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43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它是由甲组分、乙组分及溶剂组成,甲组分包括含有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MBS树脂、相变微胶囊、纳米钨酸锆、助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溶剂,乙组分包括含有聚醚胺环氧固化剂、芳香胺环氧固化剂、氨基硅烷偶联剂、氨基化碳纳米管、助剂、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抑制消除红外杂散辐射效果好,使用方便、附着力强,耐候性好。特别适用于红外探测器中红外镜片非通光面以及镜筒、遮光罩、光阑、挡光环等系统表面的红外辐射的抑制及消除。光环等系统表面的红外辐射的抑制及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光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应用需求的推动,红外探测器作为红外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应用越来越广,在军事领域的制导、跟踪、夜视和大地测绘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工业过程监控、检查维护和热流研发、医疗领域的疾病诊断和传染病预防以及空间技术等领域同样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红外探测器组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海洋、航空、航海和农业和渔业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0003]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响应能力日益提高,其对微弱辐射的探测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红外成像系统的杂散辐射问题成为影响系统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红外系统,杂散光的来源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外部杂散光,是由外部点光源产生,如太阳、月亮等,经反射、散射或直接照射到光学系统入口面并传递到探测器靶面。第二类是视场内亮背景引起的杂散光,背景辐射是红外系统必须接收到的辐射。例如:白天,天空背景的红外辐射是散射太阳光和大气热辐射的组合。夜间,是散射的月光和大气的热辐射的组合。第三类是由于设计、污染或制造原因引起,光学窗口、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对视场内目标光线的不正常光路传输或者散射形成的杂散辐射。第四类是探测系统自身热辐射产生的杂散辐射,称为内部杂散光。
[0004]对于第三类红外杂散辐射,最好的方法就在是非通光面涂着一层红外吸收材料,吸收非成像红外辐射,从而抑制或消除红外杂散辐射。
[0005]国内并没有专业的红外探测器杂散辐射消光涂料生产及使用,更多的是采用可见光仪器使用的光学消光涂料代用,但可见光仪器使用的消光涂料对红外光吸收不尽如人意,甚至其本身还会吸收可见光的同时,还发射红外辐射,反而增加了红外杂散辐射。
[0006]云南光电辅料有限公司在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497763B中公开了一种光学用消光涂料,但此类消光涂料只能用于光学玻璃可见光范围内的杂散光抑制及消除。
[0007]日本佳能化成株式会社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CN111909618A、CN103064134A、CN111492023A中公开了系列光学器件用内面抗反射黑色涂料,并有采用相应技术生产GT

7墨在国内出售,但此类消光涂料也只能用于光学玻璃可见光范围内的杂散光抑制及消除。
[0008]针对普通光学消光涂料应用于高折射率光学玻璃杂散光抑制与消除效率下降的问题,青岛磐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9401554B及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CN112126271A中公开了系列高折射率纳米杂化消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此类消光材料只能用于高折射率光学玻璃可见光范围内的杂散光抑制及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可见光消光涂料应用于红外探测器红外杂散辐射,对红外光吸收不尽如人意,甚至其本身还会在吸收可见光的同时,发射红外辐射,增加了红外杂散辐射等问题,提供一种红外杂散辐射抑制及消除效果好、使用方便、附着力好的消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由重量配比为2~5:1:3~8的甲组分、乙组分及溶剂组成。其中甲组分含有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MBS树脂、相变微胶囊、纳米钨酸锆、助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溶剂,各组分重量份数比为: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60~90份、酚醛环氧树脂10~30份、MBS树脂8~15份、相变微胶囊2~8份、纳米钨酸锆2~8份、助剂2~6份、环氧基硅烷偶联剂0~8份、溶剂10~25份。乙组分含有聚醚胺环氧固化剂、芳香胺环氧固化剂、氨基硅烷偶联剂、氨基化碳纳米管、助剂、溶剂,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聚醚胺环氧固化剂20~40份、芳香胺环氧固化剂60~80份、氨基硅烷偶联剂0~8份、氨基化碳纳米管溶剂2~15份、助剂1~4份、溶剂0~20份。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所述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为采用聚氨酯对环氧树脂改性后的预聚体;所述酚醛环氧树脂为苯酚甲醛型及邻甲酚甲醛型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进一步地,酚醛环氧树脂优选邻甲酚甲醛型酚醛环氧树脂。
[0012]所述纳米钨酸锆平均粒径为100~900nm。进一步地,纳米钨酸锆平均粒径优选为350~450nm;进一步地,纳米钨酸锆优选纳米钨酸锆空心微球。
[0013]所述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为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氨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氨基化碳纳米管优选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0014]所述助剂为润湿分散剂、流平剂、防沉触变剂、抗老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中润湿分散剂为季铵盐、具有颜料亲和基团的共聚物溶液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中流平剂为有机树脂硅类流平剂、有机氟类流平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流平剂优选有机氟类流平剂。所述防沉触变剂为有机膨润土、氢化蓖麻油、气相法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防沉触变剂优选气相法二氧化硅。所述抗老剂由苯并三氮唑类、三嗪类光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混合而成,进一步地,抗老剂优选由三嗪类光吸收剂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混合而成。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甲组份制备的过程如下:a. 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与溶剂混合均匀;b.加入助剂、MBS树脂、纳米钨酸锆高速搅拌或超声波混合均匀;c.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相变微胶囊混合均匀即制得甲组分;(2)乙组份制备的过程如下:a. 将聚醚胺环氧固化剂、芳香胺环氧固化剂与溶剂混合均匀;b. 加入助剂、氨基化碳纳米管高速搅拌或超声波混合均匀;c.加入氨基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即制得乙组分;(3)使用时按重量比甲组份:乙组份:溶剂=2~5:1:4~9配制,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0016]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甲、乙组份及溶剂混合均匀后可通过刷
涂或喷涂的方式,在非通光面附着一层红外吸收材料,并通过自然固化或低温烘烤形成红外吸收层,从而吸收非成像红外辐射,抑制或消除红外杂散辐射。通过调整溶剂用量,从而调节胶液浓度达到控制涂层厚薄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其特征在于: 由重量配比为2~5:1:3~8的甲组分、乙组分及溶剂组成;所述甲组分含有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MBS树脂、相变微胶囊、纳米钨酸锆、助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溶剂,各组分重量份数比为: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60~90份、酚醛环氧树脂10~30份、MBS树脂8~15份、相变微胶囊2~8份、纳米钨酸锆2~8份、助剂2~6份、环氧基硅烷偶联剂0~8份、溶剂10~25份;所述乙组分含有聚醚胺环氧固化剂、芳香胺环氧固化剂、氨基硅烷偶联剂、氨基化碳纳米管、助剂、溶剂,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聚醚胺环氧固化剂20~40份、芳香胺环氧固化剂60~80份、氨基硅烷偶联剂0~8份、氨基化碳纳米管溶剂2~15份、助剂1~4份、溶剂0~20份;所述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其特征是所述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为采用聚氨酯对环氧树脂改性后的预聚体;所述酚醛环氧树脂为苯酚甲醛型或邻甲酚甲醛型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杂散辐射消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钨酸锆平均粒径为100~9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杂散辐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句红兵郑艳梅邵静杨俊宏马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光电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