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隽晖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04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触点滑动架和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滑动架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依次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电极、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第二转接电极、第三转接电极、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第二电池负极连接电极和第四转接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充电的时候将电池并联起来给单个电池充电,此时每个电池都是从同一个总线上取电压,所以电池始终一致,实现了每个电池的自均衡;放电的时候把所有的电池切换至串联状态,这时以所有电池的内阻中最大的一个释放的电流为准,同样可在放电时实现电池的电流均衡。同样可在放电时实现电池的电流均衡。同样可在放电时实现电池的电流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放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池的自均衡充放电保护电路通常采用半导体方式制成,其缺点是成本、体积大,此外,半导体方式的过载能力不够,当电流过大时容易导致电池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触点滑动架和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滑动架运动的驱动单元;
[0005]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依次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电极、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第二转接电极、第三转接电极、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第二电池负极连接电极和第四转接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转接电极、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和第二转接电极按第一矩形的顶点依次布置,第三转接电极、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第二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自均衡充放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动触点滑动架(1)和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滑动架(1)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依次设置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转接电极(2)、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3)、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4)、第二转接电极(5)、第三转接电极(6)、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7)、第二电池负极连接电极(8)和第四转接电极(9);其中,所述第一转接电极(2)、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3)、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4)和第二转接电极(5)按第一矩形的顶点依次布置,第三转接电极(6)、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7)、第二电池负极连接电极(8)和第四转接电极(9)按第二矩形的顶点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3)、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4)连接,所述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7)、第二电池负极连接电极(8)连接;所述动触点滑动架(1)上设置有多个用作电感的第一线簧(10)和第二线簧(11),所述第一线簧(10)位于所述第一矩形所限定的空间中,所述第二线簧(11)位于所述第二矩形所限定的空间中;所述动触点滑动架(1)具有串联切换位置和并联切换位置;在所述串联切换位置时,所述第一线簧(10)与所述第一转接电极(2)、第一电池正极连接电极(3)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线簧(11)与所述第三转接电极(6)、第一电池负极连接电极(7)导电接触;在所述并联切换位置时,所述第一线簧(10)与所述第二电池正极连接电极(4)和第二转接电极(5)导电接触,所述第二线簧(11)与所述第二电池负极连接电极(8)和第四转接电极(9)导电接触;每个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转接电极(5)与充电正极(DVCC)连接,每个所述电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隽晖
申请(专利权)人:尹隽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