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599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建立BIM模型,将骨架、面层模块化,在保证质量效果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在骨架吊装过程中,在屋顶设置了中吊座、左吊轮和右吊轮,中吊装座作为侧牵引绳的固定点,并向两侧延伸侧牵引绳,侧牵引绳通过左吊轮和右吊轮延伸至地面,并与地面上的侧卷扬机连接,利用侧卷扬机能够收卷侧牵引绳,将中牵引绳固定在主体结构的内侧,同时按照对应的功率启动中卷扬机和侧卷扬机,使主体结构缓慢提升至高处;在侧牵引绳绷直后形成调整线,取下中牵引绳,沿调整线方向横向调整主体结构的位置,使吊装部和主体结构的安装节点与主吊杆相对应,便于在高空调整主体结构位置。在高空调整主体结构位置。在高空调整主体结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随之蓬勃发展,一些以中国古文化为背景的旅游景点也随之增多,越来越多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其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为传承历史传统文化,达到仿古吊顶木质结构,现代装饰多采用转印木纹铝板技术进行室内吊顶施工。
[0003]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大型的骨架结构提升至高处,现有的吊装方式为多节吊装结构,这种结构在骨架提升至高处以后再进行姿态的调整,由于吊装的限制,骨架调整相对困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骨架与吊杆之间的对应,施工困难,且结构稳定性差,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基于此研究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骨架在吊装过程中施工困难,尤其在高处姿态调整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放线从土建原始测量放线观测点展开,对装饰工程的关键部位进行测量放线;步骤二,BIM模型制作采用三维扫描仪测量施工现场,并对测量数据采集并实景复制,对需要施工的部分进行高精度逆向建模,并进行数据存档;根据步骤一中现场收集测量数据与BIM模型的尺寸相比较,并结合现场的已装设备、管道、支架及末端的安装尺寸及位置,调整BIM模型的最终尺寸;步骤三,龙骨及面层铝板制作根据BIM确认的模型图,导出优化后的骨架及面层材料图纸,将骨架尺寸根据单元吊顶进行分别统计,尺寸相同的标明单元位置;步骤四,转换层制作根据地面的控制轴线和施工图上转换层固定点,采用激光垂直仪引至屋面固定点,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对转换层骨架生根部位进行优化,将吊杆固定在屋顶上,所述吊杆包括主吊杆和副吊杆,其中主吊杆用于对骨架进行固定吊装,副吊杆用于固定吊装工装,
所述吊装工装包括中吊座、左吊轮和右吊轮,中吊座、左吊轮和右吊轮处于同一水平上,并在地面上布置与该水平一致的侧卷扬机,中吊座的侧面固定有侧牵引绳,侧牵引绳经对应侧的吊轮与地面的侧卷扬机连接,在中吊座的底部设置有中吊轮,中吊轮为双轮结构,地面上设置有与中吊轮对应的中卷扬机,中卷扬机的绳轮为双轮结构,并能同步收卷两侧的中牵引绳,中牵引绳的绕过中吊轮,其两端分别与吊装骨架和中卷扬机连接;步骤五,龙骨架单元块板制作按照骨架图纸制作单元块板,所述单元块板包括主体结构和吊装部,所述主体结构上设置有吊装部,所述吊装部上设置有绳孔,侧牵引绳能进入绳孔,在卷扬机的牵引下对主体结构进行提升,所述吊装部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主吊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板一一对应的连接板,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孔,通过加装螺栓将固定板与连接板固定组装在一起;按照面层材料图纸制作面层;构件制作完成后,运至相应的吊顶位置处,按地面天花完成线进行排布点焊,点焊完成后及时复核骨架偏差度,无误差后进入满焊阶段;步骤六,吊装并固定单元块板首先下放侧面吊轮与中吊座之间的侧牵引绳,将侧牵引绳套入绳孔内,并用螺栓将绳孔封闭,然后将中牵引绳固定在主体结构的内侧,同时按照对应的功率启动中卷扬机和侧卷扬机,使主体结构缓慢提升至高处;在侧牵引绳绷直后形成调整线,取下中牵引绳,沿调整线方向横向调整主体结构的位置,使吊装部和主体结构的安装节点与主吊杆相对应,将主体结构固定在吊杆上;最后取下侧牵引绳;步骤七,固定面层根据铝板编号图上的编号,在现场找出相应铝板的编号,利用电动升降平台从上往下依次进行安装面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绳孔呈弧形结构,其下部设置有引导进入口,在引导进入口内设置有螺栓。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横筋、连接筋、加固筋和固定板,所述横筋间隔布置,并在其端部设置有连接筋,所述固定板处于两相邻的横筋之间,并利用加固筋固定在横筋与连接筋的连接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的中部设置有吊装部,吊装部包括固定座和加固板,所述固定座经加固板固定在主体结构的中部,并在主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与吊装部对应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主吊杆一一对应的固定板。
