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34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抛丸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包括底板与抛丸箱,所述抛丸箱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抛丸箱的正面与背面均铰接有回弹门,抛丸箱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与齿轨,所述齿轨位于滑轨的底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承载座。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延展管的位置来改变旋转电机底部连接件的高度,从而降低气瓶所需要托举的高度,便于进行上下料,减少人员劳动量,通过环形管的设置可以对抛丸箱内部产生的金属锈进行较为全面的收集,从而提高抛丸设备的除尘效果,避免产生堵塞或影响抛丸质量,解决了以往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不便于上下料以及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效果不佳的问题。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抛丸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钢铁、造船、工程机械、钢结构等制造业的所有部门都面临工件清理问题。为了生产高质量部件,必须在任何后续处理过程中,保证材料完全无锈、鳞屑及污垢,无污染,在对金属氧气瓶进行除锈时使用抛丸设备清理是一种理想的处理方法。
[0003]目前悬链步进式抛丸清理机在进行上下料时需要人工托举高度较高,人员劳动量较大,且在抛丸清理的过程中金属锈与抛丸回收后进行清理分隔,除尘效果不佳,容易产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以解决以往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不便于上下料以及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包括底板与抛丸箱,所述抛丸箱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抛丸箱的正面与背面均铰接有回弹门,抛丸箱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与齿轨,所述齿轨位于滑轨的底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轨相啮合,所述承载座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承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承载板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套管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延展管,所述延展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管的底部,所述延展管的内壁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延展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抛丸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抛丸器,所述抛丸器贯穿并延伸至抛丸箱的内部,所述抛丸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接丸斗,所述抛丸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回料泵,所述接丸斗与抛丸器均通过管道与回料泵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抛丸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吸孔,所述吸孔的内部与环形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抛丸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吸尘泵,所述吸尘泵与环形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收集箱的左侧插接有两个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收集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抛丸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驱动电机、伺服电机与吸尘泵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
部滑动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固定连接在延展管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轨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座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接丸斗的内壁呈倾斜状。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外部的滑轨来实现多组金属气瓶同步移动,且与回弹门配合使用可以无需人工进行调整操作,通过改变延展管的位置来改变旋转电机底部连接件的高度,从而降低气瓶所需要托举的高度,便于进行上下料,减少人员劳动量,通过环形管的设置可以对抛丸箱内部产生的金属锈进行较为全面的收集,从而提高抛丸设备的除尘效果,避免产生堵塞或影响抛丸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抛丸箱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套管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说明:
[0020]1、底板;2、抛丸箱;3、回弹门;4、通槽;5、滑轨;6、齿轨;7、承载座;8、驱动电机;9、承载板;10、伺服电机;11、套管;12、延展管;13、抛丸器;14、接丸斗;15、回料泵;16、环形管;17、吸孔;18、收集箱;19、吸尘泵;20、过滤板;21、排气管;22、控制面板;23、滑槽;24、滑条;25、限位槽;26、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请参阅图1~6,本技术中,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包括底板1与抛丸箱2,抛丸箱2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抛丸箱2的正面与背面均铰接有回弹门3,抛丸箱2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槽4,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5与齿轨6,齿轨6位于滑轨5的底部,滑轨5上滑动连接有承载座7,承载座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轨6相啮合,承载座7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9,承载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承载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管11,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承载板9并延伸至套管11的内部,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杠,套管1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延展管12,延展管12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管11的底部,延展管12的内壁与丝杠螺纹连接,延展管(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26,抛丸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抛丸器13,抛丸器13贯穿并延伸至抛丸箱2的内部,抛丸箱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接丸斗14,抛丸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回料泵15,接丸斗14与抛丸器13均通过管道与回料泵15的内部相连通,抛丸箱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管16,环形管16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吸孔17,吸孔17的内部与环形管
16的内部相连通,抛丸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8,收集箱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吸尘泵19,吸尘泵19与环形管16的内部相连通,收集箱18的左侧插接有两个过滤板20,过滤板20与收集箱18的内壁滑动连接,收集箱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气管21。
[0023]本技术中,当需要对金属气瓶进行加工时,使用人员控制伺服电机10通电工作,伺服电机10通电后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丝杠同步转动,与丝杠螺纹连接的延展管12开始带动旋转电机26向下移动,随后使用人员即可将气瓶连接在旋转电机26底部的连接件上,接着使用人员控制伺服电机10反向转动,使得气瓶上升,在实际应用中可在滑轨5上设置有多组承载座7用来连接气瓶,从而形成连续步进式的加工,接着使用人员控制驱动电机8通电工作,驱动电机8通电后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同步转动,与齿轨6啮合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开始移动,从而使得承载座7随之在滑轨5上进行移动,随着驱动电机8的持续工作气瓶移动至抛丸箱2的正面,随后气瓶推动回弹门3使得回弹门3打开,而旋转电机26的底部的连接件则处于通槽4内部,在移动至抛丸箱2内部后回弹门3回弹闭合,此时使用人员控制旋转电机26通电工作,抛丸器13抛出抛丸与气瓶碰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式悬链通过式外抛丸设备,包括底板(1)与抛丸箱(2),所述抛丸箱(2)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箱(2)的正面与背面均铰接有回弹门(3),抛丸箱(2)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通槽(4),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5)与齿轨(6),所述齿轨(6)位于滑轨(5)的底部,所述滑轨(5)上滑动连接有承载座(7),所述承载座(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轨(6)相啮合,所述承载座(7)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板(9),所述承载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所述承载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管(11),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承载板(9)并延伸至套管(11)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套管(1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延展管(12),所述延展管(12)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管(11)的底部,所述延展管(12)的内壁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延展管(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26),所述抛丸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抛丸器(13),所述抛丸器(13)贯穿并延伸至抛丸箱(2)的内部,所述抛丸箱(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接丸斗(14),所述抛丸箱(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回料泵(15),所述接丸斗(14)与抛丸器(13)均通过管道与回料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群孙晓英陈飞房美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永安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