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50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涉及离心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离心机本体,底座的一端设置有顶盖,离心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离心机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定位块,定位块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环,调节环的内壁设置有高度杆,旋转调节环,通过调节环内壁的螺纹与高度杆外表面的螺纹相配合,调节调节环沿高度杆的外表面上下移动,调节环与第一圆盘的间距变小,使调节弹簧收缩或者延伸,通过调节弹簧来调节动力盘的振动幅度,离心机本体在不同功率下工作时,动力盘产生的振动频率相同,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机
,具体为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卧式螺旋离心机主要由高转速的转鼓、与转鼓转向相同且转速比转鼓略高或略低的螺旋和差速器等部件组成。当要分离的悬浮液进入离心机转鼓后,高速旋转的转鼓产生强大的离心力把比液相密度大的固相颗粒沉降到转鼓内壁,由于螺旋和转鼓的转速不同,二者存在有相对运动,利用螺旋和转鼓的相对运动把沉积在转鼓内壁的固相推向转鼓小端出口处排出,分离后的清液从离心机另一端的出液口排出,在工作时易产生较大的震动,因此会设置缓冲机构进行缓冲,卧式螺旋离心机在不同功率下工作产生的震动不同,现有的卧式螺旋离心机的缓冲机构很难进行调节来适用与不同率下卧式螺旋离心机产生的振动,从而容易提高缓冲机构的损坏几率,因此我们提出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离心机本体,底座的一端设置有顶盖,离心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离心机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定位块,定位块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环,调节环的内壁设置有高度杆。
[0005]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顶盖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出料管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进料管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出料管的一端与离心机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料管的另一端穿过底座后位于底座的外部,进料管的一端与离心机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料管的另一端穿过底座后位于底座的外部,且底座与顶盖相适配。
[0006]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调节弹簧的底部与调节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调节环的内壁与高度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07]定位块为带有卡槽的长方体,高度杆为外表面带有螺纹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调节环为内壁带有螺纹的圆柱体,高度杆外表面的螺纹与调节环内壁的螺纹相适配,且调节环可以沿高度杆的外表面竖直上下移动,且耐磨层套接在高度杆的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短柱,短柱的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
[0009]短柱为圆柱体,固定块为带有小孔的长方体,第一圆盘为扁平圆柱体,短柱两端与定位块的凹槽固定连接,短柱的外表面中部与固定块的小孔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块的下表面与第一圆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高度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动力盘,动力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
器,减震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第一圆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柱。
[0011]长柱为圆柱体,支脚为长方体,减震器为内部存有高压气体的阻尼减震器,长柱的直径略小于高度杆的内径,减震器的活塞杆与动力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减震器的缸筒与支脚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高度杆的内部设置有耐磨层,长柱的外表面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由耐摩擦材料制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旋转调节环,通过调节环内壁的螺纹与高度杆外表面的螺纹相配合,来调节调节环沿高度杆的外表面上下移动,从而使调节环与第一圆盘的间距变小,使调节弹簧收缩或者延伸,从而通过调节弹簧来调节动力盘的振动幅度,使离心机本体在不同功率下工作时,动力盘产生的振动频率相同,从而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0015](2)、该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长柱的外表面和高度杆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层,当长柱的外表面和高度杆的内壁相接触时,通过耐磨层可以减少长柱与高度杆摩擦所产生的损耗,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离心机本体;3、顶盖;4、出料管;5、进料管;6、调节装置;601、定位块;602、短柱;603、固定块;604、第一圆盘;605、长柱;606、调节弹簧;607、耐磨层;608、高度杆;609、调节环;610、动力盘;611、减震器;612、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离心机本体2,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顶盖3,离心机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4,离心机本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5,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装置6,调节装置6包括定位块601,定位块60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606,调节弹簧606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环609,调节环609的内壁设置有高度杆608。
[0022]底座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顶盖3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出料管4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进料管5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出料管4的一端与离心机本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出料管4的另一端穿过底座1后位于底座1的外部,进料管5的一端与离心机本体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进料管5的另一端穿过底座1后位于底座1的外部,且底座1与顶盖3相适配。
[0023]定位块601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调节弹簧606的底部与调节环609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调节环609的内壁与高度杆608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24]定位块601为带有卡槽的长方体,高度杆608为外表面带有螺纹且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调节环609为内壁带有螺纹的圆柱体,高度杆608外表面的螺纹与调节环609内壁的螺纹相适配,且调节环609可以沿高度杆608的外表面竖直上下移动,且耐磨层607套接在高度杆608的外部。
[0025]定位块6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短柱602,短柱602的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3,固定块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604。
[0026]短柱602为圆柱体,固定块603为带有小孔的长方体,第一圆盘604为扁平圆柱体,短柱602两端与定位块601的凹槽固定连接,短柱602的外表面中部与固定块603的小孔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块603的下表面与第一圆盘6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7]高度杆60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动力盘610,动力盘6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器611,减震器6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612,第一圆盘60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柱605。
[0028]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离心机本体(2),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顶盖(3),离心机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4),离心机本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料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装置(6),调节装置(6)包括定位块(601),定位块(601)的底部设置有调节弹簧(606),调节弹簧(606)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环(609),调节环(609)的内壁设置有高度杆(6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极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601)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调节弹簧(606)的底部与调节环(60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调节环(609)的内壁与高度杆(608)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方朱军孙博李健王建青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中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