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592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铜层信息导入软件,包括线路、焊盘和覆铜的分布图形;二:获取阻抗间距A、焊盘到覆铜距离B;三:线路图形拷贝至一编辑层并外扩A;四:一编辑层图形拷贝至二编辑层并外扩;五:一编辑层图形拷贝至二编辑层并求差集;六:覆铜图形拷贝至三编辑层并外扩,二编辑层图形拷贝至四编辑层;七:三编辑层图形拷贝至二编辑层并求差集;八:二编辑层图形边缘外扩;九:二编辑层图形拷贝至四编辑层并求差集;十覆铜和焊盘图形拷贝至的四编辑层,并将拷贝的焊盘图形边缘外扩,将四编辑层原有图形与覆铜、扩展后的焊盘图形求差集;十一:四编辑层图形拷贝至覆铜图形并求并集。四编辑层图形拷贝至覆铜图形并求并集。四编辑层图形拷贝至覆铜图形并求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电路板制造商在接收到客户的电路板设计图时,为了保证最终的成品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一般需要根据制造商自身的工艺情况对一些设计参数进行补偿,共面阻抗线到铜的间距就是其中一个需要进行补偿的参数,目前电路板制造商一般需要靠人工在CAM软件例如Genesis或Incam中进行调整操作,而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同时电路板对阻抗值的控制非常严格,因此调整的容错率非常低,但人工调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难免会出现错误,一旦操作不慎将会对极大程度的影响后续产品量产的良品率。
[000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共面阻抗线与铜间距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电路板需要优化间距的对应铜层信息导入到Genesis/Incam软件中,所述铜层信息包括该层中线路(1)、焊盘(2)和覆铜(3)的分布图形;步骤二:通过Genesis/Incam根据线路(1)的分布情况获取该铜层线路(1)与线路(1)之间的最小距离定义为阻抗间距A,通过Genesis/Incam根据焊盘(2)与覆铜(3)的分布情况获取焊盘(2)到覆铜(3)的最小间距定义为焊盘(2)到覆铜(3)距离B,其中A、B的单位都为mil;步骤三:将线路(1)图形拷贝一份至第一编辑层(4),然后在第一编辑层(4)中将各线路(1)图形边缘分别向外扩展A;步骤四:将经步骤三处理后的第一编辑层(4)中的图形拷贝一份至第二编辑层(5),然后在第二编辑层(5)中将各图形边缘分别向外扩展C,其中C的单位为mil;步骤五:将经步骤三处理后的第一编辑层(4)中的图形信息再拷贝一份至第二编辑层(5),将第二编辑层(5)中已有的图形信息与从第一编辑层(4)拷贝进来的信息求差集,从而获得与线路(1)图形位置对应的环形图案;步骤六:将覆铜(3)的图形拷贝一份至第三编辑层(6),并在第三编辑层(6)中将覆铜(3)图形的边缘向外扩展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瑞鹏唐缨汪小青肖景鹏方志成杨年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