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22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及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转台底座,及设置于转台底座内的蜗轮组件、活塞组件和蜗杆组件,及设置于工作台底部的上端齿盘,及设置于转台底座顶部与上端齿盘相啮合的下端齿盘,及设置于上端齿盘外圆周上的大齿轮,所述蜗轮组件包括一端与大齿轮相啮合的齿轮轴,及设置于齿轮轴上的蜗轮。由于在活塞上下方设置有上油腔和下油腔,采用液压原理,进油和出油来控制活塞的移动,工作台交换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输入蜗杆两端设置的碟簧,可以让输入蜗杆和蜗轮之间的啮合更紧密,提高面板的交换精度;采用蜗轮组件来带动工作台的旋转,让交换工作台的扭力提高,增加承载力。增加承载力。增加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床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零件在机床上高精密加工的需求也日益明显,但是现有的工作台交换时间、交换精度等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通常工作台在交换过程中的交换效率低下,无法适应高效生产,而且工作台在交换时候的精度并不高,同时,有些工件的重量比较大,往往会影响工作台的交换精度和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交换速度快,承载力大,交换精度高的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及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转台底座,及设置于转台底座底部四角的滑块,及设置于转台底座侧边的伺服电机,及设置于转台底座内的蜗轮组件、活塞组件和蜗杆组件,及设置于工作台底部的上端齿盘,及设置于转台底座顶部与上端齿盘相啮合的下端齿盘,及设置于上端齿盘外圆周上的大齿轮,所述蜗轮组件包括一端与大齿轮相啮合的齿轮轴,及设置于齿轮轴上的蜗轮,及设置于齿轮轴上位于蜗轮下方的调整座,及设置于齿轮轴上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设置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上的轴承压盖,及设置于齿轮轴与大齿轮接触端下方的轴封,所述蜗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伺服电机相连的输入蜗杆,及设置于输入蜗杆连接伺服电机一端的第二碟簧,及设置于输入蜗杆另一端的第一碟簧,所述输入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一端与工作台底部相连的芯轴,及设置于芯轴上的活塞,及设置于活塞上方的上油腔,及设置于活塞下方的下油腔,及设置于芯轴上的单向推力球轴承,及设置于活塞下端的锁紧螺母。
[0007]作为优选,所述芯轴位于工作台的中心位置,所述上端齿盘与大齿轮相连,上端齿盘与工作台的底部相连,所述活塞与芯轴相连,所述下端齿盘与转台底座相连。
[0008]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均匀设置有T字形的条形凹槽。
[0009]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滑槽的走向一致。
[0010]本技术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在活塞上下方设置有上油腔和下油腔,采用液压原理,进油和出油来控制活塞的移动,当上油腔进油下油腔出油时候,活塞下移,上油腔出油下油腔进油时候,活塞上移,活塞的移动带动芯轴、上端齿盘、大齿轮和工作台移动,上移时上端齿盘和下端齿盘分开,可以使齿轮轴带动工作台转动,下移时上端齿盘和下端齿盘啮合,使工作台固定不动,工作台交换速度快,提高生产效率;输入蜗杆两端设置的碟簧,可以让输入蜗杆和蜗轮之间的啮合更紧密,提高面板的交换精度;采用蜗轮组件来带动工作台的旋转,活塞组件来带动工作台的升
降,让交换工作台的扭力提高,增加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技术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技术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仰视图;
[0014]图3为技术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侧视图;
[0015]图4为技术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剖视图;
