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68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包括触头系统、绝缘装置和灭弧装置,所述触头系统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固定安装在转轴中,通过转轴带动动触头旋转,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所述灭弧装置包括联结板、等电位连接线、上引弧片、下引弧片以及灭弧栅片组;所述上引弧片通过等电位连接线连接联结板,联结板通过软连接与动触头相连,上引弧片与动触头为等电位;所述下引弧片一端与静触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绝缘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灭弧栅片组固定安装在绝缘装置上,上引弧片和下引弧片嵌设于灭弧栅片组的中间凹陷部分。本方案能够将分闸产生的电弧进行转移,再进行集中灭弧,灭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灭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灭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电流时,断路器的脱扣系统使原有机构解锁,驱动转轴系统转动,最终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当系统中的电压超过12

20V,被开断的电流超过0.25

1A,在动、静触头之间的空气介质被击穿,形成电弧。如电弧不能快速被熄灭,将会烧损触点表面并产生高温离子气体而损坏断路器壳体并且使得灭弧室内压升高导致高温气体从断路器壳体流出,对断路器周围设备以及断路器周围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电弧中含有金属离子,容易导致断路器周围电气设备或导电部件出现短路的情况。基于以上断路器的情况,为增加断路器的灭弧性能,现有断路器一般通过灭弧栅片组熄灭电弧,具体方式是引导电弧进入灭弧室栅片组,通过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数个短弧,以此来提高电弧电压,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但是该方案存在电弧转移难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灭弧栅片数量少以及灭弧栅片组利用效率低。
[0003]因此如何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其熄灭电弧的能力优劣会直接影响断路器对故障电流的分断能力、断路器自身的电寿命以及断路器的电性能特性。为了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与分断可靠性,本技术对灭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能够将分闸产生的电弧进行转移,再进行集中灭弧,灭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触头系统、绝缘装置和灭弧装置,所述触头系统包括转轴、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固定安装在转轴中,通过转轴带动动触头运动,用以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所述灭弧装置包括联结板、等电位连接线、上引弧片、下引弧片以及灭弧栅片组;所述上引弧片通过等电位连接线连接联结板,联结板通过软连接与动触头相连,上引弧片与动触头为等电位;所述下引弧片一端与静触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绝缘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灭弧栅片组固定安装在绝缘装置上,上引弧片和下引弧片嵌设于灭弧栅片组的中间凹陷部分。
[0006]所述上引弧片、下引弧片的中间部位均开设一引弧槽,且引弧槽宽度为对应引弧片厚度的1~2倍,使得电弧充分进入灭弧栅片组,提高灭弧栅片组的熄弧能力。
[0007]所述灭弧栅片组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三灭弧栅片组、第四灭弧栅片组、左隔弧壁、右隔弧壁;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三灭弧栅片组、第四灭弧栅片组依次横向布置,在多个栅片组所组成的整体两侧安装左隔弧壁和右隔弧壁,灭弧栅片组横向放置,可以在有限的断路器体积内,尽可能多的增加灭弧栅片数量,灭弧栅片数量增多将会把分断故障电流所产生的电弧分割成更多的短弧,可以提高电弧电压,增加灭弧装置熄灭电弧的能力。
[0008]所述灭弧栅片组还包括左产气件和右产气件,左产气件的第一隔筋插入灭弧栅片组的间隙;所述右产气件的第二隔筋插入灭弧栅片组的间隙。当电弧产生时,左、右产气件受电弧侵蚀产生气体,使灭弧室腔室中气压升高,形成气吹,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栅片组,同时高速气流吹拂电弧等离子体束,同样有利于冷却电弧。
[0009]在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位置安装动银点,静触头上安装与动银点相对应的静银点,可以提高回路的导电能力,加大导体的使用频率,增加接触效果。
[0010]所述绝缘装置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上设有槽和第一凸台,第一绝缘件通过槽安装于左产气件和右产气件间的凹槽中,第一凸台插入底座相应的槽中进行拼接;所述第二绝缘件上设置第二凸台,第二绝缘件通过第二凸台插入底座相应的凹槽中进行拼接。第一绝缘件主要作用是为静触头与灭弧装置间提供绝缘,第二绝缘件主要作用是为联结板螺钉与灭弧装置间提供绝缘。
