺栓对接的孔洞。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内部结构提供稳定的输出环境进行控制使用。
[0017]优选的,所述承托板与插块内部设置有呈垂直方向设置的孔洞,且承托板孔洞方向与延长块对接。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承托板与插块与延长块的位置提供额外的安装空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
[0020]1.在使用该装置时,用过装置内部的连接板与衔接块配合对接杆形成整体的杆状结构,使用时通过定位杆与扣板位置形成井状结构的结构支撑状态,缩减原先大体量的构件结构,有效保持动车转向架连接位置的同时,降低原先体量,便于装置的快速定位使用,缩减磨损面积;
[0021]2.通过装置内部的连接板在定位杆与扣板形成的井状结构的状态下,使得定位杆与连接板的位置形成一体化结构,减弱连接处的损坏状态,使得在受到大角度的转弯状态使用时,为对接环的转动状态提供稳定的转动带动使用,降低其形变可能性;
[0022]3.通过装置内部的位于扣板一侧的承托板与延长板与插块的使用结构,有效增加位于构架的任意两侧位置,有效降低装置内部结构的原先安装空余空间,便于装置直接进入多个设备同步对接联合使用状态,配合定位管和辅助弧形槽进一步补充安装空间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整体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整体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整体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连接板;2、衔接块;3、对接杆;4、定位管;5、弧形板;6、连接环;7、定位板;8、对接环;9、定位杆;10、扣板;11、延长块;12、承托板;13、插块;14、辅助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包括连接板1、衔接块2、对接杆3、定位管4、弧形板5、连接环6、定位板7、对接环8、定位杆9、扣板10、延长块11、承托板12、插块13和辅助弧形槽14;
[0030]其中,连接板1,其设置为长方板状结构,连接板1两端对称设置有衔接块2,且衔接
块2一端对称设置有对接杆3,对接杆3内部被定位管4贯穿,且定位管4底端设置有弧形板5,弧形板5内部设置有连接环6,衔接块2下端设置有辅助弧形槽14,且辅助弧形槽14内部卡合连接有半圆形硅胶件,弧形板5内部等距成弧形设置有圆形螺纹孔洞,且弧形板5上方的定位管4与对接杆3通过螺栓定位安装;
[0031]通过2个衔接块2和对接杆3对称安装在连接板1两侧,使得连接板1、衔接块2和对接杆3形成整体的杆状结构,配合衔接块2和对接杆3支撑形成弧形结构,通过定位管4一端贯穿对接杆3内部通过螺栓贯穿对接杆3与定位管4上端结构保持定位,定位管4贯穿时贯穿位于对接杆3内部孔洞两侧的凹槽,如图1所示,使得对接杆3和定位管4形成方向的转接,通过调整定位管4转动角度,使得定位管4底端的弧形板5与周边安装的设备空间进行安装使用,使得弧形板5内部的连接环6配合弧形板5内部等距成弧形设置的圆形螺纹孔洞为设备提供稳定的安装环境;
[0032]定位板7,其安装在连接板1一侧,定位板7内部转动连接有对接环8,且对接环8与定位板7之间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橡胶件,连接板1另一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杆9,且定位杆9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1,定位板7与对接环8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定位板7两侧通过螺栓与连接板1连接,并且对接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包括连接板(1)、定位板(7)和扣板(10),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其设置为长方板状结构,所述连接板(1)两端对称设置有衔接块(2),且衔接块(2)一端对称设置有对接杆(3),所述对接杆(3)内部被定位管(4)贯穿,且定位管(4)底端设置有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内部设置有连接环(6);定位板(7),其安装在所述连接板(1)一侧,所述定位板(7)内部转动连接有对接环(8),且对接环(8)与定位板(7)之间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橡胶件,所述连接板(1)另一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杆(9),且定位杆(9)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1);扣板(10),其两端均卡合连接有所述定位杆(9),所述扣板(10)两端内壁被螺栓贯穿,且扣板(10)两侧上端对称设置有延长块(11),所述扣板(10)中间上端卡合连接有插块(13),且扣板(10)中间一侧设置有承托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祁见平陈瑞燕马志生孙伟赵延超孙志刚王正李梦弟丁辉张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源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