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冲片、转子和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19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转子冲片、转子和电机,所述转子冲片(1)关于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磁极区域(A),每个所述磁极区域(A)设置有三个V字形的磁钢槽(11),三个所述磁钢槽(11)关于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且三个所述磁钢槽(11)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相互独立,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由外到内,所述磁钢槽(11)的V角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层磁钢布置,并对V角进行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磁阻转矩,提高电机出力能力,使得电机拐点后移,进而提升电机功率。而提升电机功率。而提升电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冲片、转子和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冲片、转子和电机。

技术介绍

[0002]车用驱动电机正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电机控制器电流、空载反电动势、整机长度、成本、NVH等多种因素限制,目前车用电机大都采用 V形、双V形、V+1形等磁路结构,在反电势到控制器限值后,可能达不到客户要求的峰值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冲片,提高电机磁阻转矩,提高电机出力能力和电机功率。
[000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提高电机磁阻转矩,提高电机出力能力和电机功率。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提高电机磁阻转矩,提高电机出力能力和电机功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冲片,所述转子冲片关于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磁极区域,每个所述磁极区域设置有三个V字形的磁钢槽,三个所述磁钢槽关于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且三个所述磁钢槽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相互独立,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由外到内,所述磁钢槽的V角逐渐减小。
[0007]本技术转子冲片中,每个磁极区域设置三个磁钢槽,可用于安装三层永磁体,与现有技术的V形、双V形、V+1形等磁路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增大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出力能力,使得电机拐点后移,进而提升电机功率。此外,磁钢槽的V角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磁力线的走向,在多V 形磁钢槽的磁路结构中,靠近定子端的永磁体若V角太小,会导致磁力线路径变长,增大漏磁,反而使得电机出力能力减小,同时谐波也会增多,导致电机转矩脉动增大,增大电机噪声;因此,本技术同时对磁钢槽的V角进行设计,沿d轴的延伸方向由内到外,磁钢槽的V角逐渐增大,即靠近定子端永磁体的V角逐渐增大,能够有效减小磁力线路径,减弱漏磁现象,保证电机出力能力;同时,减少谐波,尽可能消除电机转矩脉动,降低电机噪声。
[0008]可选地,所述磁钢槽包括关于所述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相互独立的第一磁钢槽和第二磁钢槽,
[0009]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两个限位部,用于定位卡放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卡放后,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的外侧壁与对应所述永磁体的外侧壁部分贴合,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存在间隙。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对的侧壁形成所述限位部。
[0011]可选地,所述转子冲片在所述磁极区域的内侧设置有减重孔。
[0012]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磁极区域关于q轴呈轴对称布置,
[0013]所述减重孔的数量与所述磁极区域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减重孔自身关于一个所述q轴呈轴对称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磁极区域在最内侧所述磁钢槽的尖头端还设置有隔磁孔,所述隔磁孔自身关于所述d轴呈轴对称布置。
[0015]可选地,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由外到内,所述磁钢槽的V角分别为 150
°
,120
°
,100
°

[0016]可选地,所述磁钢槽包括关于所述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相互独立的第一磁钢槽和第二磁钢槽,所述第一磁钢槽和所述第二磁钢槽的内端之间形成隔磁桥,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由外到内,所述隔磁桥的宽度分别为 1mm,2mm,2mm。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子,包括多个前述转子冲片,多个所述转子冲片通过叠压形成转子。
[0018]本技术转子,包括前述转子冲片,因此具有与前述转子冲片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和前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存在气隙。
[0020]本技术电机,包括前述转子,因此具有与前述转子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转子冲片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转子冲片中磁极区域的放大图;
[0023]图3为图1转子冲片中磁极区域的另一放大图;
[0024]其中,图1

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
转子冲片;
[0026]A

磁极区域;
[0027]11

磁钢槽;
[0028]111

第一磁钢槽;
[0029]112

第二磁钢槽;
[0030]a

隔磁桥;
[0031]b

减重孔;
[0032]c

隔磁孔。
[0033]01

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5]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0036]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0037]本文中,靠近转子冲片1中心的方向为“内”;靠近转子冲片1外边缘的方向为“外”,因此,第一磁钢槽111、第二磁钢槽112和永磁体01中,靠近转子冲片1中心的侧壁为内侧壁;靠近转子冲片1外边缘的侧壁为外侧壁。
[0038]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转子冲片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冲片,转子冲片1关于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若干个磁极区域A,其中一个虚线为d轴,也为各磁极区域A的中心轴,各个磁极区域A的结构相同;另一个虚线为q轴,也为相邻两个磁极区域 A之间的对称轴;
[0040]每个磁极区域A设置有三个V字形的磁钢槽11,磁钢槽11用于安装永磁体01,由图1可以看出,磁钢槽11的尖头端朝向转子冲片1的中心,开口端朝向转子冲片1的外边缘,三个磁钢槽11关于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且三个磁钢槽11沿d轴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相互独立,沿d轴的延伸方向由外到内,三个磁钢槽11的V角逐渐减小。
[0041]本技术转子冲片1中,每个磁极区域A设置三个磁钢槽11,可用于安装三层永磁体01,与现有技术的V形、双V形、V+1形等磁路结构相比,能够有效增大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出力能力,使得电机拐点后移,进而提升电机功率。此外,磁钢槽11的V角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磁力线的走向,在多V形磁钢槽的磁路结构中,靠近定子端的永磁体01若V角太小,会导致磁力线路径变长,增大漏磁,反而使得电机出力能力减小,同时谐波也会增多,导致电机转矩脉动增大,增大电机噪声;因此,本技术同时对磁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冲片(1)关于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磁极区域(A),每个所述磁极区域(A)设置有三个V字形的磁钢槽(11),三个所述磁钢槽(11)关于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且三个所述磁钢槽(11)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相互独立,沿所述d轴的延伸方向由外到内,三个所述磁钢槽(11)的V角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槽(11)包括关于所述d轴呈轴对称布置、并相互独立的第一磁钢槽(111)和第二磁钢槽(112),所述第一磁钢槽(111)和所述第二磁钢槽(112)的内侧壁设置有两个限位部,用于定位卡放永磁体(01),所述永磁体(01)卡放后,所述第一磁钢槽(111)和所述第二磁钢槽(112)的外侧壁与对应所述永磁体(01)的外侧壁部分贴合,所述永磁体(01)的两端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槽(111)和所述第二磁钢槽(112)的内侧壁设置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对的侧壁形成所述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冲片(1)在所述磁极区域(A)的内侧设置有减重孔(b)。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磁极区域(A)关于q轴呈轴对称布置,所述减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建时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