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63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包括挂篮平台和移动轨道,所述挂篮平台的中部设有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桥梁的宽度,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架、挂篮平台和两根立柱围出供桥梁通过的门洞,所述挂篮平台的后端设有下夹持轮,所述连接架设有上夹持轮,所述上夹持轮或者下夹持轮二者中至少有一者有沿两根立柱的分布方向分布的两排,移动轨道的数量同上夹持轮的排数相等,下夹持轮同桥梁的连接点位于上夹持轮同桥梁的连接点的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悬挂结构与挂篮结构于一身的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解决上述两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切换位置耗时长的问题。梁施工用挂篮切换位置耗时长的问题。梁施工用挂篮切换位置耗时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浇混凝土桥梁施工均采用挂篮的方式为混凝土模板搭建、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工序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
[0003]按照桥梁的结构形式挂篮的悬挂方案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菱形架方案,菱形方案挂篮的示意图如图4,在挂篮平台1的前端通过悬索2同固定在已经浇筑好的桥板3上表面上的菱形架4的的前端,挂篮平台的后端用贯穿已经浇筑好的桥板的悬挂杆5固定在桥面上。该结构在挂篮平台及菱形架向前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交替更换菱形架及挂篮平台的固定装置,占用的工期比较长。第二种方案是在悬索桥施工中普遍采用的前挂点施工挂篮,前挂点施工挂篮的示意图如图5,其结构为桥梁混凝土施工阶段利用待浇筑的桥板段的悬索6作为挂篮平台的前挂点,取消了菱形架作为牵挂点,同样,挂篮平台的尾端也需要用贯穿已经浇筑好的桥板的悬挂杆5固定在桥面上。待本段混凝土桥身浇筑施工结束后,将本段悬索与挂篮平台前挂点脱离,用下一段的悬索代替继续为挂篮平台提供前挂点约束,然后将脱离后悬索重新固定在混凝土桥身上。这种形式的挂篮存在的问题是悬索既是挂篮的一部分也是混凝土桥身的一部分,悬索随着桥身施工的进展需要不断地在挂篮与混凝土桥身之间更换,涉及到两个不同施工工序的衔接等问题,同时在悬索更换过程中,必须为挂篮平台设置临时的前端支撑点保证悬索与挂篮脱离后挂篮的稳定性,这个过程占用了较长的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悬挂结构与挂篮结构于一身的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解决上述两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切换位置耗时长的问题。
[0005]以上技术问题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包括挂篮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轨道,所述挂篮平台的中部设有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桥梁的宽度,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架、挂篮平台和两根立柱围出供桥梁通过的门洞,所述挂篮平台的后端设有下夹持轮,所述连接架设有上夹持轮,所述上夹持轮或者下夹持轮二者中至少有一者有沿两根立柱的分布方向分布的两排,移动轨道的数量同上夹持轮的排数相等,下夹持轮同桥梁的连接点位于上夹持轮同桥梁的连接点的后方;使用时,轨道沿桥梁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在已经浇筑好的桥板的上表面上,上夹持轮支撑在移动轨道上,下夹持轮支撑在已经浇筑好的桥板的下表面上,挂篮平台远离下夹持轮的一端伸出已经浇筑好的桥板构成浇筑一段待浇筑的桥板施工用的平台,所述一段待浇筑的桥板浇筑好后,在所述一段待浇筑的桥板上铺设移动轨道同已经浇筑好的桥板上的移动轨道对接在一起,前移挂篮平台到挂篮平台远离下夹持轮的一端伸出一段待浇筑的桥板而构成浇筑下一段待浇筑的桥板的施工用的平台,以此类推而
完成余下待浇筑的桥板的浇筑,挂篮平台移动时通过上夹持轮支撑在移动轨道上进行移动。移动方便耗时少。
[0006]作为优选,挂篮平台位于立柱远离下夹持轮的一端通过若干前拉索同立柱连接在一起,挂篮平台位于立柱靠近下夹持轮的一端通过若干后拉索同立柱连接在一起。能够降低立柱与挂篮平台连接处的受力。
[0007]作为优选,同一排上夹持轮中的上夹持轮的数量为两个,同一排上夹持轮中的两个上夹持轮都支撑在移动轨道上时、挂篮平台所在的平面同桥梁的上表面之间的角度符合设定要求。能够方便的获知挂篮台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下夹持轮架通过升降机构同挂篮平台连接在一起。能够在桥板厚度变化时,调整下夹持轮的位置设定上下夹持轮之间的间隙高度同桥板厚度匹配,保证挂篮平台不倾斜。
