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柱碰撞承载力分析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安全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B柱碰撞承载力分析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身碰撞安全性能是汽车的重要功能之一。每一款上市的车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法规测试,满足要求后方可售卖。同时,车型在介绍中要真实写明碰撞性能所满足的等级,如国标;CNCAP 3星、4星、5星;保险指数M、A、G。
[0003]现有的车身侧面碰撞分析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仿真分析,即:整车在乘员座位进行配重静止放置。具有一定质量且前端有可变形碰撞壁的小型台车,以一定的速度从侧面撞击整车,通过测试乘员的瞬间加速度、车身内部的入侵量来评价车辆的侧碰安全性能。
[0004]然而,整车的仿真分析需要全部结构数据完成后才能进行,比如当底盘或者动力总成的某一部分结构数据还未确定时,碰撞分析无法开展,因此碰撞分析一般是最后启动项,对产品开发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且,当碰撞出现问题需要整改时,车辆开发已经完成,需要重新修改或重开模具,耗费大量成本和时间。因此,如何在不需要整车全部结构数据的情况下,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碰撞承载力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截取白车身的B柱总成模型;步骤S2、在仿真软件中定义B柱总成模型的约束;步骤S3、在仿真软件中定义用于与B柱总成模型相碰撞的碰撞压头和碰撞工况;步骤S4、在仿真软件中对B柱总成模型的厚度变量、尺寸变量、材料变量、材料价格进行定义;步骤S5、按照定义的碰撞工况对B柱总成模型进行侧碰试验仿真,获得B柱的最大承载力和总成本;步骤S6、将获得的最大承载力和总成本代入定义的与最大承载力和总成本相关的目标值公式中,进行求解;步骤S7、重复步骤S4
‑
S6,达到设定的循环次数后,停止循环,并输出该目标值公式的最优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碰撞承载力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截取白车身的B柱、B柱的上接头中心左右两侧250mm以内的侧围总成、B柱的下接头中心左右两侧350mm以内的门槛,共同组成该B柱总成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柱碰撞承载力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使B柱的形貌由14个断面控制,具体为:断面一位于B柱的上接头以下100mm位置处,断面二位于车门窗框下止口所在高度的B柱位置处,断面一与断面二之间均匀分布4个断面,断面三位于后门上铰链安装点中心所在高度的B柱位置处,断面二与断面三的中部位置设置有1个断面,断面四位于B柱上与后门下铰链安装点中心所在高度相平齐的位置处,断面三与断面四之间均匀分布4个断面,断面五位于B柱上与门槛上止口的高度平齐的位置处;将位于B柱上部的左右两个截面进行刚性连接,并约束该两个截面上所有节点的X向、Y向的平动和转动;将位于B柱下部的左右两个截面进行刚性连接,并约束该两个截面上所有节点的X向、Y向、Z向的平动和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碰撞承载力分析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碰撞压头包括为圆柱体的上压头和下压头,上压头和下压头的质量之和为整车整备质量的0.2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王香廷,赵世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