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及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531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及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其中的转炉包括第一底吹机构和第二底吹机构;第二底吹机构包括N个底吹元件,第二底吹机构设置在椭圆的圆周上;椭圆位于转炉炉底,包括短轴和长轴,短轴方向为转炉的耳轴方向,长轴方向垂直耳轴方向;长轴长度等于转炉炉底在长轴方向上的直径或短轴方向上的直径,短轴长度为长轴长度的60%~63%;N≥4且为偶数;第一底吹机构包括N个底吹元件,第一底吹机构设置在椭圆的内切圆的圆周上,内切圆的圆心位于椭圆的短轴中点。采用上述底吹元件布置的转炉,能够在熔池底部形成非对称底吹流场,使转炉出钢时钢水中的碳氧积显著降低,提高钢水的冶炼质量。冶炼质量。冶炼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炉及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转炉炼钢
,尤其涉及一种转炉及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炼钢领域,顶底复吹转炉在冶炼高品质钢的过程中展现出较好的冶金效果。转炉若具有良好的底吹,可以提高钢水纯净度,降低钢水氧含量,进而进一步减少初始脱氧后夹杂物的产生。目前,限制冶金效果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如何提升转炉底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炉及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在钢水冶炼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转炉底吹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炉,所述转炉包括第一底吹机构和第二底吹机构;
[0005]所述第二底吹机构包括N个底吹元件,所述第二底吹机构设置在椭圆的圆周上;所述椭圆位于转炉炉底,包括短轴和长轴,短轴方向为转炉的耳轴方向,长轴方向垂直所述耳轴方向;长轴长度等于所述转炉炉底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直径或所述短轴方向上的直径,短轴长度为所述长轴长度的60%~63%;N≥4且为偶数;
[0006]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包括N个底吹元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设置在所述椭圆的内切圆的圆周上,所述内切圆的圆心位于所述椭圆的短轴中点。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吹机构中的每个底吹元件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均为54
°
~64
°

[0008]可选的,所述第二底吹机构中的每个底吹元件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36
°
~46
°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包括第一底吹元件、第二底吹元件、第三底吹元件和第四底吹元件;所述第一底吹元件与所述第二底吹元件相对所述短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底吹元件与所述第四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底吹元件与所述第三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
[0010]所述第二底吹机构包括第五底吹元件、第六底吹元件、第七底吹元件和第八底吹元件;所述第五底吹元件与所述第六底吹元件相对所述短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五底吹元件与所述第八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六底吹元件与所述第七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
[0011]第二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转炉,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2]在所述转炉顶吹供氧量的体积百分比为70%~100%的阶段,控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中的N/2个底吹元件,所述第二底吹机构中的N/2个底吹元件采用第一合计供气流量进
行底吹,控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和所述第二底吹机构中的剩余底吹元件采用第二合计供气流量进行底吹,所述第一合计供气流量为所述第二合计供气流量的两倍以上。
[0013]第三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转炉,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4]在所述转炉顶吹供氧量的体积百分比为70%~100%的阶段,控制第一底吹组采用第三合计供气流量进行底吹,控制第二底吹组采用第四合计供气流量进行底吹;
[0015]其中,所述第一底吹组包括所述第一底吹元件、所述第四底吹元件、所述第六底吹元件和所述第七底吹元件,或者包括所述第二底吹元件、所述第三底吹元件、所述第五底吹元件和所述第八底吹元件;所述第二底吹组为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和所述第二底吹机构中的剩余底吹元件;所述第三合计供气流量为所述第四合计供气流量的两倍以上。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三合计供气流量为0.10~0.20M3/min/t,所述第四合计供气流量为0.010~0.040M3/min/t。
[0017]可选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8]在所述转炉顶吹供氧量的体积百分比为0%~20%的阶段,控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和所述第二底吹机构采用第五合计供气流量进行底吹,所述第五合计供气流量为0.08~0.20M3/min/t。
[0019]可选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0]在所述转炉顶吹供氧量的体积百分比为20%~70%的阶段,控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和所述第二底吹机构采用第六合计供气流量进行底吹,所述第六合计供气流量为0.03~0.08M3/min/t。
[0021]可选的,在所述转炉顶吹供氧量的体积百分比为0%~70%的阶段,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和所述第二底吹机构中的每个底吹元件的供气流量相等。
[0022]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炉,通过在转炉炉底的椭圆圆周上布置第二底吹机构,在椭圆的内切圆的圆周上布置第一底吹机构;其中,椭圆的短轴方向为转炉的耳轴方向,长轴方向垂直耳轴方向,椭圆的长轴长度等于转炉炉底在长轴方向上的直径或短轴方向上的直径,短轴长度为长轴长度的60%~63%;内切圆的圆心位于所述椭圆的短轴中点,其直径等于短轴长度。通过使第一底吹机构和第二底吹机构中的多个底吹元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布置,在进行底吹时通过控制底吹元件的吹气数量和供气流量,能够在熔池底部形成非对称底吹流场,使转炉出钢时钢水中的碳氧积显著降低,提高了钢水的冶炼质量。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炉炉底的底吹元件布置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底吹元件的总供气量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在顶吹供氧量为70%~100%时,采用大流量开启的底吹元件
⑥⑦
在炉底的位置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底吹元件
⑥⑦
在底吹过程中的供气量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底吹元件
⑤⑧
在底吹过程中的供气量示意图;
[0032]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在顶吹供氧量为70%~100%时,采用大流量开启的底吹元件
⑤⑧
在炉底的位置示意图。
[003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底吹元件
⑤⑧
在底吹过程中的供气量示意图;
[0034]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底吹元件
⑥⑦
在底吹过程中的供气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包括第一底吹机构和第二底吹机构;所述第二底吹机构包括N个底吹元件,所述第二底吹机构设置在椭圆的圆周上;所述椭圆位于转炉炉底,包括短轴和长轴,短轴方向为转炉的耳轴方向,长轴方向垂直所述耳轴方向;长轴长度等于所述转炉炉底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直径或所述短轴方向上的直径,短轴长度为所述长轴长度的60%~63%;N≥4且为偶数;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包括N个底吹元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设置在所述椭圆的内切圆的圆周上,所述内切圆的圆心位于所述椭圆的短轴中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吹机构中的每个底吹元件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均为54
°
~64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吹机构中的每个底吹元件和所述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36
°
~46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吹机构包括第一底吹元件、第二底吹元件、第三底吹元件和第四底吹元件;所述第一底吹元件与所述第二底吹元件相对所述短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底吹元件与所述第四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底吹元件与所述第三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底吹机构包括第五底吹元件、第六底吹元件、第七底吹元件和第八底吹元件;所述第五底吹元件与所述第六底吹元件相对所述短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五底吹元件与所述第八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六底吹元件与所述第七底吹元件相对所述长轴呈轴对称分布。5.一种转炉底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炉,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转炉顶吹供氧量的体积百分比为70%~100%的阶段,控制所述第一底吹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延春朱志远李海波王星危尚好王海宝刘洋李战军初仁生胡显堂吕迺冰石树东谢翠红柴玉国王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