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58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0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储层中注入化学剂;所述化学剂中含有反应组分及解堵组分;所述反应组分,用于在所述储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气体和热量;所述气体,用于补充所述储层的地层能量;所述热量,用于补充所述储层的地层能量,并溶解所述储层中的蜡及降低所述储层中油品的粘度以辅助储层解堵;所述解堵组分,用于解除储层堵塞;解决了现有注滑溜水表活剂增能渗技术只可增能无法解堵的问题。术只可增能无法解堵的问题。术只可增能无法解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缝网压裂技术,具体的是延长缝网压裂效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缝网压裂井,初期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缝网压裂井产量变化呈现三段式,即第一阶段高产,第二阶段稳产以及递减速度非常快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产量递减快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油水井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二是因长期生产,近井结蜡堵塞导致产量递减快,影响缝网压裂井的最终累计增油量。
[0003]针对缝网压裂后期增能需求,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注滑溜水表活剂增能渗技术与二氧化碳混相增能技术。二氧化碳混相增能技术对地层温度要求很高,因此应用少。注滑溜水表活剂增能渗技术,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毛管力和渗吸效率,可以补充地层能量,但针对长期生产引起的结蜡、原油黏度高导致产量递减快的问题,本工艺无法实现有效解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解决了现有注滑溜水表活剂增能渗技术只可增能无法解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储层中注入化学剂;所述化学剂中含有反应组分及解堵组分;所述反应组分,用于在所述储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气体和热量;所述气体,用于补充所述储层的地层能量;所述热量,用于补充所述储层的地层能量,并溶解所述储层中的蜡及降低所述储层中油品的粘度以辅助解除所述储层的堵塞;所述解堵组分,用于解除所述储层的堵塞。
[0006]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组分包括第一反应组分及第二反应组分;所述第一反应组分及所述第二反应组分在所述储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气体和热量。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组分是碳酰胺和/或二碳酰胺;所述第二反应组分是亚硝酸钠和/或次氯酸。
[0008]进一步地,所述解堵组分是石油磺酸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石油磺酸盐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010]进一步地,所述解堵组分还包括低碳混合有机酸;所述低碳混合有机酸,用于溶解所述储层中的蜡和/或胶质以进行解堵。
[0011]进一步地,所述解堵组分还包括降粘剂;所述降粘剂,用于降低所述储层中所述油品的粘度以辅助储层解堵。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降粘剂是表面活性剂。
[0013]进一步地,所述低碳混合有机酸是乙酸、丙酸、丁酸或戊酸。
[0014]进一步地,所述化学剂中还包括隔离组分;所述隔离组分,用于向所述储层注入所述化学剂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反应组分及所述第二反应组分分隔开以避免进入所述储层之前发生所述化学反应。
[0015]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组分是薄膜扩展剂。
[0016]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组分中包含脂肪醇和环氧乙烷。
[0017]进一步地,所述化学剂的注入时机是在缝网压裂失效期和/或缝网压裂递减第二阶段末期。
[0018]进一步地,所述化学剂的注入方法,包括:通过搅拌器将所述第一反应组分与水混合形成第一反应组分段塞后泵注到井下;然后泵注清水段塞清洗所述搅拌器后泵注所述隔离组分段塞;继续泵注清水段塞清洗所述搅拌器后泵注所述第二反应组分段塞。
[0019]进一步地,所述化学剂的注入量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储层的缝网压裂形成裂缝波及长度、宽度、累计砂岩厚度以及地层有效孔隙度;按照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用量;所述公式是:Q=1.2
·
LWhΦ/500;其中:Q

第一反应组分用量,m
³
;L

波及长度,m;W
ꢀ‑
波及宽度,m; h
ꢀ‑ꢀ
累计砂岩厚度,m;Φ

地层有效孔隙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组分的用量是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用量的1/3

1/2。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应组分与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的用量比,在所述储层所在区块的原油流度大于1mD/mpa
·
s时为1:1

1:5;在所述储层所在区块的原油流度小于1mD/mpa
·
s时为1:1.5

1:3。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用量超过100方时,所述隔离组分的用量为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用量的1/2;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用量低于100方时,所述隔离组分的用量为所述第一反应组分用量的1/3。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组分段塞的泵送排量0.8

1.5m3/min;所述隔离组分段塞的泵送排量0.8

1.0m3/min;所述第二反应组分段塞的泵送排量0.8

1.2m3/min。
[0024]本公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方法, 利用化学剂在化学剂在储层中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达到对地层补充能量的目的,同时,化学剂中含低碳混合有机酸和解堵剂,用于解除近井堵塞,达到解堵的目的,从而延长缝网压裂效果,解决现有注滑溜水表活剂增能渗技术只可增能无法解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
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试验1井生产动态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公开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公开。
[0027]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0028]具体地,以某试验1井为例,对本公开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针对该井缝网压裂井后期增能解堵需求,利用本公开方法补充地层能量及解除近井堵塞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采取增能解堵时机通过对试验井生产曲线分析得出:首先,在缝网压裂失效期,实施增能解堵技术,缝网压裂井平均单井延长有效期9个月,措施后增油幅度可以达到26.6%。然后,在缝网压裂递减第二阶段末期,当递减幅度高于平均递减幅度10%以上时,实施增能解堵技术,可大幅提高措施效果,增油幅度35%以上。因此选择在缝网压裂失效期和缝网压裂递减第二阶段末期实施本公开方法,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
[0029](2)化学剂泵注顺序采用“第一反应组分(以下简称A剂)

隔离组分(以下简称B剂)

第二反应组分(以下简称C剂)
”ꢀ
的注入方式,目的是利用B剂,确保在向储层注入化学剂的过程中可以将A剂与C剂隔离开,避免A剂与C剂在到达储层之前发生反应。而化学剂中的A剂与C剂全部进入到储层后,A剂与C剂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种泵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储层中注入化学剂;所述化学剂中含有反应组分及解堵组分;所述反应组分,用于在所述储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气体和热量;所述气体,用于补充所述储层的地层能量;所述热量,用于补充所述储层的地层能量,并溶解所述储层中的蜡及降低所述储层中油品的粘度以辅助解除所述储层的堵塞;所述解堵组分,用于解除所述储层的堵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组分包括第一反应组分及第二反应组分;所述第一反应组分及所述第二反应组分在所述储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气体和热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组分是碳酰胺和/或二碳酰胺;所述第二反应组分是亚硝酸钠和/或次氯酸;以及/或,所述解堵组分是石油磺酸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磺酸盐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或,所述解堵组分还包括低碳混合有机酸;所述低碳混合有机酸,用于溶解所述储层中的蜡和/或胶质以进行解堵;以及/或,所述解堵组分还包括降粘剂;所述降粘剂,用于降低所述储层中所述油品的粘度以辅助储层解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粘剂是表面活性剂;以及/或,所述低碳混合有机酸是乙酸、丙酸、丁酸或戊酸。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剂中还包括隔离组分;所述隔离组分,用于向所述储层注入所述化学剂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反应组分及所述第二反应组分分隔开以避免进入所述储层之前发生所述化学反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组分是薄膜扩展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组分中包含脂肪醇和环氧乙烷。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网压裂增能解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剂的注入时机是在缝网压裂失效期和/或缝网压裂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才兰乘宇马吉宝张海龙张嘉恩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