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97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包括以可移动方式相连接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包括感光鼓,第二单元包括显影辊;力承接构件,力承接构件被构造为能够带动显影辊移动,以使显影辊具有与感光鼓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与感光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第一端与端盖连接,弹性构件的第二端与力承接构件连接,通过弹性构件的伸缩变形使显影辊锁定在接触位置或分离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处理盒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部件较多并过于繁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


[0001]本技术涉及打印机配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0002]处理盒是激光打印机中重要的部件,而显影辊和感光鼓又是处理盒重要的部件,在打印机工作时,显影辊和感光鼓需要接触,实现色粉的传递和着色。传统的激光打印机中,显影辊和感光鼓长期接触,导致显影辊上产生压痕,长此以往,会对打印机的使用产生影响。
[0003]在现有技术CN113574468A中,解决了显影辊和感光鼓长期接触产生压痕的问题,在打印机不使用时,将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为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功能,该方案中增设了可移动部件152R、间隔件151R和拉伸弹簧153等多个部件,并配套复杂的传动关系,用于使显影辊能够与感光鼓分离和接触,并分别能够保持在分离和接触的位置。由于部件的数量多,导致部件的生产工序多,成本高,并且每个部件的传动关系复杂,易出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能够解决现有处理盒中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部件较多并过于繁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以可移动方式相连接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包括感光鼓,第二单元包括显影辊;驱动轴,与显影辊传动连接;端盖,用于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护盖与端盖活动连接;力承接构件,力承接构件被构造为能够带动显影辊移动,以使显影辊具有与感光鼓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与感光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第一端与端盖连接,弹性构件的第二端与力承接构件连接,通过弹性构件的伸缩变形使显影辊锁定在接触位置或分离位置。
[0006]进一步地,显影辊位于分离位置时,弹性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位于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第一侧,显影辊位于接触位置时,弹性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位于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为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
[0007]进一步地,处理盒还包括护盖,力承接构件能够带动护盖同步转动,或者,力承接构件和护盖均可转动地设置,且力承接构件的转动幅度大于护盖的转动幅度。
[0008]进一步地,力承接构件被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护盖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与护盖卡接的第一位置和与护盖解除卡接的第二位置。
[0009]进一步地,力承接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构件处于伸长状态,弹性构件被构造为能够使力承接构件恢复至第二位置处。
[0010]进一步地,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力承接构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弹性构件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固定柱上,弹性构件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固定柱上,弹性构件能够随
着力承接构件的动作发生形变。
[0011]进一步地,弹性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扣环,两个扣环分别套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两个扣环被构造为能够分别相对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转动。
[0012]进一步地,处理盒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被构造为对力承接构件相对于护盖的移动进行导向。
[0013]进一步地,护盖和力承接构件两者中的一个上开设有导向长孔,护盖和力承接构件两者中的另一个上突出延伸有导向柱,导向长孔的长度方向与力承接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向柱穿出导向长孔,并与导向长孔滑动配合,导向长孔和导向柱形成导向结构。
[0014]进一步地,第二单元还包括粉仓外壳,显影辊和护盖均与粉仓外壳连接,粉仓外壳能够由护盖带动转动。
[0015]进一步地,护盖和力承接构件两者中的一个上开设有联动孔,护盖和力承接构件两者中的另一个上突出延伸有联动凸起,联动孔的边缘开口,联动凸起朝向联动孔的开口,联动凸起被构造为能够由联动孔的开口卡入联动孔内,以使力承接构件与护盖卡接。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力承接构件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的分离和接触,通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形变实现显影辊的锁定,即使显影辊能够锁定在与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或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位置,本申请的弹性构件分别与端盖和力承接构件连接,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间隔件等其他部件,有效减少了部件的使用,进而减少了生产工序和成本,能够解决现有处理盒中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部件较多并过于繁杂的问题;并且力承接构件和弹性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传动原理简单,相对能够保证整个处理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处理盒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处理盒的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的护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的处理盒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图1的处理盒的力承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图5的力承接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图1的处理盒的左视图(其中,力承接构件在第二位置);
[0025]图8示出了图7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图1的处理盒的左视图(其中,力承接构件在第一位置);
[0027]图10示出了图9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示出了本技术图1的处理盒的左视图(其中,力承接构件位于显影辊的接触位置);
[0029]图12示出了图11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示出了图1的处理盒的左视图(其中,力承接构件位于显影辊的接触位置);
[0031]图14示出了图13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示出了图1的处理盒的左视图(其中,力承接构件位于第一位置);
[0033]图16示出了图15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示出了本技术的弹性构件两端的连线与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对应图10);
[0035]图18示出了本技术的弹性构件两端的连线与驱动轴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对应图12);
[003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7]10、感光鼓;20、显影辊;30、粉仓外壳;40、驱动轴;50、护盖;51、导向柱;52、联动孔;60、端盖;61、第一固定柱;70、力承接构件;71、联动凸起;72、导向长孔;73、承力段;74、驱转段;75、第二固定柱;80、弹性构件;90、移动施力构件;100、转动施力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9]结合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以可移动方式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可移动方式相连接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感光鼓(10),所述第二单元包括显影辊(20);驱动轴(40),与所述显影辊(20)传动连接;端盖(60),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力承接构件(70),所述力承接构件(70)被构造为能够带动所述显影辊(20)移动,以使所述显影辊(20)具有与所述感光鼓(10)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与所述感光鼓(10)相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弹性构件(80),所述弹性构件(80)的第一端与所述端盖(60)连接,所述弹性构件(80)的第二端与所述力承接构件(70)连接,通过所述弹性构件(80)的伸缩变形使所述显影辊(20)锁定在所述接触位置或所述分离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20)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8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位于所述驱动轴(40)的中心轴线的第一侧,所述显影辊(20)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8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位于所述驱动轴(40)的中心轴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为所述驱动轴(40)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护盖(50),所述力承接构件(70)能够带动所述护盖(50)同步转动,或者,所述力承接构件(70)和所述护盖均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力承接构件(70)的转动幅度大于所述护盖(50)的转动幅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承接构件(70)被构造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护盖(50)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与所述护盖(50)卡接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护盖(50)解除卡接的第二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承接构件(7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80)处于伸长状态,所述弹性构件(80)被构造为能够使所述力承接构件(70)恢复至所述第二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武刚黄宗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