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409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该连接结构包括扁平电路体、转接端子结构、连接装置和导电机构,扁平电路体的端部依次连接转接端子结构、连接装置和导电机构;所述扁平电路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线芯及包裹所述第一线芯的绝缘层,转接端子结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芯,转接端子结构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接端子结构实现扁平电路体的端部与导电机构的转接,将FFC/FPC连接转化为传统线束连接,在不用更改原用电器电气连接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FFC/FPC线束的连接,实现了FFC/FPC在汽车应用场景的突破,并且工艺方法为成熟工艺,极具实用性,并减轻了整车电气连接系统的重量,节约了大量空间。节约了大量空间。节约了大量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电气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内的电气件之间需要FFC/FPC线束进行连接,其中该“FFC”指的是柔性扁平电缆,该“FPC”指的是柔性电路板。FPC/FFC由于在空间及重量方面的特性优于普通排线,相对于小负载及信号类负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FPC/FFC在车载用电器连接系统应用量越来越大,但是FPC/FFC在使用上也有很多不方便的特性,比如相对于原用电器的插接器无法直接匹配,只能采用转接PCB板,或重新开发线束端及用电器端连接系统,用来配合原连接装置的连接系统,大大地限制了FPC/FFC在整车电气连接系统应用。
[0003]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本技术通过转接端子结构实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与导电机构的转接,将FFC/FPC连接转化为传统线束连接,FFC/FPC与用电器的连接转换为连接装置与用电器的连接,在不用更改原用电器的电气连接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FFC/FPC线束的连接,实现了FFC/FPC在汽车应用场景的突破,并且采用的工艺方法都为成熟工艺,极具实用性,并减轻了整车电气连接系统的重量,节约了大量空间。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接结构,包括扁平电路体、转接端子结构、连接装置和导电机构,扁平电路体的端部依次连接转接端子结构、连接装置和导电机构;所述扁平电路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线芯及包裹所述第一线芯的绝缘层,转接端子结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芯,转接端子结构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
[0006]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端子结构包括若干个转接端子单元,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包括多个沿轴向交错且间隔设置的压接单元,各所述压接单元能穿过对应的第一线芯外的所述绝缘层,并弯曲压接到第一线芯上;或者,剥除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后,将各所述压接单元与第一线芯连接;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连接装置。
[0007]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二端设置第一插接部和第二压接部。
[000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线芯和绝缘皮,所述第一插接部导电连接第二线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线芯的外侧包覆所述绝缘皮,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压接部扣接于绝缘皮的第一端上。
[0009]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机构的第一端设置第二插接部和第三压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内导电连接第二线芯的第二端,所述导电机构的第一端通过第
三压接部扣接于绝缘皮的第二端上。
[0010]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平电路体的端部、所述转接端子结构、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一端和所述绝缘皮的第一端的外侧包覆有绝缘胶带。
[0011]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压接单元的横截面呈圆环形设置。
[0012]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压接单元采用铜制成。
[0013]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扁平电路体包括FPC或FFC。
[0014]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连接线束,包括前述的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插接器,所述导电机构与所述插接器的对应孔位插接连接。
[0015]由上所述,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及连接线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连接线束,使FFC/FPC线束在不用开发新插接器及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了FFC/FPC与传统用电器电气连接系统的匹配连接,简单实用,技术成熟;本技术具有实用价值,并突破了FFC/FPC线束在车载领域的使用瓶颈;
[0017]本技术通过转接端子结构实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与导电机构的转接,将FFC/FPC连接转化为传统线束连接,FFC/FPC与用电器的连接转换为连接装置与用电器的连接,在不用更改原用电器的电气连接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FFC/FPC线束的连接;
[0018]本技术的连接结构中,不需要开发新的插接器,只需采用转接端子结构和导电机构,即可实现扁平电路体与传统用电器电气连接系统的匹配连接,简单实用,技术成熟,具有实用价值,并突破了FFC/FPC线束在车载领域的使用瓶颈;本技术结构简单,减轻了整车电气连接系统的重量,并节约了大量空间。
附图说明
[0019]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转接端子单元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扁平电路体;11、第一线芯;
[0026]2、转接端子结构;21、转接端子单元;22、第一压接部;221、压接单元;23、第一插接部;24、第二压接部;
[0027]3、导电机构;31、第二插接部;32、第三压接部;
[0028]4、插接器;
[0029]5、第二线芯;
[0030]6、绝缘皮;
[0031]7、绝缘胶带;
[0032]8、常规汽车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平电路体、转接端子结构、连接装置和导电机构,扁平电路体的端部依次连接转接端子结构、连接装置和导电机构;所述扁平电路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线芯及包裹所述第一线芯的绝缘层,转接端子结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芯,转接端子结构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连接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端子结构包括若干个转接端子单元,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包括多个沿轴向交错且间隔设置的压接单元,各所述压接单元能穿过对应的第一线芯外的所述绝缘层,并弯曲压接到第一线芯上;或者,剥除至少部分所述绝缘层后,将各所述压接单元与第一线芯连接;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连接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端子单元的第二端设置第一插接部和第二压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线芯和绝缘皮,所述第一插接部导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