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17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包括具有六通接口的L形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长边端部具有整车水箱接口,所述水管本体长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带堵头三通接头和暖风回水接头,所述带堵头三通接头上具有尿素加热回水快插接口和燃油加热回水接口;所述水管本体短边端部具有机油冷却器接口,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一侧的水管本体上具有节温器歧管接口,所述水管本体短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副水箱回水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了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取回水排插的燃油加热回水接头、尿素加热回水接头,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成本,有利于整车管路的布置。车管路的布置。车管路的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水管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水管。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进水管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管路之一,目前在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时,发动机进水管要求有与整车水箱的接口,与整车副水箱的接口,通向机油冷却器的接口,以及通向节温器的接口,但是发动机进水管会根据客户要求预留不同的接口,比如需要暖风回水口、燃油加热回水口,尿素加热回水口。而现有的发动机进水管无法满足此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多接口的发动机进水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发动机进水管,集成了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取回水排插的燃油加热回水接头、尿素加热回水接头,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成本,有利于整车管路的布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包括具有六通接口的L形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长边端部具有整车水箱接口,所述水管本体长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带堵头三通接头和暖风回水接头,所述带堵头三通接头上具有尿素加热回水快插接口和燃油加热回水接口;所述水管本体短边端部具有机油冷却器接口,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一侧的水管本体上具有节温器歧管接口,所述水管本体短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副水箱回水接头。
[0006]优选地,所述整车水箱接口设置为波纹鼓包结构,用于与整车水箱的出水胶管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设置为密封槽法兰面结构,可通过法兰面上的安装孔和螺栓安装在机油冷却器上,密封槽内设置有异形密封圈。
[0008]优选地,所述暖风回水接头为直接头,其与所述水管本体连接的接口设置有直螺纹、六角法兰结构和O形密封圈。
[0009]优选地,所述带堵头三通接头与所述水管本体连接的接口设置有直螺纹、六角法兰结构和O形密封圈。
[0010]优选地,所述副水箱回水接头为弯接头,其与所述水管本体连接的接口设置有直螺纹、六角法兰结构和O形密封圈。
[0011]优选地,所述暖风回水接头和副水箱回水接头与整车连接的接口均具有鼓包结构。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设计一个弯管带多个接头的结构,一侧连接水箱,另一侧连接机油冷却器、节温器和副水箱,并且集成了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取回水排插的燃油加热回水接头、尿素加热回水接头,以及暖风回水接头,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成本,有利于整车
管路的布置;接头均为鼓包结构接头或快插接头,密封性较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水管本体;2、整车水箱接口;3、带堵头三通接头;4、暖风回水接头;5、机油冷却器接口;6、副水箱回水接头;7、节温器歧管接口;8、异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包括水管本体1、整车水箱接口2、带堵头三通接头3、暖风回水接头4、机油冷却器接口5、副水箱回水接头6和节温器歧管接口7。
[0021]本实施例中,水管本体1为具有六通接口的L形水管本体1,与整车水箱接口2、带堵头三通接头3、暖风回水接头4、机油冷却器接口5、副水箱回水接头6和节温器歧管接口7一一对应。其中,水管本体1长边端部具有整车水箱接口2,水管本体1长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带堵头三通接头3和暖风回水接头4,带堵头三通接头3上具有尿素加热回水快插接口和燃油加热回水接口;水管本体1短边端部具有机油冷却器接口5,机油冷却器接口5一侧的水管本体1上具有节温器歧管接口7,水管本体1短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副水箱回水接头6。
[0022]整车水箱接口2设置为波纹鼓包结构,用于与整车水箱的出水胶管连接。并通过卡箍压紧在鼓包的内侧,通过鼓包突起面与胶管内壁压紧来保证密封,同时波纹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胶管与管体的摩擦力,进一步起到防脱的作用。
[0023]机油冷却器接口5设置为密封槽法兰面结构,可通过法兰面上的安装孔和螺栓安装在机油冷却器上,密封槽内设置有异形密封圈8。在拧紧螺栓的过程中,异形密封圈8(2)被压紧,通过挤压变形后增加最大径向尺寸与密封槽壁接触,形成完整的密封路径,从而有效的对管体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密封;
[0024]节温器歧管接口7用于连接节温器座的输水歧管,整车水箱流入的冷却液通过此口流向节温器壳体。
[0025]暖风回水接头4为直接头,其与水管本体1连接的接口设置有直螺纹、六角法兰结构和O形密封圈。该O形密封圈进一步增强了螺纹的密封性能,且六角法兰结构也便于该接头的安装;暖风回水接头4与整车连接的接口具有鼓包结构,整车的胶管套在该接口上,并通过螺栓卡箍压紧鼓包的内侧,通过鼓包与胶管内壁的接触形成密封路径,达到密封效果的同时也具备防脱功能。
[0026]带堵头三通接头3与水管本体1连接的接口设置有直螺纹、六角法兰结构和O形密封圈。该O形密封圈进一步增强了螺纹的密封性能,且六角法兰结构也便于该接头的安装。带堵头三通接头3上配备有一个堵头,便于匹配不同车型的管路接口需求。带堵头三通接头3与整车连接的接头为快插接头,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便于拆装。
[0027]副水箱回水接头6为弯接头,其与水管本体1连接的接口设置有直螺纹、六角法兰结构和O形密封圈。副水箱回水接头6与整车连接的接口具有鼓包结构,整车的胶管套在该接口上,并通过螺栓卡箍压紧鼓包的内侧,通过鼓包与胶管内壁的接触形成密封路径,达到密封效果的同时也具备防脱功能。
[0028]本技术设计一个弯管带多个接头的结构,一侧连接水箱,一侧连接机油冷却器、节温器和副水箱,并且集成了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统中取回水排插的燃油加热回水接头、尿素加热回水接头,以及暖风回水接头,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成本,有利于整车管路的布置;接头均为鼓包结构接头或快插接头,密封性较好。
[0029]依据本技术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并且能够产生本技术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0030]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六通接口的L形水管本体(1),所述水管本体(1)长边端部具有整车水箱接口(2),所述水管本体(1)长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带堵头三通接头(3)和暖风回水接头(4),所述带堵头三通接头(3)上具有尿素加热回水快插接口和燃油加热回水接口;所述水管本体(1)短边端部具有机油冷却器接口(5),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5)一侧的水管本体(1)上具有节温器歧管接口(7),所述水管本体(1)短边上密封式固定连接有副水箱回水接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水箱接口(2)设置为波纹鼓包结构,用于与整车水箱的出水胶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接口(5)设置为密封槽法兰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益徐琴舒咏强邓礼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