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92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AN总线线缆,其涉及通信传输线缆技术领域,包括:外层保护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强件的两端抵设在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内侧,以使所述加强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体及第二容纳腔体;第一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第二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其中,所述加强件的两侧形成有嵌合凹陷部,所述第一缆单元和所述第二缆单元分别嵌设于所述加强件的两侧的所述嵌合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CAN总线线缆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稳定性和线缆机械性能,且具有良好的信号抗衰减性能和阻燃性能。有良好的信号抗衰减性能和阻燃性能。有良好的信号抗衰减性能和阻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AN总线线缆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传输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CAN总线线缆。

技术介绍

[0002]CANBUS(Control Area Network BUS)总线系统,简称CAN总线,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博世公司开发用于汽车行业的系统设备连接,后广泛用于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自动化行业中。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用CAN总线电缆产品结构多为2x0.5通信线加1x0.5中性线结构,其中性线多为普通聚乙烯或聚烯烃绝缘芯线,使用过程中易受刮磨、机械应力影响,给安装带来困难。辐照过程中,因残留电子束穿透屏蔽层到达绝缘层,导致电缆特性阻抗,近端串音性能突变。中性线采用非阻燃的普通聚乙烯材料导致成品电缆阻燃性能不足,难以达到EN 45545

2防火要求。因芯线对绞后易受填充、中性线等挤压,内部应力堆积,导致线缆衰减、特性阻抗等与结构相关的通信性能指标升高,进而导致成品结构只能使用一对2x0.5通信线对,如需两个线对通信需要使用两根2x0.5通信加1x0.5中性线结构的CAN总线电缆,减少了了布线空间,增加了布线难度。此外,现有结构电缆只有一层外护套为阻燃材料,通信线对及采用的绝缘芯线均为皮泡皮聚乙烯绝缘,中性线为聚乙烯绝缘材料,均不具备阻燃特性。导致成品电缆难以通过严苛的EN 45545

2燃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稳定性和线缆机械性能,且具有良好的信号抗衰减性能和阻燃性能的CAN总线线缆。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CAN总线线缆,包括:
[0006]外层保护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0007]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强件的两端抵设在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内侧,以使所述加强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体及第二容纳腔体;
[0008]第一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
[0009]第二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
[0010]其中,所述加强件的两侧形成有嵌合凹陷部,所述第一缆单元和所述第二缆单元分别嵌设于所述加强件的两侧的所述嵌合凹陷部内。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缆单元包括:
[0012]两个第一导线,两个所述第一导线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各自的轴线、及所述CAN总线线缆的轴线呈共面设置;
[0013]第一中性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一侧;
[0014]第一包带层,包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一中性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包带层由非吸湿性聚酯材料制成。
[00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缆单元包括:
[0016]两个第二导线,两个所述第二导线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各自的轴线、两个所述第二导线的各自的轴线、及所述CAN总线线缆的轴线呈共面设置;
[0017]第二中性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导线的一侧,所述第一中性线和所述第二中性线分别位于由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各自的轴线、两个所述第二导线的各自的轴线、及所述CAN总线线缆的轴线所形成的面的两侧;
[0018]第二包带层,包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第二中性线的外侧,所述第二包带层由非吸湿性聚酯材料制成。
[001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包括:
[0020]第一导体芯,由多根第一导线丝绞合形成,所述第一导线丝由镀镍铜材料制成;
[0021]第一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一导体芯的外侧;
[0022]所述第一中性线包括:
[0023]第二导体芯,由多根第二导线丝绞合形成;
[0024]第二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二导体芯的外侧。
[002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包括:
[0026]第三导体芯,由多根第一导线丝绞合形成,所述第一导线丝由镀镍铜材料制成;
[0027]第三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三导体芯的外侧;
[0028]所述第二中性线包括:
[0029]第四导体芯,由多根第二导线丝绞合形成;
[0030]第四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四导体芯的外侧。
[003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套和所述第三绝缘套均包括:
[0032]内绝缘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内绝缘层的密度小于或等于0.925g/cm3,所述内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2.33;
[0033]中绝缘层,包设在所述内绝缘层的外侧,所述中绝缘层由氮气发泡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以使所述中绝缘层的密度大于或等于0.94g/cm3,所述中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2.4;
[0034]外绝缘层,包设在所述中绝缘层的外侧,所述外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外绝缘层的密度大于或等于0.94g/cm3,所述外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或等于2.4。
[003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层保护单元包括:
[0036]第一屏蔽层,包设在所述加强件、所述第一缆单元、及所述第二缆单元的外侧,以屏蔽外界环境对所述第一缆单元和所述第二缆单元的电磁干扰,所述第一屏蔽层由铝箔制成;
[0037]第二屏蔽层,包设在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外侧,以屏蔽外界环境对所述第一缆单元和所述第二缆单元的电磁干扰,所述第二屏蔽层由镀锡铜丝交叉编织制成,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用于使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转移阻抗小于或等于20mΩ/m;
[0038]外护套层,包设在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外侧,所述外护套层由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制成。
[003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填充件,至少部分的所述填充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且其外壁抵设在所述第一缆单元的外侧、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内侧、及所述加
强件之间,其余的所述填充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且其外壁抵设在所述第二缆单元的外侧、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内侧、及所述加强件之间。
[004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厚度是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内径的20%至30%。
[004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由阻燃硅橡胶材料制成。
[0042]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
[00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AN总线线缆,通过在外层保护单元内设置加强件,使两个缆单元能嵌合在加强件上,有效提高了线缆整体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并且单根线缆即具有4根通信线和2根中性线,以同时负载多路传输信号,外层保护单元则能给线缆整体提供良好的信号抗干扰和抗衰减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保证线缆整体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总线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保护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加强件的两端抵设在所述外层保护单元的内侧,以使所述加强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体及第二容纳腔体;第一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内;第二缆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体内;其中,所述加强件的两侧形成有嵌合凹陷部,所述第一缆单元和所述第二缆单元分别嵌设于所述加强件的两侧的所述嵌合凹陷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总线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导线,两个所述第一导线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各自的轴线、及所述CAN总线线缆的轴线呈共面设置;第一中性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一侧;第一包带层,包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一中性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包带层由非吸湿性聚酯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总线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缆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导线,两个所述第二导线并列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各自的轴线、两个所述第二导线的各自的轴线、及所述CAN总线线缆的轴线呈共面设置;第二中性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导线的一侧,所述第一中性线和所述第二中性线分别位于由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的各自的轴线、两个所述第二导线的各自的轴线、及所述CAN总线线缆的轴线所形成的面的两侧;第二包带层,包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第二中性线的外侧,所述第二包带层由非吸湿性聚酯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总线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导体芯,由多根第一导线丝绞合形成,所述第一导线丝由镀镍铜材料制成;第一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一导体芯的外侧;所述第一中性线包括:第二导体芯,由多根第二导线丝绞合形成;第二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二导体芯的外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AN总线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三导体芯,由多根第一导线丝绞合形成,所述第一导线丝由镀镍铜材料制成;第三绝缘套,包设在所述第三导体芯的外侧;所述第二中性线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玉周佳龙周洪鹏姜青松解向前沈一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