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530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边坡病害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机械臂以及设置在机械臂上的雷达;车体包括履带、旋转盘与车身,旋转盘上部连接车身,下部连接履带,车身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履带运动的第一电机和驱动旋转盘旋转的第二电机;机械臂为伸缩式结构且可以绕车体旋转。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雷达探测装置将雷达安装在可伸缩、可转动的机械臂上,可以高精度、大范围地对铁路边坡进行探测,机械臂设置在履带式车体上,同时还内置有电机和控制系统,探测人员在远处即可遥控操纵探测装置进行边坡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了检测的效率。了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病害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边坡指的是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作为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坡为保证路基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铁路边坡因地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会发生边坡滑坡、溜坍、崩塌及落石、风化剥落等自然灾害,对路基稳定与铁路的安全运营产生巨大威胁,为保证运营安全,因此需要定期对边坡进行病害检测。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人工定期巡检,凭检测人员的经验判断病害,其二是通过常规工程手段测量,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人工巡检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检测人员,培养成本高,同时在巡检时不容易发现边坡暗裂,存在误判的几率;常规的工程测量手段如使用光学仪器测量,存在工作量大,检测速度慢的问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0003]随着雷达技术的成熟,已有相关技术人员将雷达运用在边坡检测中,但现有雷达检测设备与大型车辆结合,雷达探测模块安装在车辆上,与边坡间隔的距离较远,存在灵活性不足,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用于提高检测装置的探测精度和将设备小型化。
[0005]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机械臂以及设置在机械臂上的雷达;
[0006]车体包括履带、旋转盘与车身,旋转盘上部连接车身,下部连接履带,车身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履带运动的第一电机和驱动旋转盘旋转的第二电机;
[0007]机械臂为伸缩式结构且可以绕车体旋转。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运用履带行进,便于装置在路面不平的环境下仍可工作,雷达连接在可伸缩和转动的机械臂上,可以将雷达近距离地贴近边坡,有利于提高探测的精度;整个装置的主体部件为车体、机械臂和雷达,结构简单,方便将探测设备小型化,以提高适用范围。
[0009]进一步地,上述车身上部安装有用于收纳机械臂的收纳箱,收纳箱的尾端设置有配重笼,配重笼内部放置有平衡配重块。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车身上设置平衡配重设施可以有效防止装置在偏斜位置发生侧翻,调节整个装置的重心。
[0011]进一步地,上述机械臂为滑轨式伸缩结构,其尖端通过万向节与雷达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尖端的万向节配合伸缩式的机械臂可以使雷达在铁路横向和纵向的较大范围内进行探测,提高探测效率。
[0013]进一步地,上述雷达外壳的下部安装有滚轮。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设置滚轮使雷达与边坡面的距离始终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检测到的数据更精确、真实性更高。
[0015]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通信连接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置在车体内部且与外界主控中心通信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信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主控中心通信连接,便于远程遥控指挥探测装置,无需人员长时间跟随,减轻工作量。
[0017]进一步地,上述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的雷达探测装置将雷达安装在可伸缩、可转动的机械臂上,可以高精度、大范围地对铁路边坡进行探测,机械臂设置在履带式车体上,同时还内置有电机和控制系统,探测人员在远处即可遥控操纵探测装置进行边坡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机械臂与雷达连接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雷达的结构图。
[0022]图中:1

车体;101

履带;102

旋转盘;103

收纳箱;104

配重笼;105

平衡配重块;2

机械臂;201

万向节;3

雷达;301

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包括:车体1、设置在车体1上的机械臂2以及设置在机械臂2上的雷达3;
[0025]车体1包括履带101、旋转盘102与车身,旋转盘102上部连接车身,下部连接履带101,车身为一块设置在旋转盘102上部的平板,平板用于放置和安装机械臂2、收纳箱103等部件;旋转盘102的下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负责驱动履带101前进、后退、转弯,第二电机负责驱动旋转盘102旋转,第一电机与履带101之间以及第二电机与旋转盘102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进行动力传递,该传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可参考现有挖掘机,此处不再详述;车身上部安装的收纳箱103用于收纳机械臂2,收纳箱103的尾端设置有配重笼104,配重笼104内部放置有平衡配重块105,配重笼104固定在车身上,内部的平衡配重块105为多块,可以根据边坡的斜度进行取放,以平衡探测装置的重心,防止在探测过程中发生倾翻。
[0026]机械臂2为滑轨式伸缩结构,底端铰接在车身的平板边缘,可以绕铰链上下转动,机械臂的顶端通过万向节201与雷达3连接杆连接,便于调节雷达3的朝向。机械臂2也可以直接铰接在收纳箱103的端部,其轴向与收纳箱103的收纳槽相适配。机械臂2的每一段伸缩节都连接有微型电机,控制伸缩节完成伸缩动作。
[0027]收纳箱103的横截面呈U型槽结构,轴向两端贯通,便于机械臂2收放。
[0028]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通信连接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置在旋转盘102的内部且与外界主控中心通信连接,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单片机型号选用AT89C52,连接有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当主控中心发出信号后,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控制系统处理信号并通过信号发射器向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发射转化后的信号,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开关,实现装置的行进、转弯与待机。
[0029]雷达3外壳的下部安装有滚轮301,使雷达3在探测边坡内部病害时,始终与边坡表面的距离保持恒定,测到的数据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同时,避免了雷达直接接触边坡面,防止刮伤雷达组件。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优实施例,该实施例不代表本技术的所有可能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根据本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变形与改进,这些变形与改进仍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的机械臂(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臂(2)上的雷达(3);所述车体(1)包括履带(101)、旋转盘(102)与车身,所述旋转盘(102)上部连接车身,下部连接履带(101),所述车身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所述履带(101)运动的第一电机和驱动所述旋转盘(102)旋转的第二电机;所述机械臂(2)为伸缩式结构且可以绕所述车体(1)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边坡移动式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部安装有用于收纳所述机械臂(2)的收纳箱(103),所述收纳箱(103)的尾端设置有配重笼(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智洋张宗宇杨涤夫刘怀志郭熙龙高飞牛云彬苏谦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