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46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嫩叶采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无酒精的健康饮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茶叶通常是通过传统的纯手工制作,纯手工制作茶叶的口感醇厚,形质俱美,传统的手工制茶包括清洗茶叶、晾晒、揉捻、杀青和炒制,其工艺步骤复杂繁多,工作效率较低。
[0003]但是,由于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效率,人手工制茶的速度较慢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制茶工艺流程,人们制出专门制茶的电炒锅,实现机械化炒制,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十分有利,但是现有的茶叶炒制设备炒制出的茶叶外形毛糙,只能作为中低档次进行售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的茶叶炒制设备炒制出的茶叶外形毛糙,只能作为中低档次进行售卖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S1、嫩叶采摘
[0007]春分

谷雨时段,选择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进行采摘;
[0008]S2、叶片清洗
[0009]将采摘后的嫩叶通过净水进行浸泡冲洗,浸泡时,通过在净水中添加定量小苏打;
[0010]S3、摊放晾晒
[0011]将清洗后的嫩叶进行2

3小时的晾晒处理;
[0012]S4、茶叶杀青r/>[0013]茶叶放入茶叶炒制机构内的翻炒锅中,利用电推杆一将罐盖和翻炒锅进行合盖,然后通过驱动构件带动翻转构件对茶叶进行翻炒杀青,并做干燥处理,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40

55%,设定炒制温度为180

220℃,炒制时间为10

20min,恒温干燥温度为50

60℃,干燥时间为40

80min,随后通过电推杆一将罐盖和翻炒锅分离,并通过翻转构件使翻炒锅翻转倒出茶叶;
[0014]S5、茶叶揉捻
[0015]将含水量为40

55%的茶叶定量放入揉捻机,按照先重揉15

20min,后轻揉的方式40

60min;
[0016]S6、茶叶烘干
[0017]将揉捻过的茶叶再次放置于茶叶炒制机构内的翻炒锅中,并通过翻转构件进行两次翻炒烘干处理,首次烘干处理设定烘干温度为45

55℃,烘干时间为180

240min,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10

20%,二次烘干处理设定烘干温度为85

120℃,烘干时间为15

35min,使
得茶叶的含水量为6%

7%;
[0018]进一步的,其工艺中采用的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包括支撑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架上下两侧的罐盖和翻炒锅;
[0019]所述翻炒锅通过轴柱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翻炒锅的一侧设有翻转构件,所述翻转构件用于驱动翻炒锅进行翻转;
[0020]所述罐盖的内侧设有翻炒构件,所述翻炒构件用于对翻炒锅内部的茶叶进行翻动;
[0021]所述支撑架上部的两侧与罐盖的两侧通过电推杆一连接,所述电推杆一用于带动支撑架进行升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翻炒构件包括U型转杆和转轴,所述U型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筒,且转轴的两侧与轴筒转动连接;
[0023]所述转轴的中部为方形结构,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转轴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与转轴相适配的滑块,所述转轴的外侧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滑块相接触;
[0024]所述滑块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变位筒柱,且变位筒柱远离固定块的一侧为斜面结构,所述U型转杆内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滚珠座,且滚珠座的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与固定块的斜面结构处相接触。
[002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和滑块的一侧均通过固定连接有翻料板,且多组翻料板之间两两相接触;
[0026]所述翻料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料板,且多组翻料板相接触的一侧为平滑结构。
[0027]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U型转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底端贯穿至轴筒的内侧,且传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传动;
[0028]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罐盖内腔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齿环,且齿轮一与齿环啮合传动。
[0029]进一步的,所述轴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刮板,且弧形刮板的底部与翻炒锅的内壁相贴合。
[0030]进一步的,所述罐盖的上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主轴杆,所述主轴杆与罐盖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与罐盖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罐盖的内部并通过联轴器与主轴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轴杆的底端与U型转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0031]进一步的,所述轴柱与翻炒锅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构件包括电推杆二、齿杆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轴柱固定连接,所述齿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且齿杆与齿轮二啮合传动;
[0032]所述电推杆二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推杆二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齿杆固定连接。
[003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罐盖之间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电推杆一与支撑架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推杆一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罐盖固定连接。
[0034]进一步的,所述罐盖的上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罐盖的上部还连
通有出气管。
[0035]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7]本工艺中合理控制茶叶的采摘时间和采摘对象,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清洗浸泡时,向净水中添加适量小苏打进行浸泡,可以有效地去除残留在茶叶上的农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0038]本专利技术中的茶叶炒制机构通过设置翻料板,并利用翻料板对翻炒锅内部的茶叶进行抓取,随后翻料板转动至转轴的上方时,使得多组翻料板之间展开,茶叶通过翻料板之间的缝隙处洒落,随后翻料板落下下压茶叶,通过模拟人手指,实现茶叶翻炒技术中的“抓、抖、搭”技术,通过翻动方式不断变换进行炒制,有效的保证茶叶的形质,同时保证茶叶炒制的均匀性;
[0039]本专利技术中的茶叶炒制机构通过设置弧形刮板对翻炒锅的内壁进行刮动,同时对翻炒锅内部的茶叶进行翻炒,避免茶叶粘附在翻炒锅的内壁,又方便茶叶的翻动;
[0040]本专利技术中的茶叶炒制机构通过将罐盖与翻炒锅分离设置,方便放料,又通过电推杆二推动齿杆与齿轮二啮合转动,进而轴柱连接的翻炒锅开始翻转,方便卸料,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茶叶炒制机构的结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嫩叶采摘春分

