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10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模板,两个所述支撑模板之间形成有灌注槽,所述灌注槽中设置有两个加固板,两个所述加固板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固板上均贯穿有若干加固孔,所述灌注槽中设置有现浇层,所述现浇层覆盖于两个加固板形成复合墙体结构,两个所述加固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块,两个所述加固板内壁面上对应每个加固块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加固块两端均开设有供相邻的连接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填充墙抗地震力较弱的问题。充墙抗地震力较弱的问题。充墙抗地震力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


[0001]本技术涉及填充墙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

技术介绍

[0002]一种建筑结构,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其中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当发生地震时由于填充墙抗侧刚度大、所分配的地震力较大,容易导致填充墙断裂或倒塌,当填充墙参与结构受力时,填充墙可作为整体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与周边框架进行可靠连接,形成组合墙,但现有技术中现浇混凝土的填充墙其抗震力薄弱,容易受到轴、径向载荷时出现断裂现象,甚至容易发生倒塌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抗震力强能承受高额轴径向载荷的现浇混凝土填充墙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模板,两个所述支撑模板之间形成有灌注槽,所述灌注槽中设置有两个加固板,两个所述加固板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固板上均贯穿有若干加固孔,所述灌注槽中设置有现浇层,所述现浇层覆盖于两个加固板形成复合墙体结构,两个所述加固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块,两个所述加固板内壁面上对应每个加固块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加固块两端均开设有供相邻的连接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孔。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在外界施工人员将两个支撑模板固定好后,操作人员将两个加固板放置在灌注槽中,而后将每个连接杆均螺纹连接在各自对应的加固板上,而后将加固块移动至指定位置,继续旋进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均与各自对应且相邻的连接孔螺纹连接,进而实现若干加固块在两个加固板之间的固定,两个加固板通过加固块和连接杆实现一体化,进而提高墙体的轴、径向抗震能力,当外界高额载荷作用在墙体上时会传递至加固板上,同时因为现浇层覆盖于两个加固板上并形成复合墙体结构,进而使得两个加固板能够与现浇层紧密连接,提高了墙体的整合强度,同时提高了墙体的抗轴径向载荷冲击的强度,确保在墙体承受高额载荷冲击或地震力冲击时墙体不会出现中层断裂的现象;同时上述技术中每个加固块均有两根连接杆进行连接,实现对拉操作,进而提高了两个加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提高了两个加固板的抗轴向、径向载荷能力,变相提高了墙体的抗轴、径向载荷能力;上述技术中当墙体浇筑好后需要拆除支撑模板;上述技术中的灌注槽中可事先安装有轻质板,进而提高抗性,同时轻质板可对应连接杆位置开设孔洞,方便加固板和连接杆的组装。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两个所述加固板外壁面上凸起有若干加强筋。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加固板与现浇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径向载荷能力。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加强筋上均设置有加强条,每个所述加强条均沿各自对应的加强筋轴线方向缠设在对应的加强筋上,所述加强条呈螺旋状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条上均开设有若干加强孔。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加强条呈螺旋状缠设在加强筋上,提高了与现浇层之间的连接范围,进而提高了与现浇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孔的设置使得现浇层会填充加强孔进而实现现浇层与加强条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了现浇层与加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墙体的抗径向载荷能力。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块呈圆柱状,所述加固块外周壁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齿条,所述现浇层设置有用于与齿条啮合的配合槽。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加固块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齿条,而现浇层覆盖在加固块上时会形成有用于与齿条啮合的配合槽,配合槽与齿条啮合,进而实现现浇层与加固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变相的提高了墙体的整合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墙体的抗震力,避免在遭遇小型地震时墙体出现中层断裂的现象。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现浇层由现浇混凝土材质制成。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现浇层由现浇混凝土材质制成,采用现浇混凝土而不是复合混凝土是因为现浇混凝土其具备可塑性,即能够牢牢覆盖加固板及其上面的其余部件,进而实现对诸如加强筋、连接杆、加固块和加固板的覆盖,实现了墙体的稳固整合,提高了与加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在遭遇小型地震时墙体不会出现中层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三维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去除现浇层后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模板1,两个所述支撑模板1之间形成有灌注槽11,所述灌注槽11中设置有两个加固板2,两个所述加固板2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固板2上均贯穿有若干加固孔21,所述灌注槽11中设置有现浇层3,所述现浇层3覆盖于两个加固板2形成复合墙体结构,两个所述加固板2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块4,两个所述加固板2内壁面上对应每个加固块4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41,每个所述加固块4两端均开设有供相邻的连接杆41螺纹连接的连接孔42,两个所述加固板2外壁面上凸起有若干加强筋22,每个所述加强筋22上均设置有加强条23,每个所述加强条23均沿各自对应的加强筋22轴线方向缠设在对应的加强筋22上,所述加强条23呈螺旋状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条23上均开设有若干加强孔231,所述加固块4呈圆柱状,所述加固块4外周壁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齿条,所述现浇层3设置有用于与齿条啮合的配合槽,所述现浇层3由现浇混凝土材质制成。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模板,两个所述支撑模板之间形成有灌注槽,所述灌注槽中设置有两个加固板,两个所述加固板相对设置且两个加固板上均贯穿有若干加固孔,所述灌注槽中设置有现浇层,所述现浇层覆盖于两个加固板形成复合墙体结构,两个所述加固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块,两个所述加固板内壁面上对应每个加固块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每个所述加固块两端均开设有供相邻的连接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混凝土填充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固板外壁面上凸起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贺宋佳伟谢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