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65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属于茶叶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分级翻炒机构,分级翻炒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分级筛选箱和电翻炒筒,分级筛选箱内设置有第一筛选网板和第二筛选网板,壳体内壁底部的凹槽内嵌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和连接轴带动翻炒叶片,输出轴上端设置有蜗杆,蜗杆通过蜗轮、驱动轴和转盘带动传动杆,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将茶叶采摘和晒青后可对叶子进行分级筛选和分级翻炒,把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的叶子分开处理,无需工作人员在筛青和炒青之间转运和分类,十分的方便,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结构简单,只需一个电机传动,耗能较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茶叶生产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和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

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0003]现如今在茶叶生产制备的过程中,包括筛青和炒青,在筛青步骤中,需要用到分级筛选机或者人工用筛子进行筛选,将不同大小茶叶分开,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之分,一般情况下,大叶茶类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但滋味收敛性略强,小叶茶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高,可制出高香茶叶,在筛青后需要炒青,一般用到加热的铁锅对茶叶进行翻炒,上述两个步骤需要两个设备各自独立完成,且期间需要工作人员对茶叶进行转运,十分的不方便,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包括分级翻炒机构,所述分级翻炒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级筛选箱和电翻炒筒,所述电翻炒筒内设置有三个翻炒腔,所述分级筛选箱内设置有第一筛选网板和第二筛选网板,且第一筛选网板上的网孔大于第二筛选网板上的网孔,所述第一筛选网板和第二筛选网板均与水平面呈三十度角,所述分级筛选箱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四个顶角位置均设置有滑轮,每两个同侧的滑轮共同滚动连接有滑轨,四个所述滑轨分别设置在壳体内壁上表面两侧和下表面两侧位置,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凹槽内嵌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下端与壳体内壁下侧之间呈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位于三个翻炒腔内的部分均设置有翻炒叶片,所述输出轴上端设置有蜗杆,蜗杆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一端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远离驱动轴一侧的侧缘位置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转盘一端与分级筛选箱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分级筛选箱内腔底部为斜面,且与水平面之间呈三十度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靠近壳体内壁一端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通过螺栓与壳体内壁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三个所述翻炒腔的内壁底部均为弧形面,且翻炒腔底部有电热丝。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分级筛选箱的三个出料口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承接板,且第一承接板活动连接有第二承接板,三个所述第二承接板分别与三个翻炒腔的进料口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一侧等间距线性设置有三个取茶口,每个所述取茶口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盖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上侧设置有进料斗。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壁底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自锁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壳体、分级筛选箱、第一筛选网板、第二筛选网板、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电翻炒筒和翻炒腔,实现了在将茶叶采摘和晒青后可对叶子进行分级筛选和分级翻炒,把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的叶子分开处理,无需工作人员在筛青和炒青之间转运和分类,十分的方便,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由电机、输出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连接轴、蜗杆、蜗轮、传动杆、驱动轴和转盘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驱动两个筛选网板在水平方向来回线性抖动,同时驱动翻炒叶片转动,只需一个电机便可完成传动,结构简单,耗能较低。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A区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分级翻炒机构;11、壳体;111、取茶口;112、盖体;12、分级筛选箱;121、第一筛选网板;122、第二筛选网板;13、电翻炒筒;131、翻炒腔;14、电机;141、输出轴;15、第一皮带轮;151、第二皮带轮;16、连接轴;161、翻炒叶片;17、蜗杆;171、蜗轮;172、驱动轴;173、转盘;174、传动杆;175、支撑架;18、滑轮;181、滑轨;19、第一承接板;191、第二承接板;2、进料斗;3、万向自锁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包括分级翻炒机构1,所述分级翻炒机构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分级筛选箱12和电翻炒筒13,所述电翻炒筒13内设置有三个翻炒腔131,所述分级筛选箱12内设置有第一筛选网板121和第二筛选网板122,且第一筛选网板121上的网孔大于第二筛选网板122上的网孔,所述第一筛选网板121和第二筛选网板122均与水平面呈三十度角,所述分级筛选箱12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四个顶角位置均设置有滑轮18,每两个同侧的滑轮18共同滚动连接有滑轨181,四个所述滑轨181分别设置在壳体11内壁上表面两侧和下表面两侧位置,所述壳体11内壁底部的凹槽内嵌入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141,所述输出轴141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5,第一皮带轮15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1,所述第二皮带轮151上设置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下端与壳体11内壁下侧之间呈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轴16位于三个翻炒腔131内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分级翻炒机,包括分级翻炒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翻炒机构(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分级筛选箱(12)和电翻炒筒(13),所述电翻炒筒(13)内设置有三个翻炒腔(131),所述分级筛选箱(12)内设置有第一筛选网板(121)和第二筛选网板(122),且第一筛选网板(121)上的网孔大于第二筛选网板(122)上的网孔,所述第一筛选网板(121)和第二筛选网板(122)均与水平面呈三十度角,所述分级筛选箱(12)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四个顶角位置均设置有滑轮(18),每两个同侧的滑轮(18)共同滚动连接有滑轨(181),四个所述滑轨(181)分别设置在壳体(11)内壁上表面两侧和下表面两侧位置,所述壳体(11)内壁底部的凹槽内嵌入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141),所述输出轴(141)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5),第一皮带轮(15)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1),所述第二皮带轮(151)上设置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下端与壳体(11)内壁下侧之间呈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轴(16)位于三个翻炒腔(131)内的部分均设置有翻炒叶片(161),所述输出轴(141)上端设置有蜗杆(17),蜗杆(17)啮合连接有蜗轮(171),所述蜗轮(171)上设置有驱动轴(172),驱动轴(172)一端与壳体(11)内壁转动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转盘(17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航刘新莲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华大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