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64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所述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包括管体和端头,管体内形成有过液腔,供造影剂流过,端头连接于管体的一端,并且端头形成有连通于过液腔的出液口,端头背离管体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使用时,端头位于管体前方,端头背向管体的一侧首先接触到血管,并在血管中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减小端头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避免端头背向管体的一侧刮伤血管壁。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导引面,能够有效避免端头在血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刮伤血管壁,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有效提高对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造影导管采用抗菌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制成,将造影导管的一端经动静脉伸入至病变部位,用于输送造影剂,以产生造影效果,造影导管作为一种介入医疗工具,在血管类疾病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
[0003]但是,一些造影导管的端部在静脉内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容易刮伤血管壁,给病人带来不适感。
[0004]因此,造影导管的端部容易刮伤血管壁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旨在解决造影导管的端部容易刮伤血管壁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包括:
[0007]管体,所述管体内形成有过液腔;和
[0008]端头,所述端头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端头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过液腔的出液口,所述端头背离所述管体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
[0009]可选地,所述端头背离所述管体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引面。
[0010]可选地,所述管体背向所述端头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过液腔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过液腔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0012]可选地,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过液腔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0013]可选地,所述通孔背向所述过液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导引面。
[0014]可选地,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过液腔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导引面。
[0015]可选地,所述管体和所述端头的材质均为尼龙弹性体材料。
[0016]可选地,所述端头的硬度小于所述管体的硬度。
[001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造影导管,包括所述的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包括管体和端头,管体内形成有过液腔,供造影剂流过,端头连接于管体的一端,并且端头形成有连通于过液腔的出液口,端头背离管体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使用时,端头位于管体前方,端头背向管体的一侧首先接触到血管,并在血管中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减小端头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避免端头背向管体的一侧刮伤血管壁。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导引面,能够有效避免端头在血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刮伤血管壁,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有效提高对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端部结构2端头1管体21出液口11过液腔22第一导引面12通孔23第二导引面121第三导引面24圆滑凸起122第四导引面3显影环
[002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造影导管采用抗菌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制成,将造影导管的一端经动静脉伸入至病变部位,用于输送造影剂,以产生造影效果,造影导管作为一种介入医疗工具,在血管类疾病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是,一些造影导管的端部在静脉内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容易刮伤血管壁,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因此,造影导管的端部容易刮伤血管壁的问题亟待解决。
[0031]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端部结构100,包括管体1和端头2,管体1内形成有过液腔11,端头2连接于管体1的一端,端头2形成有连通于过液腔11的出液口21,端头2背离管体1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22。
[0032]本实施例中,端头2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一端,端头2和管体1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以使得端头2和管体1平整连接,避免产生缝隙。管体1内沿管体1的轴线方向形成有过液腔11,以供造影剂或其他药物流过。端头2的端部形成有连通于过液腔11的出液口21,造影剂或其他药物流经过液腔11后,由出液口21流至,到达病变部位。端头2背离管体1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22,第一导引面22沿背离过液腔11的方向形成弧度,圆滑连接于出液口21。
[0033]第一导引面22围合于出液口21的周围,沿出液口21的轴线方向,第一导引面22背向过液腔11的一侧可以设置为R2的圆角,其中R表示半径,即,第一导引面22由朝向出液口21的一端至第一导引面22背向出液口21的一端之间形成的圆弧的角度b为45
°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引面22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的圆角,不做具体限定。
[0034]可以理解的,端头2位于管体1前方,首先接触到血管,在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22接触到血管壁,并起到导引作用,使得血管壁能够被第一导引面22支撑开,减小端头2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避免端头2刮伤血管壁,当端头2背向管体1的一侧到达病变部位后,造影剂流经过液腔11并由出液口21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形成有过液腔;和端头,所述端头连接于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端头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过液腔的出液口,所述端头背离所述管体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背离所述管体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引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背向所述端头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过液腔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过液腔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思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