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93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线束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侧中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开孔和六棱孔,所述开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线辊,所述收线辊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转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六棱柱,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的后端中部,所述收线辊上设置有电子线束本体,且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中部在收线辊上做固定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方便使用完毕的较长电子线束进行收纳,防止其因收纳不当而损坏,并且通过玻璃丝岩棉保护层和金属保护层增加整体电子线束的防腐蚀性,提高整体电子线束的使用寿命。束的使用寿命。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线束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种电子仪器的出现,电子线束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电子线束是用电子控制输入与输出的导线.近年来,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如服务器等需要的数据传输用的电子线束也越来越多,机器内部空间有限,电子线束越多,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多。
[0003]在使用长度较长的电子线束的时候,由于线束长度较长,线束整体比较杂乱,在对其使用完毕之后还需要采用扎带等工具对其进行捆扎方便对其进行收纳,对线束进行长时间的捆扎的话,容易将线束内部的导线折损,从而导致整体线束的损坏,而且传统的电子线束耐腐蚀性较差,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线束表层发生腐蚀损坏,影响了整体电子线束的正常使用,使用起来比较不方便,故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侧中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开孔和六棱孔,所述开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线辊,所述收线辊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转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六棱柱,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的后端中部,所述收线辊上设置有电子线束本体,且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中部在收线辊上做固定处理,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玻璃丝岩棉保护层,所述玻璃丝岩棉保护层的外侧设置有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的外侧设置有PA材料层,所述PA材料层的外侧设置有橡胶保护层。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安装箱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安装箱的上端两侧中部均设置有卡槽。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插头。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转动盘的前端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把,所述手握把上等距设置有若干条防滑纹。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六棱柱和六棱孔相匹配。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手握把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座。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中,先通过手握把向外拉动转动盘和转动轴,转动轴在移动的时候同步带动收线辊进行移动同时使得六棱柱从六棱孔内进行脱离,收线辊移动的同时并压缩弹簧,然后通过手握把带动转动盘、转动轴以及收线辊进行顺时针旋转,将收线辊上两端的电子线束本体缠绕于收线辊之上,之后松开手握把,弹簧带动转动轴以及六棱柱进行复位,使得六棱柱进入到六棱孔内将转动轴以及收线辊进行固定,以此完成对使用完毕的电子线束本体的收纳,不需要捆扎工具对其进行捆扎,保证收线辊上电子线束本体的正常使用。
[0020]2、本技术中,首先通过电子线束本体外侧的玻璃丝岩棉保护层对线束进行初步防腐蚀增强,然后通过金属保护层再次提高电子线束本体的防腐蚀性,之后通过PA材料层和橡胶保护层对电子线束本体的外侧进行封闭保护,以此提高整体电子线束本体的防腐蚀性,方便电子线束本体的使用,提高整体电子线束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的前侧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的后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的安装箱内部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的电子线束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安装箱;2、转动盘;3、手握把;4、连接插头;5、把手;6、卡槽;7、收线辊;8、橡胶保护层;9、六棱柱;10、六棱孔;11、开孔;12、转动轴;13、弹簧;14、PA材料层;15、金属保护层;16、玻璃丝岩棉保护层;17、电子线束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包括安装箱1,安装箱1的内侧中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开孔11和六棱孔10,开孔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线辊7,收线辊7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转动轴1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六棱柱9,转动轴1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2的后端中部,收线辊7上设置有电子线束本体17,且电子线束本体17的中部在收线辊7上做固定处理,可以将电子线束本体17的中部在收线辊7上进行打结固定,并保证电子线束本体17的一端从收线辊7的一侧上部出来,电子线束本体17的另一端从收线辊7的另一侧下部出来,在对使用完毕的电子线束本体17进行收纳的时候,首先通过手握把3向外拉动转动盘2和转动轴12,转动轴12在移动的时候同步带动收线辊7进行移动同时使得六棱柱9从六棱孔10内进行脱离,收线辊7移动的同时并压缩弹簧13,然后通过手握把3带动转动盘2、转动轴12以及收线辊7进行顺时针旋转,将收线辊7上两端的电子线束本体17缠绕于收线辊7之上,之后松开手握把3,弹簧13带动转动轴12以及六棱柱9进行复位,使得六棱柱9进入到六棱孔10内将转动轴12以及收线辊7进行固定,以此完成对使用完毕的电子线束本体17的收纳,电子线束本体17的外侧设置有玻璃丝岩棉保护层16,玻璃丝岩棉保护层16的外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腐蚀的电子线束,包括安装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的内侧中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开孔(11)和六棱孔(10),所述开孔(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线辊(7),所述收线辊(7)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转动轴(1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六棱柱(9),所述转动轴(1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2)的后端中部,所述收线辊(7)上设置有电子线束本体(17),且所述电子线束本体(17)的中部在收线辊(7)上做固定处理,所述电子线束本体(17)的外侧设置有玻璃丝岩棉保护层(16),所述玻璃丝岩棉保护层(16)的外侧设置有金属保护层(15),所述金属保护层(15)的外侧设置有PA材料层(14),所述PA材料层(14)的外侧设置有橡胶保护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鹏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龙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