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503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下端开有矩形槽,且矩形槽位于两个支腿之间,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充电桩外壳通过两个滑块共同滑动连接有防撞保护机构,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开有若干个穿通的通风孔,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内下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和防撞保护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充电桩便于移动的功能,还能对充电桩起到防撞保护的效果,使得充电桩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使得充电桩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使得充电桩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城市中随处可见充电桩,而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以此供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也符合新型能源战略要求,在现有的智能充电桩使用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一般的充电桩未设置有便于移动的机构,使得充电桩在安装时不能方便的移动,需要人力对其进行搬运移动,故给充电桩的安装提供了不便;2、一般的充电桩外壳没有设置有防撞的保护机构,使得人员开车操作不当时,易造成汽车与充电桩发生碰撞,而导致充电桩损坏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下端开有矩形槽,且矩形槽位于两个支腿之间,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充电桩外壳通过两个滑块共同滑动连接有防撞保护机构,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开有若干个穿通的通风孔,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内下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充电桩外壳的内下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充电桩外壳的内下壁中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移动轮。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板位于矩形槽内,且底座板与矩形槽的内壁紧贴但不固定,六个所述移动轮与两个支腿均不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防撞保护机构包括保护框,所述保护框内左壁和内右壁均开有下端穿通的限位滑槽,所述保护框的左端和右端均开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框分别通过两个限位滑槽和两个滑块与充电桩外壳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组件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靠近放置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减震弹簧,若干个所述减震弹簧远离橡胶板的一端均共同与保护框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通过在移动机构上设置有底座板,将底座板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移动轮,并将底座板位于充电桩外壳下端开有的矩形槽内,故在气缸的输出端作用下,气缸输出端推动推杆向下运动,使得推杆推动底座板和六个移动轮同步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移动轮与地面能够紧贴,支腿可以悬空,从而实现充电桩的移动功能,给人员安装充电桩提供了移动的便利;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撞保护机构,在防撞保护机构上设置有保护框,在保护框的左端和右端均开有放置槽,且在两个放置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组件,使得保护框能够对充电桩外壳起到防撞的功能,防止汽车因为误操作直接与充电桩外壳发生碰撞接触,而通过设置两个缓冲板组件,在缓冲板组件上设置有橡胶板和若干个减震弹簧,可在汽车与充电桩发生碰撞时起到减震缓冲压力的效果,从而更好的对充电桩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的移动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的防撞保护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的缓冲板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充电桩外壳;2、通风孔;3、移动机构;4、矩形槽;5、滑块;6、防撞保护机构;7、支腿;8、光伏板;31、气缸;32、推杆;33、底座板;34、移动轮;61、保护框;62、限位滑槽;63、放置槽;64、缓冲板组件;641、橡胶板;642、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1,充电桩外壳1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支腿7,充电桩外壳1的下端开有矩形槽4,且矩形槽4位于两个支腿7之间,充电桩外壳1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充电桩外壳1通过两个滑块5共同滑动连接有防撞保护机构6,充电桩外壳1的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开有若干个穿通的通风孔2,充电桩外壳1的内下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3,充电桩外壳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8。
[0025]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3包括气缸31,气缸31与充电桩外壳1的内下壁固定连接,气缸31的输出端贯穿充电桩外壳1的内下壁中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杆32,推杆32远离气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板33,底座板33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移动轮34,底座板33位于矩形槽4内,且底座板33与矩形槽4的内壁紧贴但不固定,六个移动轮34与两个支腿7均不接触;通过设置移动机构3,将移动机构3上设置的底座板33位于充电桩外壳1下端开有的矩形槽4内,将底座板33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移动轮34,通过气缸31的输出端作用下,气缸31推动推杆32推动底座板33向下移动,故使得底座板33下端固定连接的六个移动轮34可与地面接触,两个支腿7悬空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安装有支腿(7),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下端开有矩形槽(4),且矩形槽(4)位于两个支腿(7)之间,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所述充电桩外壳(1)通过两个滑块(5)共同滑动连接有防撞保护机构(6),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开有若干个穿通的通风孔(2),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内下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3),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光伏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和保护性强的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气缸(31),所述气缸(31)与充电桩外壳(1)的内下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1)的输出端贯穿充电桩外壳(1)的内下壁中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杆(32),所述推杆(32)远离气缸(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板(33),所述底座板(33)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移动轮(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