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14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应用在立式加工中心技术领域,通过设置机头、定位框、支撑框、润滑机构、移动组件、定位组件和排液组件,通过设置定位框,能够将机头置于定位框的内部,然后通过设置润滑机构和排液组件,能够使润滑机构内部的润滑油排入至定位框内部的机头表面上,从而使两个滑动面之间建立油膜,具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部分表面隔开,防止机头加工零件时使机头过度磨损,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通过设置移动组件,能够使机头移动,便于润滑油分布在机头的表面,通过设置定位组件,能够使机头被固定在移动组件的内部,防止机头脱离移动组件。防止机头脱离移动组件。防止机头脱离移动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立式加工中心
,特别涉及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主要适用于加工板类、盘类、模具及小型壳体类复杂零件。
[0003]目前公告为:CN20995381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包括底座、竖直导向滑轨、承载箱体、主轴箱、驱动电机、主轴、托盘及线型轨道,承载箱体后端面与底座连接,底座后端面设至少两条竖直导向滑轨,承载箱体下端面设作业槽,线型轨道至少两条,位于承载箱体内,托盘通过滑块与线型轨道相互滑动连接,主轴箱输出端与主轴相互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主轴箱外表面并与主轴箱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此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与机床设备间快速安装连接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对主轴齿轮箱等设备进行高效安装定位作业的需要,从而极大的提高机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和作业精度。
[0004]现有在立式加工中心长时间运作时,机头会与零件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长时间的摩擦会使机头过度磨损,影响了设备的稳定性的同时还有可能产生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其优点是具有建立油膜,防止机头磨损过度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包括机头,所述机头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外一侧壁焊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定位框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润滑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排液组件,所述润滑机构与排液组件配合使用。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机头、定位框、支撑框、润滑机构、移动组件、定位组件和排液组件,通过设置定位框,能够将机头置于定位框的内部,然后通过设置润滑机构和排液组件,能够使润滑机构内部的润滑油排入至定位框内部的机头表面上,从而使两个滑动面之间建立油膜,具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部分表面隔开,防止机头加工零件时使机头过度磨损,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通过设置移动组件,能够使机头移动,便于润滑油分布在机头的表面,通过设置定位组件,能够使机头被固定在移动组件的内部,防止机头脱离移动组件。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液箱、进液管、密封盖、隔离板和气泵,所述储液箱栓接于支撑框的内部,所述进液管连通设置与储液箱的外一侧壁,所述密封盖螺纹连接于进液管的外壁,所述隔离板焊接于支撑框的一侧壁上,所述气泵栓接于隔
离板的顶部,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储液箱的内部连通。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储液箱、进液管、密封盖、隔离板和气泵,在使用时,通过启动气泵,使储液箱内部的润滑油便于能够被动的排出至储液箱的外部,起到了对机头进行润滑的作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滑杆、固定板、电机和支撑台,所述第一螺杆转动连接于定位框的内部,所述滑杆焊接于定位框的内部且位于定位框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焊接于定位框的外一侧壁,所述电机栓接于固定板的顶部,所述支撑台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的外部,所述支撑台的一端与滑杆滑动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螺杆、滑杆、固定板、电机和支撑台,在使用时电机带动第一螺杆旋转,第一螺杆旋转会使支撑台沿着第一螺杆和滑杆移动,起到了移动机头的作用。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螺杆、转轴和夹板,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于支撑台的内部,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螺杆的一端,所述夹板焊接于转轴的一端。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螺杆、转轴和夹板,在使用时,通过拧动第二螺杆,能够使夹板的一侧壁与机头的一侧壁紧密贴合,起到了固定机头的作用。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组件包括排液管和喷头,所述排液管连通设置于储液箱的一侧壁内,所述喷头连通设置于排液管的一端。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液管和喷头,在气泵运作时,能够使储液箱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排液管排出至储液箱的外部,起到了导向润滑油的作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底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机头顶部的水平高度。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平高度高于机头的喷头,在移动组件带动机头移动时,防止机头与喷头之间产生碰撞,起到了保护喷头的作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管的形状为S型,所述排液管一端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储液箱的内底壁。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形状为S型的排液管,在使用时,能够使储液箱和排液管内部残留的润滑油不会主动的流出喷头的外部,起到了防泄漏的作用。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通过设置机头、定位框、支撑框、润滑机构、移动组件、定位组件和排液组件,通过设置定位框,能够将机头置于定位框的内部,然后通过设置润滑机构和排液组件,能够使润滑机构内部的润滑油排入至定位框内部的机头表面上,从而使两个滑动面之间建立油膜,具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部分表面隔开,防止机头加工零件时使机头过度磨损,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通过设置移动组件,能够使机头移动,便于润滑油分布在机头的表面,通过设置定位组件,能够使机头被固定在移动组件的内部,防止机头脱离移动组件。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的左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图2中A

A处的立体剖面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中排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中,1、机头;2、定位框;3、支撑框;4、润滑机构;5、移动组件;6、定位组件;7、排液组件;401、储液箱;402、进液管;403、密封盖;404、隔离板;405、气泵;501、第一螺杆;502、滑杆;503、固定板;504、电机;505、支撑台;601、第二螺杆;602、转轴;603、夹板;701、排液管;702、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
[003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1结构,包括机头1,机头1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框2,定位框2的外一侧壁焊接有支撑框3,支撑框3的顶部设置有润滑机构4,定位框2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5,移动组件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6,润滑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排液组件7,润滑机构4与排液组件7配合使用,通过设置机头1、定位框2、支撑框3、润滑机构4、移动组件5、定位组件6和排液组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包括机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1)的外部设置有定位框(2),所述定位框(2)的外一侧壁焊接有支撑框(3),所述支撑框(3)的顶部设置有润滑机构(4),所述定位框(2)的内部设置有移动组件(5),所述移动组件(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组件(6),所述润滑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排液组件(7),所述润滑机构(4)与排液组件(7)配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机构(4)包括储液箱(401)、进液管(402)、密封盖(403)、隔离板(404)和气泵(405),所述储液箱(401)栓接于支撑框(3)的内部,所述进液管(402)连通设置于储液箱(401)的外一侧壁,所述密封盖(403)螺纹连接于进液管(402)的外壁,所述隔离板(404)焊接于支撑框(3)的一侧壁上,所述气泵(405)栓接于隔离板(404)的顶部,所述气泵(405)的输出端与储液箱(401)的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轨立式加工中心机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第一螺杆(501)、滑杆(502)、固定板(503)、电机(504)和支撑台(505),所述第一螺杆(501)转动连接于定位框(2)的内部,所述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业志
申请(专利权)人:云一机江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