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62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4
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与DPM的相容性优异且干燥性优异的涂料组合物、以及耐久性优异的涂膜和/或聚氨酯薄膜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包含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和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所述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所述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和下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组合物中的化合物整体的末端基团总量的90摩尔%以上为羟基,由下述式(II)算出的官能团数量为2.00~10.00。官能团数量=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10月1日、申请号为202180016760.X、专利技术名称为“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3]以往,聚氨酯树脂在合成皮革、人工皮革、粘接剂、家具用涂料、汽车用涂料等广泛的领域中使用。在聚氨酯树脂的原料之中,作为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的多元醇成分,使用聚醚、聚酯、聚碳酸酯。然而近年来,对于耐热性、耐候性、耐水解性、耐溶剂性、耐防晒剂性、耐损伤性等聚氨酯树脂的耐受性的要求正在提高。
[0004]一般来说,已知的是:与使用聚醚、聚酯得到的聚氨酯树脂相比,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的聚氨酯树脂的耐湿热性、耐溶剂性、耐防晒剂性、耐损伤性等更优异。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1,5

戊二醇和1,6

己二醇作为二醇成分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1,4

丁二醇和1,6

己二醇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另外,例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耐紫外线吸收剂性聚氨酯组合物,其包含羟基末端预聚物和固化剂,所述羟基末端预聚物包含多异氰酸酯(A)、氨基醇(B)和多元醇(C)作为单体单元,且具有异氰脲酸酯环结构。另外,例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皮革状片,其特征在于,具有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表皮层(C)、粘接层(D)和支承体层(E),所述氨基甲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在至少一个末端具有两个以上羟基的氨基甲酸酯树脂(A)和水性介质(B)。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1/090213号
[0008]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063767号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

048320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3/02748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然而,例如与使用聚醚、聚酯作为多元醇成分的涂料组合物相比,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的涂料组合物在干燥中需要时间,存在干燥工序变长的倾向。另外,在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作为多元醇成分的聚氨酯中,有时也无法应对近年来聚氨酯树脂所期待的耐久性要求。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均未针对制成涂料组合物时的干燥性进行说明,尚有改善的余地。
[0013]另外,一般来说,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多元醇使用作为溶解力高的有机溶剂的二
甲基甲酰胺、甲乙酮等。但是,从防止健康受损的观点出发,要避免使用具有致癌性的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有害物质的甲乙酮等溶剂,寻求替换成不属于致癌性、毒物和有害物质的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以下有时简写为“DPM”)等。上述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中均未提及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在DPM等中的溶解性,尚有改善的余地。
[0014]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与DPM的相容性优异且干燥性优异的涂料组合物、以及耐久性优异的涂膜和/或聚氨酯薄膜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结构且具有特定物性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能够形成与DPM的相容性优异且干燥性优异的涂料组合物、以及耐久性优异的涂膜和/或聚氨酯薄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7]即,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如下所示。
[0018][1]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包含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和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所述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所述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和下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
[0019]组合物中的化合物整体的末端基团总量的90摩尔%以上为羟基,
[0020]由下述式(II)算出的官能团数量为2.00~10.00。
[0021][0022](式(A)中,R表示任选含有杂原子的二价的直链状脂肪族烃基、支链状脂肪族烃基或环状脂肪族烃基,或者任选含有杂原子的二价芳香族烃基。)
[0023][0024]官能团数量=Mn
×
OHV/56.11/1000

(II)
[0025](式(II)中,Mn表示通过GPC测定而求出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的数均分子量,OHV表示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的羟值。)
[0026][2]根据[1]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羟值为5~700mgKOH/g。
[0027][3]根据[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APHA为100以下。
[0028][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在通过FT

IR而测得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之中,将主要源自前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的、波数1743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高度定义为PA,将主要源自前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波数1691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高度定义为PB时,PB/PA的值为0.05~1.00。
[0029][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在通过FT

IR而测得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之中,将主要源自前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波数1691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高度定义为PB,将主要源自羟基的、波数3000~3800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高度定义为POH时,PB/POH的值为1.00~5.00。
[0030][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前述改性聚碳酸
酯多元醇具有环状结构。
[0031][7]根据[6]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前述环状结构为异氰脲酸酯环。
[0032][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前述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和/或前述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具有亲水性结构。
[0033][9]根据[8]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前述亲水性结构为非离子系亲水基团。
[0034][10]根据[8]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前述亲水性结构为阴离子系亲水基团。
[0035][11]根据[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能够分散在水中。
[0036][12]一种涂料,其包含[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
[0037][13]根据[12]所述的涂料,其中,前述涂料为水系涂料。
[0038][14]一种涂覆剂,其包含[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包含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和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所述未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所述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和下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所述改性聚碳酸酯多元醇具有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为异氰脲酸酯环,组合物中的化合物整体的末端基团总量的90摩尔%以上为羟基,由下述式(II)算出的官能团数量为2.00~10.00,式(A)中,R表示任选含有杂原子的二价的直链状脂肪族烃基、支链状脂肪族烃基或环状脂肪族烃基,或者任选含有杂原子的二价的芳香族烃基;官能团数量=Mn
×
OHV/56.11/1000

(II),式(II)中,Mn表示通过GPC测定而求出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的数均分子量,OHV表示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的羟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羟值为5~700mgKOH/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APHA为100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在通过FT

IR而测得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之中,将主要源自所述式(A)所示的碳酸酯结构的、波数1743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高度定义为PA,将主要源自所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波数1691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高度定义为PB时,PB/PA的值为0.05~1.0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物,其中,在通过FT

IR而测得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之中,将主要源自所述式(B)所示的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波数1691cm
‑1附近的红外吸收光谱吸光度(Abs)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合康文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