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春发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02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块,所述圆块与转轴偏心设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前端设有第一支腿,所述壳体两侧后端铰接有第二支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本产品采用拉线式发条驱动结构与限位机构、连接机构、转轴和圆块相互配合,可实现无电驱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本玩具更加绿色环保,同时使用成本更加低廉,并且使用期间,需要孩童拉动才能启动,进而达到了一定的互动性,有效的提高了本产品的趣味性,使得本玩具实用性较强,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


[0001]本技术属于儿童玩具
,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

技术介绍

[0002]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玩具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即是沙、石、泥、树枝等等的非人工东西,对玩具应作广义理解,它不是只限于街上卖的供人玩的东西,凡是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摸的东西,都可以叫玩具。玩具适合儿童,更适合青年和中老年人。它是打开智慧天窗的工具,让人们机智聪明;
[0003]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玩具的样式形态也愈发多种多样,而动态玩具更能吸引儿童的眼球,儿童也更加喜欢该类型的玩具,因此一些可模拟动物行走晃动的玩具应用较为广泛,然而该类玩具其动态所采用的驱动方式均为电控驱动,在玩具内部增加电机与电池实现动态的功能,但是该类玩具在使用期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类玩具由于采用了电的驱动,导致其使用时还需市场充电或者定期更换电池,使用起来较为繁琐,同时成本较高,并且其内部线路在使用期间,由于儿童的力度可大可小,进而极易造成线路损毁,进而使得玩具出现损坏,使用寿命较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无电式驱动的模拟动物行走玩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以解决现有电力驱动玩具使用期间成本较高,使用不便同时寿命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块,所述圆块与转轴偏心设置,所述壳体的两侧前端设有第一支腿,所述壳体两侧后端铰接有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壳体的前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与第一支腿的上端相互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于圆块的外侧,所述连接架的前端设有铰接孔,所述连接架的后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铰接轴,所述连接架的后端和前端分别通过铰接孔和铰接轴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上端相互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顶架,所述顶架固定安装于壳体的上端两侧,所述第一支腿滑动连接于顶架的内侧。
[000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两侧上端位于顶架的内侧设有立轴,所述第一支腿的中间开设有滑槽,所述立轴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侧。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锥形支脚。
[001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为拉线式发条箱,所述壳体内前
后两端均设有卡块,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卡块的内侧之间。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块的外侧开设有两组安装孔,所述连接架的顶部后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第一、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和连接机构相配合,使得本玩具在使用期间,可拉动驱动机构的拉线,从而给驱动机构内部的发条上劲,此时发条收缩,当松开拉线后,此时发条复位收紧,此时便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圆块转动,由于转轴和圆块之间偏心设置,便可带动圆块在转动期间摆动,此时通过圆块带动连接架摆动,进而通过连接架带动第一支腿在顶架内侧立轴之间进行上下滑动,此时由于第二支腿于连接架和壳体分别铰接,使得第二支腿出现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形成联动,使得玩具主体向前方行走,从而达到了无电式模拟行走的功能,提高了玩具的趣味性;
[0015]第二、本产品采用拉线式发条驱动结构与限位机构、连接机构、转轴和圆块相互配合,可实现无电驱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本玩具更加绿色环保,同时使用成本更加低廉,并且使用期间,需要孩童拉动才能启动,进而达到了一定的互动性,有效的提高了本产品的趣味性,使得本玩具实用性较强,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附图标记:1、壳体,2、驱动机构,3、转轴,4、圆块,5、第一支腿,6、第二支腿,7、限位机构,71、顶架,72、立轴,73、滑槽,8、连接机构,81、连接架,82、铰接孔,83、铰接轴,9、圆球,10、锥形支脚,11、卡块,12、安装孔,13、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参考图1

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的两侧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3,转轴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块4,圆块4与转轴3偏心设置,壳体1的两侧前端设有第一支腿5,壳体1两侧后端铰接有第二支腿6,第一支腿5和第二支腿6之间通过连接机构8相连接,壳体1的前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7,限位机构7与第一支腿5的上端相互滑动连接。
[0023]实施例2
[0024]参考图1

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本玩具趣味性的目的,本实施例对连接机构8和限位机构7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连接机构8包括连接架81,连接架81转动连接于圆块4的外侧,连接架81的前端设有铰接孔82,连接架81的后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铰接
轴83,连接架81的后端和前端分别通过铰接孔82和铰接轴83与第一支腿5和第二支腿6的上端相互转动连接,限位机构7包括顶架71,顶架71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上端两侧,第一支腿5滑动连接于顶架71的内侧,壳体1的两侧上端位于顶架71的内侧设有立轴72,第一支腿5的中间开设有滑槽73,立轴72滑动连接于滑槽73的内侧;通过设置连接机构8,可通过铰接孔82和交接轴分别联动第一支腿5和第二支腿6,使得当偏心的圆块4带动连接架81摆动时,可同步驱动第一支腿5和第二支腿6摆动,进而达到了自动行走的目的,通过设置顶架71,可约束第一支腿5,从而辅助其向前迈动,方便进行行走,通过设置壳体1上的立轴72,可在使用时,通过立轴72和滑槽73相配合,使得第二支腿6在壳体1内部滑动更加稳定,采用卡块11安装驱动机构2,可便于组装限位驱动机构2。
[0025]实施例3
[0026]参考图1

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本玩具美观性的目的,本实施例对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的两侧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块(4),所述圆块(4)与转轴(3)偏心设置,所述壳体(1)的两侧前端设有第一支腿(5),所述壳体(1)两侧后端铰接有第二支腿(6),所述第一支腿(5)和第二支腿(6)之间通过连接机构(8)相连接,所述壳体(1)的前端两侧均设有限位机构(7),所述限位机构(7)与第一支腿(5)的上端相互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连接架(81),所述连接架(81)转动连接于圆块(4)的外侧,所述连接架(81)的前端设有铰接孔(82),所述连接架(81)的后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铰接轴(83),所述连接架(81)的后端和前端分别通过铰接孔(82)和铰接轴(83)与第一支腿(5)和第二支腿(6)的上端相互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动物行走玩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发
申请(专利权)人:林春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