[0011]所述绝缘装置包括第三绝缘件、第四绝缘件、第五绝缘件;所述第三绝缘件通过多个孔固定在底座上,用于提供转轴和灭弧装置间的绝缘;所述第四绝缘件通过铆钉安装在动触头的孔上,用于在动触头斥开时,提供转轴与灭弧装置间的绝缘;所述第五绝缘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的凹槽中,用于提供转轴与灭弧装置间的绝缘。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在联结板和上引弧片间添加了一等电位连接线,使得动触头、联结板、上引弧片是同一电位,而静触头、下引弧片是另一电位,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电弧从触头至引弧片的转移时间,提高熄弧能力,可以提高引弧片的引弧效果,对灭弧性能更有好处;
[0014](2)与大部分现有纵向放置的灭弧装置相比,本技术在灭弧装置放置方式上采用了横向放置,此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断路器体积内,尽可能多的增加了灭弧栅片数量,灭弧栅片数量增多将会把分断故障电流所产生的电弧分割成更多的短弧,可以提高电弧电压,增加灭弧装置熄灭电弧的能力。并且还能防止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的喷出,可以消除对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飞弧距离。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总装配图;
[0017]图3为灭弧装置与触头系统的部件分解图;
[0018]图4为灭弧装置与触头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5为灭弧栅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安装绝缘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左产气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右产气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第一绝缘件与底座的装配图;
[0024]图10为第二绝缘件、第五绝缘件与底座的装配图;
[0025]图11为联结板和等电位连接线与底座的装配图;
[0026]图12为第三绝缘件与底座的装配图;
[0027]图13为静触头与底座的装配图;
[0028]图14为上下引弧片与底座的装配图;
[0029]图15为绝缘装置总装配图;
[0030]图16为断路器壳体内部腔体分布图;
[0031]图17为故障电流未出现时灭弧系统工作的电流走向图;
[0032]图18为故障电流出现时灭弧系统刚开始工作的电流走向图;
[0033]图19为故障电流出现时动触头动作到最大开距且电弧未转移完成状态下的电流走向图;
[0034]图20为故障电流出现时动触头动作到最大开距且电弧转移完成状态下的电流走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003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断路器灭弧系统包括触头系统、绝缘装置和灭弧装置三个部分,触头系统包括转轴1、动触头3和静触头10,动触头3固定安装在转轴1中,通过机构驱动转轴1运动使得动触头3在转轴1中旋转,实现动触头3和静触头10的接触和分离,进而实现回路的接通或开断。本方案中,在动触头3与静触头10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系统、绝缘装置和灭弧装置,所述触头系统包括转轴(1)、动触头(3)和静触头(10),动触头(3)固定安装在转轴(1)中,通过转轴(1)带动动触头(3)旋转,用以实现动触头(3)和静触头(10)的接触和分离;所述灭弧装置包括联结板(5)、等电位连接线(6)、上引弧片(7)、下引弧片(9)以及灭弧栅片组;所述上引弧片(7)通过等电位连接线(6)连接联结板(5),联结板(5)通过软连接(4)与动触头(3)相连,上引弧片(7)与动触头(3)为等电位;所述下引弧片(9)一端与静触头(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绝缘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灭弧栅片组固定安装在绝缘装置上,上引弧片(7)和下引弧片(9)嵌设于灭弧栅片组的中间凹陷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弧片(7)、下引弧片(9)的中间部位均开设一引弧槽,且引弧槽宽度为对应引弧片厚度的1~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组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13)、第二灭弧栅片组(14)、第三灭弧栅片组(15)、第四灭弧栅片组(16)、左隔弧壁(11)、右隔弧壁(18);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13)、第二灭弧栅片组(14)、第三灭弧栅片组(15)、第四灭弧栅片组(16)依次横向布置,在多个栅片组所组成的整体两侧安装左隔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广庭张海燕许瑞祥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辉能低压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