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47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包括换热板以及多个在第一方向上排布的电池,所述电池表面积最大的面为电池大面;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电池大面贴合;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以及电芯;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电芯腔;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电芯腔内;所述电芯的厚度为D1;所述电芯腔的厚度为D2;所述D1/D2=86%-99%。一种电池包,包括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箱体,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箱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换热板与电池大面贴合散热,且提高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面积以优化传热效果。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面积以优化传热效果。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面积以优化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的快速发展,整个电池行业追求快速充电的能力,在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发热问题,现有行业内做法是,在单体电池的底部设置液冷板,电池的底面是电池几个面中相对较小的一个面,当电池在大电流进行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内阻会大量产热,影响电池的使用。
[0003]为了克服传统结构的缺陷,现有的方法是将液冷板设在相邻两电池之间,使得液冷板的两侧面分别贴合两电池的表面积最大的面,以保证液冷板对电池的有效冷却。但是由于工艺的限制,导致电池大面或者液冷板表面不平整,从而导致电池与液冷板贴合度不好,影响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通过换热板与电池大面贴合散热,且提高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面积以优化传热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其电池模组内以电池大面与换热板贴合进行传热,传热效果且提高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面积以优化传热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换热板以及多个在第一方向上排布的电池,所述电池表面积最大的面为电池大面;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电池大面贴合;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以及电芯;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电芯腔;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电芯腔内;所述电芯的厚度为D1;所述电芯腔的厚度为D2;所述D1/D2=86%-99%。
[0008]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电池包,包括所述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箱体,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池箱体内。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其单体电池在装配时,电池大面可以与换热板贴合,因而电池大面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因而在装配时,通过电池大面与换热板贴合相对与电池底面与换热板接触的传热性能更好。
[0012]2、由于单体电池的电池壳体内电芯腔的厚度与电芯的厚度之比为86%-99%,在这样的结构基础上,电芯能够最大程度的填满电芯腔内,因而在电池化成抽负压过程中,电池壳体上形成的电池大面内凹面积相对较小,故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的电池大面与换热板贴合时,具有相对较大的平面能够与换热板贴合接触,故而传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板与两个电池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换热板与电池的贴合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电池;11、电池壳体;111、电芯腔;112、电池大面;12、电芯;20、换热板;30、双面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20]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换热板20以及多个在一第一方向(参见图1)上排布的电池10,电池10具有电池大面,在本实施例中,以单体电池为方壳电池为例,方壳电池具有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六个面,在该六个面中,表面积最大的面即为电池大面,在装配时,将换热板20与电池大面112贴合。
[0021]具体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1以及电芯12,在电池壳体11内部设有电芯腔111,将电芯12安装于电芯腔111内。以电芯12的厚度为D1,而电芯腔111的厚度为D2,在电池10领域,以电芯12的厚度与电芯腔111的厚度之比为松紧比,本实施例中,松紧比D1/D2=86%-99%。
[0022]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换热板为冷却传热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情况下,上述换热板也可以是通过对电池进行加热,比如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池的使用状态不好,耗电量快,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对电池加热进行使用。
[0023]传统的电池10在装配时,由于在电池模组装配时,一般是以电池10背离极柱的底面与电池箱体内的换热板20进行连接,换热板20可以电池10的底面进行散热,但是电池10的底面是电池10的几个面中相对较小的面,传热面积不够大,故本申请中,以电池10的电池大面112与换热板20贴合,如此,电池10冷却散热以电池大面112为传热面,电池10的传热效果更好。
[0024]此外,由于单体电池加工过程中,是由负压化成工艺成型,即通过把电池壳体内部抽负压,将电芯压紧在电池壳体内部,但是,在负压化成过程中,电池壳体的大面会内凹,这样的情况下,单体电池在装配电池箱体后,由于电池壳体大面内凹则会出现电池壳体与换热板不完全接触的情况,若是换热板与电池壳体不是紧密贴合的情况,因而传热效果较差。
[0025]由于单体电池10的电池壳体11内电芯腔111的厚度与电芯12的厚度之比为86%-99%,在这样的松紧比结构基础上,电芯12能够最大程度的填满电芯腔111内,因而在电池10化成抽负压过程中,电池壳体11上形成的电池大面112内凹面积相对较小,故在电池壳体11上形成的电池大面112与换热板20贴合时,具有相对较大的平面能够与换热板20贴合接
触,故而传热效果更好。
[0026]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若是松紧比为100%,即电芯12完全填满电池壳体11的电芯腔111,虽然能够在电池10与换热板20贴合时保持最大程度的贴合面积,但是,由于在电池10使用进行充电时,电芯12会受热发生膨胀,若是电芯12完全填满电芯腔111,电芯12膨胀会施压于电池壳体11的大面上,使电池壳体11的大面朝向换热板20施压,如此,会对换热板20进行挤压,造成换热板20的损坏或者无法使用,出现冷却失效的情况。
[002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松紧比范围为86%-99%时,可以使电池大面112与换热板20的重叠面积与电池大面的面积之比为85%-99%,由于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电池的松紧比越大,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度越大,而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重叠面积与电池大面的面积比为85%-99%时,在这一范围下,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贴合度越大,电池与换热板具有更大的贴合面积越大,因而传热面积越大,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更好。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大面与换热板的重叠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20)以及多个在第一方向上排布的电池(10),所述电池(10)表面积最大的面为电池大面(112);所述换热板(20)与所述电池大面(112)贴合;所述电池(10)包括电池壳体(11)以及电芯(12);所述电池壳体(11)内部设有电芯腔(111);所述电芯(12)安装于所述电芯腔(111)内;所述电芯(12)的厚度为D1;所述电芯腔(111)的厚度为D2;所述D1/D2=86%-9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大面(112)与换热板(20)的重叠面积与电池大面(112)的面积之比的范围为85%-9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0)的正极为三元材料,电池(10)在SOC=70%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锋陈华杨绪龙刘国峰尚雪莉蒋昕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