[0009]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升降的驱动机构和检测同一排上夹轮中位于后方的上夹持对移动轨道的按压力的力传感器;在桥梁上移动挂篮平台的过程中,所述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力小于设定值时升降机构驱动升降机构伸长,所述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符合设定值时升降机构维持在当前的长度。能够使得移动过程中,桥板的后度(位于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板的厚度为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厚的,施工时为从桥墩开始向中心进行施工的)逐渐变薄时,上下夹持轮的间隙自动维持为同桥板厚度匹配,使得挂篮平台在移动过程中保持水平度不变,移动到位后即水平度为符合要求的,能够立即作为载体进行桥梁施工。
[0010]作为优选,同一排下夹持轮中的下夹持轮的数量至少有两个,同一排下夹持轮中的下夹持轮沿桥梁的延伸方向分布且连接在下夹持轮架上,下夹持轮架通过铰轴同挂篮平台铰接在一起,所述铰轴沿桥梁的宽度方向延伸。能够降低桥板下表面的受力,防止损坏。
[0011]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轨道上设有位于上夹持轮前方的挡车器。能够防止施工过程中挂篮平台移动脱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篮平台、挂篮悬挂结构和挂篮行走机构三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挂篮的约束点位于桥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只通过上、下车轮就可以将挂篮平台的荷载传递至混凝土桥身。不需要在桥身上预留用于悬挂挂篮平台尾部的孔洞,减小混凝土模板搭建的复杂性。不需要使用桥身悬索作为挂篮的前端约束,桥身悬索可以一次性安装在桥身上,不需要反复地在挂篮与桥身之间互换,桥身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所有工序与桥身悬索架设的施工工序无交叉,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挂篮移位过程中不需要设置起临时固定作用的辅助结构,借助于挂篮行走导轨即可实现挂篮的前移和后退。模板及模板台架可以固定在挂篮平台上,并且随挂篮平台一起移位,能够节省模板搭建的工时,提高施工效率。下部行走机构采用高度及坡度可调节的技术方案,下部行走机构能够适应桥身下表面各种坡度变化,保证挂篮整体具有非常好的可移动性,同时也能够保证桥身对挂篮结构提供可靠的约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时沿桥梁延伸方向进行贯穿时的示意图;
[0015]图3为下夹持轮同挂篮平台的连接结构关系示意图;
[0016]图4为菱形方案挂篮的示意图;
[0017]图5为前挂点施工挂篮的示意图。
[0018]图中:挂篮平台1、悬索2、已经浇筑好的桥板3、菱形架4、悬挂杆5、待浇筑的桥板段的悬索6、已经浇筑好的桥板上的拉索7、移动轨道8、立柱9、横向连接架10、门洞11、下夹持轮12、下夹持轮架13、铰轴14、升降机构15、上夹持轮16、前拉索17、后拉索18、同一排上夹轮中位于后方的上夹持1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见图1到图3,一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包括挂篮平台1和两条移动轨道8,移动轨道有多段拼接而成。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包括挂篮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轨道,所述挂篮平台的中部设有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桥梁的宽度,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连接在一起,所述横向连接架、挂篮平台和两根立柱围出供桥梁通过的门洞,所述挂篮平台的后端设有下夹持轮,所述横向连接架设有上夹持轮,所述上夹持轮或者下夹持轮二者中至少有一者有沿两根立柱的分布方向分布的两排,移动轨道的数量同上夹持轮的排数相等,下夹持轮同桥梁的连接点位于上夹持轮同桥梁的连接点的后方;使用时,移动轨道沿桥梁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在已经浇筑好的桥板的上表面上,上夹持轮支撑在移动轨道上,下夹持轮支撑在已经浇筑好的桥板的下表面上,挂篮平台远离下夹持轮的一端伸出已经浇筑好的桥板构成浇筑一段待浇筑的桥板施工用的平台,所述一段待浇筑的桥板浇筑好后,在所述一段待浇筑的桥板上铺设移动轨道同已经浇筑好的桥板上的移动轨道对接在一起,前移挂篮平台到挂篮平台远离下夹持轮的一端伸出一段待浇筑的桥板而构成浇筑下一段待浇筑的桥板的施工用的平台,以此类推而完成余下待浇筑的桥板的浇筑,挂篮平台移动时通过上夹持轮支撑在移动轨道上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泥土桥梁施工用挂篮,其特征在于,挂篮平台位于立柱远离下夹持轮的一端通过若干前拉索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兰夫洪祥水吴旺沈石磊盛佳伟章浙棋章国艺黄建军焦振华喻洪恩陈再明潘俊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