谷雨时段,选择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进行采摘;S2、叶片清洗将采摘后的嫩叶通过净水进行浸泡冲洗,浸泡时,通过在净水中添加定量小苏打;S3、摊放晾晒将清洗后的嫩叶进行2

3小时的晾晒处理;S4、茶叶杀青茶叶放入茶叶炒制机构内的翻炒锅(3)中,利用电推杆一(6)将罐盖(2)和翻炒锅(3)进行合盖,然后通过驱动构件带动翻转构件对茶叶进行翻炒杀青,并做干燥处理,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40

55%,设定炒制温度为180

220℃,炒制时间为10

20min,恒温干燥温度为50

60℃,干燥时间为40

80min,随后通过电推杆一(6)将罐盖(2)和翻炒锅(3)分离,并通过翻转构件使翻炒锅(3)翻转倒出茶叶;S5、茶叶揉捻将含水量为40

55%的茶叶定量放入揉捻机,按照先重揉15

20min,后轻揉的方式40

60min;S6、茶叶烘干将揉捻过的茶叶再次放置于茶叶炒制机构内的翻炒锅(3)中,并通过翻转构件进行两次翻炒烘干处理,首次烘干处理设定烘干温度为45

55℃,烘干时间为180

240min,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10

20%,二次烘干处理设定烘干温度为85

120℃,烘干时间为15

35min,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6%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中采用的一种茶叶炒制机构,包括支撑架(1)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架(1)上下两侧的罐盖(2)和翻炒锅(3);所述翻炒锅(3)通过轴柱(31)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且翻炒锅(3)的一侧设有翻转构件,所述翻转构件用于驱动翻炒锅(3)进行翻转;所述罐盖(2)的内侧设有翻炒构件,所述翻炒构件用于对翻炒锅(3)内部的茶叶进行翻动;所述支撑架(1)上部的两侧与罐盖(2)的两侧通过电推杆一(6)连接,所述电推杆一(6)用于带动支撑架(1)进行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构件包括U型转杆(51)和转轴(52),所述U型转杆(5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筒(53),且转轴(52)的两侧与轴筒(5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52)的中部为方形结构,所述转轴(5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21),所述转轴(52)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与转轴(52)相适配的滑块(5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宏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豪峰农机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