[0016]图5为技术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蜗杆剖视图;
[0017]图中:1、工作台;2、转台底座;3、滑块;4、蜗轮组件;5、活塞组件;6、伺服电机;7、芯轴;8、上端齿盘;9、下端齿盘;10、单向推力球轴承;11、活塞;12、大齿轮;13、锁紧螺母;14、上油腔;15、下油腔;16、调整座;17、齿轮轴;18、蜗轮;19、双列角接触球轴承;20、轴承压盖;21、轴封;22、输入蜗杆;23、第一碟簧;24、第二碟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包括工作台1,及设置于工作台1下方的转台底座2,及设置于转台底座2底部四角的滑块3,及设置于转台底座2侧边的伺服电机6,及设置于转台底座2内的蜗轮组件4、活塞组件5和蜗杆组件,及设置于工作台1底部的上端齿盘8,及设置于转台底座2顶部与上端齿盘8相啮合的下端齿盘9,及设置于上端齿盘8外圆周上的大齿轮12,所述蜗轮组件4包括一端与大齿轮12相啮合的齿轮轴17,及设置于齿轮轴17上的蜗轮18,及设置于齿轮轴17上位于蜗轮18下方的调整座16,及设置于齿轮轴17上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9,及设置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9上的轴承压盖20,及设置于齿轮轴17与大齿轮12接触端下方的轴封21,所述蜗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伺服电机6相连的输入蜗杆22,及设置于输入蜗杆22连接伺服电机6一端的第二碟簧24,及设置于输入蜗杆22另一端的第一碟簧23,所述输入蜗杆22与蜗轮18相啮合。
[0020]所述活塞组件5包括一端与工作台1底部相连的芯轴7,及设置于芯轴7上的活塞11,及设置于活塞11上方的上油腔14,及设置于活塞11下方的下油腔15,及设置于芯轴7上的单向推力球轴承10,及设置于活塞11下端的锁紧螺母13。
[0021]所述芯轴7位于工作台1的中心位置,所述上端齿盘8与大齿轮12相连,上端齿盘8与工作台1的底部相连,所述活塞11与芯轴7相连,所述下端齿盘9与转台底座2相连。
[0022]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上均匀设置有T字形的条形凹槽。
[0023]所述滑块3上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滑槽的走向一致。
[0024]当上油腔14进油下油腔15出油时候,活塞11下移,芯轴7、工作台1、上端齿盘8和大齿轮12跟着下移,上端齿盘8和下端齿盘9相互啮合,工作台1停止转动,上油腔14出油下油
腔15进油时候,活塞11上移,活塞11的移动带动芯轴7、工作台1、上端齿盘8和大齿轮12上移,上移时上端齿盘8和下端齿盘9分开,伺服电机6带动输入蜗杆22转动,输入蜗杆22带动蜗轮18转动,蜗轮18带动齿轮轴17转动,齿轮轴17带动大齿轮12转动,大齿轮12带动上端齿盘8转动,上端齿盘8带动工作台1转动,工作台1面板交换速度快,交换精度高。
[0025]本技术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在活塞上下方设置有上油腔和下油腔,采用液压原理,进油和出油来控制活塞的移动,当上油腔进油下油腔出油时候,活塞下移,上油腔出油下油腔进油时候,活塞上移,活塞的移动带动芯轴、上端齿盘、大齿轮和工作台移动,上移时上端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力定位交换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及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转台底座,及设置于转台底座底部四角的滑块,及设置于转台底座侧边的伺服电机,及设置于转台底座内的蜗轮组件、活塞组件和蜗杆组件,及设置于工作台底部的上端齿盘,及设置于转台底座顶部与上端齿盘相啮合的下端齿盘,及设置于上端齿盘外圆周上的大齿轮,所述蜗轮组件包括一端与大齿轮相啮合的齿轮轴,及设置于齿轮轴上的蜗轮,及设置于齿轮轴上位于蜗轮下方的调整座,及设置于齿轮轴上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设置于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上的轴承压盖,及设置于齿轮轴与大齿轮接触端下方的轴封,所述蜗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伺服电机相连的输入蜗杆,及设置于输入蜗杆连接伺服电机一端的第二碟簧,及设置于输入蜗杆另一端的第一碟簧,所述输入蜗杆与蜗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飞童进军海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帝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