[0009]进一步的,固定部与吊装部错位交叉布置。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的骨架吊装施工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三维扫描仪对现场精准测量,将造型铝板的尺寸在现场准确放线,利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将尺寸相同的龙骨架及铝板尺寸标准化,批量化准确下单,然后分别在加工厂进行批量下单加工,将龙骨架的构件按照模型尺寸焊接成一个个单元板块,然后将龙骨架的单元板块整体吊装到吊顶相应的位置上固定牢固,然后安装已经加工好的铝板。
[0011]在骨架吊装过程中,在屋顶设置了中吊座、左吊轮和右吊轮,其中中吊装座作为侧牵引绳的固定点,并向两侧延伸侧牵引绳,侧牵引绳通过左吊轮和右吊轮延伸至地面,并与地面上的侧卷扬机连接,利用侧卷扬机能够收卷侧牵引绳,首先下放侧面吊轮与中吊座之
间的侧牵引绳,将侧牵引绳套入绳孔内,并用螺栓将绳孔封闭,然后将中牵引绳固定在主体结构的内侧,同时按照对应的功率启动中卷扬机和侧卷扬机,使主体结构缓慢提升至高处;在侧牵引绳绷直后形成调整线,取下中牵引绳,沿调整线方向横向调整主体结构的位置,使吊装部和主体结构的安装节点与主吊杆相对应,将主体结构固定在吊杆上;最后取下侧牵引绳,利用侧牵引绳的缩短将主体结构向上提升,借助中牵引绳将主体结构向一侧横拉,使主体结构顺利在侧牵引绳上拉动,当侧牵引绳拉直后,能够允许主体结构在侧牵引绳上移动,并调整其位置,便于在高空调整主体结构位置。
[0012]由此,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便于在高空对骨架的位置进行调整,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设置了分散的固定吊装点,吊装强度大,结构稳定高,施工效率高,通过测量放线,建立BIM模型,将骨架、面层模块化,在保证质量效果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后场标准化加工,构件加工精度高、速度快,整体装配式安装,施工速度快,精度高,工期短,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吊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元块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吊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横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吊装施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
[0014]附图标记:1为屋顶,2为主吊杆,3为副吊杆,4为左吊轮,5为中吊座,6为右吊轮,7为侧牵引绳,8为侧卷扬机,9为中牵引绳,10为中吊轮,11为中卷扬机,12为主体结构,121为横筋,122为连接筋,123为固定板,124为加固筋,125为固定部,13为连接板,14为固定板,15为连接螺栓,16为吊装部,17为螺栓,18为引导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室内高大空间造型铝板吊顶装配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放线从土建原始测量放线观测点展开,对装饰工程的关键部位进行测量放线;步骤二,BIM模型制作采用三维扫描仪测量施工现场,并对测量数据采集并实景复制,对需要施工的部分进行高精度逆向建模,并进行数据存档;根据步骤一中现场收集测量数据与BIM模型的尺寸相比较,并结合现场的已装设备、管道、支架、末端的安装尺寸及位置,调整BIM模型的最终尺寸;步骤三,龙骨及面层铝板制作根据BIM确认的模型图,导出优化后的骨架及面层材料图纸,将骨架尺寸根据单元吊顶进行分别统计,尺寸相同的标明单元位置;步骤四,转换层制作根据地面的控制轴线和施工图上转换层固定点,采用激光垂直仪引至屋面固定点,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对转换层骨架生根部位进行优化,将吊杆固定在屋顶上,所述吊杆包括主吊杆和副吊杆,其中主吊杆用于对骨架进行固定吊装,副吊杆用于固定吊装工装,所述吊装工装包括中吊座、左吊轮和右吊轮,中吊座、左吊轮和右吊轮处于同一水平上,并在地面上布置与该水平一致的侧卷扬机,中吊座的侧面固定有侧牵引绳,侧牵引绳经对应侧的吊轮与地面的侧卷扬机连接,在中吊座的底部设置有中吊轮,中吊轮为双轮结构,地面上设置有与中吊轮对应的中卷扬机,中卷扬机的绳轮为双轮结构,并能同步收卷两侧的中牵引绳,中牵引绳的绕过中吊轮,其两端分别与吊装骨架和中卷扬机连接;步骤五,龙骨架单元块板制作按照骨架图纸制作单元块板,所述单元块板包括主体结构和吊装部,所述主体结构上设置有吊装部,所述吊装部上设置有绳孔,侧牵引绳能进入绳孔,在卷扬机的牵引下对主体结构进行提升,所述吊装部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主吊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板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峰周丰厚吴东昌刘强刘雪亮康金伟胡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