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60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承载于移动作业设备,包括:具电芯的壳体模组,沿竖直方向装配于壳体模组两端的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限制壳体模组沿垂直于壳体模组与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所形成的插接方向所在的平面内移动;壳体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布置的收容壳体,相邻收容壳体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形成若干供空气流动并整体贯穿壳体模组的间隙。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确保电池模组具有较大能量密度的同时合理地缩小了电池模组的体积的同时,还实现了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在工作状态时所产生的热量予以降温,从而保障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及续航时间。续航时间。续航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移动作业设备中通常配置一个为动力机构提供电力供应的电池包。电池包由多个片状的电芯电连,并在电源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的控制下向动力机构提供电力供应,并对电芯执行热管理、充放电管理、电芯异常及故障监控及报警、电压监测等控制。诸如无人机、无人车、扫地机器人、电动高尔夫球车等移动作业设备由于体积较小且对续航存在苛刻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容纳数量更多的电芯。同时,移动作业设备出于设计及使用限制等客观因素,不允许暴露设置散热鳍片,因此随着电芯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整个电池包的出现散热不佳的技术问题,由此导致电池包续航时间短、使用寿命短、安全性不佳等诸多缺陷。
[0003]为解决多个电池包所含电芯在工作状态中散热不佳的问题,现有技术揭示了采用主动式风扇形成流动气流的技术手段对电芯散热,但由于该现有技术存在内置风扇的电池包体积过大且结构复杂的因素,因而在诸如无人机等对重量及体积具有苛刻要求的移动作业设备中并不适用。同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的外壳包裹多个电芯以组成电池包的技术方案,在外壳的侧部及底部加工出供空气流通的通孔并将多个电芯间隔排布,并在两块电芯之间填充散热片或者填充缓冲材料以减少电芯发生振动。但前述现有技术由于需要将电芯容置在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外壳内,因此外界环境中的杂质会从外壳的侧面及地面所形成的通孔进入到外壳内部,在长期使用后存在绝缘性降低的缺陷;且外壳密布加工形成的通孔不仅会导致外壳整体结构强度的下降,还会增加外壳的制造成本;且填充散热片或者填充缓冲材料会进一步阻止空气在电芯之间流动过程带着热量的效果。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存在上述诸多缺陷。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电池模组,用于解决前述技术缺陷,尤其为了实现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在工作状态时所产生的热量予以降温,保障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及续航时间。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电池模组,承载于移动作业设备,包括:
[0007]具电芯的壳体模组,沿竖直方向装配于所述壳体模组两端的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限制壳体模组沿垂直于所述壳体模组与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所形成的插接方向所在的平面内移动;所述壳体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布置的收容壳体,相邻收容壳体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形成若干供空气流动并整体贯穿所述壳体模组的间隙。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夹持所述壳体模组,并
通过所述壳体模组予以连接;所述间隙沿移动作业设备移动方向予以排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固定部包括:
[0010]相互盖合的上壳体与上壳体连接盒,以及形成于所述上壳体连接盒所形成收容腔体内部的电路板与电芯集成隔板;
[0011]所述电芯集成隔板形成多个矩形通孔,所述电芯靠近所述电芯集成隔板一端所形成的导电端子贯穿所述矩形通孔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连接盒横向凸设一圈抵持于所述上壳体所形成的内侧壁的环肋,所述环肋形成分离设置并朝下暴露的第一连接器插孔与第二连接器插孔。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壳体形成供电芯沿竖直方向插入的插入口,相邻收容壳体为整体式结构,或者,相邻收容壳体为分体式结构;
[0014]所述插入口沿竖直方向形成于收容壳体的一端端部或者两端端部。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收容壳体横向排布并且由内向外所形成的间隙宽度渐缩,或者,多个收容壳体横向排布并且由内向外所形成的间隙宽度相等。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收容壳体的端面沿间隙延伸方向齐平,或者,相邻收容壳体的端面沿间隙延伸方向形成交替错位布置。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壳体内部平行容置两个片状结构的电芯,两个电芯贴合收容壳体的空气流经的侧壁,且相互贴合的两个电芯之间夹持缓冲导热层。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固定部形成若干相互隔离并部分延伸入收容壳体的锁止部,以限制收容壳体沿垂直于所述收容壳体插入锁止部所形成的插接方向所在的平面内移动,或者,所述下固定部形成若干供所述收容壳体插入并相互隔离的收容槽,以限制收容壳体沿垂直于所述收容壳体插入收容槽所形成的插接方向所在的平面内移动。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固定部包括:
[0020]承托壳体模组的板体,形成于所述板体一侧的围板及肋板,以由所述围板、肋板及板体共同构造出所述收容槽;
[0021]所述收容槽的底部形成若干贯通板体的透水孔;
[0022]所述板体的底部形成加强筋;
[0023]位于外侧的收容壳体的侧壁横向凸设至少一导引部,下固定部及上固定部分别形成供所述导引部插入的限位部;所述收容壳体沿其厚度方向的侧壁形成散热结构。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首先,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限制壳体模组沿垂直于壳体模组与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所形成的插接方向所在的平面内移动;壳体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布置的收容壳体,相邻收容壳体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形成若干供空气流动并整体贯穿壳体模组的间隙,从而使得移动作业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使得空气流过收容壳体的两侧以实现在移动作业过程中的被动式风冷散热或者在移动作业设备静止状态中实现主动散热;
[0026]同时,在确保电池模组具有较大能量密度的同时合理地缩小了电池模组的体积,并实现了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在工作状态时所产生的热量予以降温,从而保障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及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池模组在一个视角中的立体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池模组在另一个视角中的立体图;
[0029]图3为图2中圈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4为图2中圈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池模组在一实施例中底座(即,下固定部的一种下位概念)的立体图;
[0032]图6为沿图1中以平行于水平面的K

K向剖切电池模组所形成的剖视图,其中,图6省略示出缓冲导热层;
[0033]图7为图1中所示出的电池模组沿竖直方向的爆炸图;
[0034]图8为图7中圈T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9为电池模组的沿竖直方向的爆炸图;
[0036]图10为电池模组中收容壳体未收容电芯的立体图;
[0037]图11为图6省略示出下固定部及缓冲导热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承载于移动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电芯的壳体模组,沿竖直方向装配于所述壳体模组两端的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限制壳体模组沿垂直于所述壳体模组与上固定部和/或下固定部所形成的插接方向所在的平面内移动;所述壳体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布置的收容壳体,相邻收容壳体位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之间形成若干供空气流动并整体贯穿所述壳体模组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夹持所述壳体模组,并通过所述壳体模组予以连接;所述间隙沿移动作业设备移动方向予以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部包括:相互盖合的上壳体与上壳体连接盒,以及形成于所述上壳体连接盒所形成收容腔体内部的电路板与电芯集成隔板;所述电芯集成隔板形成多个矩形通孔,所述电芯靠近所述电芯集成隔板一端所形成的导电端子贯穿所述矩形通孔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连接盒横向凸设一圈抵持于所述上壳体所形成的内侧壁的环肋,所述环肋形成分离设置并朝下暴露的第一连接器插孔与第二连接器插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体形成供电芯沿竖直方向插入的插入口,相邻收容壳体为整体式结构,或者,相邻收容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插入口沿竖直方向形成于收容壳体的一端端部或者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阳罗云聪王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