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828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中心架,中心架上方装配有机壳,中心架的下方装配有起落架,中心架上方装配有位于机壳内部的飞控主板,机壳的两端装配有机臂组件,机臂组件包括连接臂,连接臂设有两个并对称安装在中心架的两侧,连接臂远离中心架的一端连接有旋翼臂,旋翼臂的两端均设置有旋翼组件,连接臂以及旋翼臂的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连接臂与机壳之间通过第三通孔形成连通。能够根据使用环境切换机体循环风的温度,在机体内温度较高时能够对循环风制冷来压制机体内温度,而在低温环境使用时,还能够通过加热机体循环风来加速无人机机身的预热,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巡逻或是警示任务要求。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巡逻或是警示任务要求。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巡逻或是警示任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的无人驾驶旋翼飞行器,此类无人机多应用于民用,涉及警用、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多个行业。
[0003]尤其是目前在监控或警示方便,由于人力视线影响,很难达到较好的监控或报警作用,而无人机的投入,则能够替代人力进行巡逻、警示等作业,但是无人机的飞行实际上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在温差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很难使用的,尤其是无人机在使用时内部的电器元件会产生热量,所以现有无人机的散热较为常见,但是为了增强无人机的防水防潮效果,无人机的外壳一般也会封闭严实,这样就会导致其内部热量散失减缓,另外,无人机在低温环境使用时无需进行散热反而需要对其预热才可正常飞行,一般在飞行前需要预先启动无人机,使得无人机内部的电池以及电器件运行,并自主发热一段时间,使得无人机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才可正常飞行,但是仅通过无人机自身预热耗费时间较久,影响无人机的任务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能够根据使用环境切换机体循环风的温度,在机体内温度较高时能够对循环风制冷来压制机体内温度,而在低温环境使用时,还能够通过加热机体循环风来加速无人机机身的预热,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巡逻或是警示任务。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中心架,所述中心架上方装配有机壳,所述中心架的下方装配有起落架,所述中心架上方装配有位于机壳内部的飞控主板,所述机壳的两端装配有机臂组件;所述机臂组件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有两个并对称安装在中心架的两侧,所述连接臂远离中心架的一端连接有旋翼臂,所述旋翼臂的两端均设置有旋翼组件,所述连接臂以及旋翼臂的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所述连接臂与机壳之间通过第三通孔形成连通;其中,所述连接臂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隔片,所述第二隔片将连接臂的内部分隔为第三通风道和第四通风道,且所述第三通风道和第四通风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旋翼臂的内部通过第三隔片分隔成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二通风道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将第二通风道分隔成两个区域,所述旋翼臂靠近连接臂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三通风道和第四通风道相连通;
所述旋翼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叶轮,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所述旋翼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旋桨。
[0006]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机臂组件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有四个,四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分别安装在两个连接臂的顶端和底端,位于上方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朝向连接臂内部,位于下方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朝向连接臂的内部。
[000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飞控主板上包括有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电机的启闭。
[0008]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中心架的下方装配有辅助散热组件,所述辅助散热组件的下方安装有摄像头组件,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导热板、散热翅片和连接板,所述散热翅片由若干个,所述散热翅片安装在导热板和连接板之间,所述散热翅片与中心架滑动连接,所述导热板位于中心架的上方,所述连接板位于中心架的下方。
[0009]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组件还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中心架的底端,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连接板固定。
[0010]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为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板底端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片。
[0011]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中心架底端的两端均安装有一个警报灯,所述警报灯与飞控主板电性连接。
[0012]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三隔片的形状为Y型,所述旋翼臂内部通过第三隔片还隔出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用于放置导线。
[0013]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机臂组件和机壳能够形成一个供空气循环流动的通道,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循环空气流动来对发热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且可通过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增加装置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流动通道在低温环境使用时能够由半导体制冷片制热并经过空气循环流动将热空气输送至无人机机身的各个电器件处,对电器件进行预热,达到能够在低温环境正常启动的温度,温度达标后,关闭预热,即可起飞无人机,无需长时间的对机身预热,不影响无人机任务进程;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流动通道在对完成无人机的预热后,无人机起飞,循环流动通道依旧开启,可将无人机飞行时内部电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循环吹向整个无人机机体,保证无人机在飞行时整个机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侧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旋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循环风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00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机壳;2、中心架;3、飞控主板;4、警报灯;5、起落架;6、摄像头组件;7、导线槽;10、机臂组件;11、连接臂;12、旋翼臂;13、第一隔片;14、第二隔片;15、半导体制冷片;16、第一通风道;17、第二通风道;18、第三通风道;19、第四通风道;20、旋翼组件;21、壳体;22、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24、隔离板;25、叶轮;26、螺旋桨;30、辅助散热组件;31、导热板;32、散热翅片;33、连接板;34、安装架;35、电动推杆;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三通孔;44、第三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19]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架(2),所述中心架(2)上方装配有机壳(1),所述中心架(2)的下方装配有起落架(5),所述中心架(2)上方装配有位于机壳(1)内部的飞控主板(3),所述机壳(1)的两端装配有机臂组件(10);所述机臂组件(10)包括连接臂(11),所述连接臂(11)设有两个并对称安装在中心架(2)的两侧,所述连接臂(11)远离中心架(2)的一端连接有旋翼臂(12),所述旋翼臂(12)的两端均设置有旋翼组件(20),所述连接臂(11)以及旋翼臂(12)的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所述连接臂(11)与机壳(1)之间通过第三通孔(43)形成连通;其中,所述连接臂(1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隔片(14),所述第二隔片(14)将连接臂(11)的内部分隔为第三通风道(18)和第四通风道(19),且所述第三通风道(18)和第四通风道(19)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43)相连通;所述旋翼臂(12)的内部通过第三隔片(44)分隔成第一通风道(16)和第二通风道(17),所述第二通风道(17)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隔片(13),所述第一隔片(13)将第二通风道(17)分隔成两个区域,所述旋翼臂(12)靠近连接臂(1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41),两个所述第一通孔(41)分别与第三通风道(18)和第四通风道(19)相连通;所述旋翼组件(20)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内部安装有隔离板(24),所述隔离板(24)的内部固定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有叶轮(25),所述壳体(21)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42),两个所述第二通孔(42)分别连通第一通风道(16)和第二通风道(17);所述旋翼组件(20)还包括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安装在壳体(21)内部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旋桨(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纪兵江纪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迈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