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62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10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原油采出液的地面集输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破乳剂是我国石油开采原油脱水使用不可缺少的化学助剂,目前,国内使用的破乳剂多以聚醚多元醇为主,该类破乳剂大多都含活泼氢化合物为起始剂,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但随着油田采出原油含水率的逐年增加,并且由于污水回注,油井压裂酸化等问题导致采用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高分子化学原料,油井中残存有多种高分子化学药剂致使原油乳化、破乳脱水更加地复杂和困难,普通的聚醚类破乳剂脱水不理想,时常脱水乳化层升高导制破乳脱水达不到标准要求,对原油输送过程和炼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0003]尤其在页岩油的体积压裂开采过程中,由于大量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胍胶的压裂液“涌入”原油中,使得原油采出液乳化严重,进而导致处理难度加大,给地面原油脱水工艺带来了诸如脱水温度高,脱水速度慢,脱出水含油量高,油水界面乳化层厚等负面影响,同时,对后续地面处理工艺技术也增加了难度。
[0004]针对页岩油田采出液,需要研究人员继续进行油水乳化稳定和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得到一种高效的破乳剂,以降低地面集输处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已解决现有页岩油乳化严重,处理难度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该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10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30份、硅氧烷聚醚10~30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50份以及溶剂30~50份。
[0007]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9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15份、硅氧烷聚醚10~15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15份以及溶剂50份。
[0008]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剂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份、硅氧烷聚醚10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份以及溶剂50份。
[0009]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剂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7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5份、硅氧烷聚醚5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5份以及溶剂50份。
[0010]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剂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9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
的β

甘露聚糖酶1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份、硅氧烷聚醚15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5份以及溶剂50份。
[0011]进一步地,上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在恒温40℃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酚醛胺树脂聚醚、硅氧烷聚醚、聚二丙醇的聚氨酯以及溶剂,充分搅拌;步骤2,在室温下,将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与上述溶剂充分搅拌;步骤3,将步骤1形成的混合物与步骤2形成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并进行熟化反应,得到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其中,上述破乳剂的重量比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10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30份、硅氧烷聚醚10~30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50份以及溶剂30~50份。
[0013]进一步地,上述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10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30份、硅氧烷聚醚10~30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50份以及溶剂30~50份,其中,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进一步地,上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进一步地,步骤1所进行的搅拌为快速搅拌20

30分钟;
[0016]进一步地,步骤2所进行的搅拌为快速搅拌10

15分钟。
[0017]进一步地,步骤1和步骤2所采用的溶剂重量比为2:1。
[0018]进一步地,熟化反应的时间为1小时。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破乳剂,具有低温破乳速度快,破乳效率高,油水界面清晰,脱出水中含油量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1]为了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效果、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原料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原料,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酚醛胺树脂聚醚、硅氧烷聚醚、聚二丙醇的聚氨酯以及各种溶剂均为市售产品。其中,如果采用固态β

甘露聚糖酶,则其酶活含量为500000U/g,如果采用液体β

甘露聚糖酶,则其酶活含量为500000U/m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的β

甘露聚糖酶购自湘潭嘉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24]酚醛胺树脂聚醚,是以乙烯多胺、壬基酚、甲醛为原料制成的树脂,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加成后的高分子油溶性聚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的酚醛胺树脂聚醚购自山东帆航化工有限公司;
[0025]硅氧烷聚醚优选为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为7~9,闭口闪点大于60℃的硅氧烷聚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所采用的硅氧烷聚醚采购自广州市拓新化工科技有限公
司;
[0026]聚二丙醇的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在百万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所采用的聚二丙醇的聚氨酯采购自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
[002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根据页岩油采出液乳化特点以及影响油水分离的主要因素,对压裂液配方体系进行乳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该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10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30份、硅氧烷聚醚10~30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50份以及溶剂30~50份,其中,上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8]由于生物酶的降解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油水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10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30份、硅氧烷聚醚10~30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50份以及溶剂30~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破乳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5~9份、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1~1.5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0~15份、硅氧烷聚醚10~15份、聚二丙醇的聚氨酯10~15份以及溶剂5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几种。4.一种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在恒温40℃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酚醛胺树脂聚醚、硅氧烷聚醚、聚二丙醇的聚氨酯以及第一溶剂,充分搅拌;步骤2,在室温下,将酶活含量为500000U/g的β

甘露聚糖酶与第二溶剂充分搅拌;步骤3,将所述步骤1形成的混合物与所述步骤2形成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并进行熟化反应,得到所述复配型页岩油采出液破乳剂;其中,所述破乳剂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忠郭进周刘鹏飞宫兆波张玉敏李莉包思聪周俊佑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