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中压载波耦合器功能的载波机取电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中压载波耦合器功能的载波机取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中压载波通信技术可有效解决偏远山区通信信号弱、信号不稳定、无信号问题,光纤断点问题,并能实现有线通信专网全覆盖,已广泛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领域。
[0003]中压载波通信载波机配套中压载波通信耦合器实现中压载波通信,但中压载波通信机需另外单独接线取电,一般只能直接并接在配电台区集中器或配电终端电源端子上,取电方式极不规范;另随着配电自动化建设,目前国家电网部分省区主推一二次深度融合产品,产品电容取电能力不足以支撑中压载波通信载波机正常工作,需再单独安装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为中压载波通信载波机供电,投入大且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存在铁磁谐振风险。
[0004]由此可见,如何在中压载波通信耦合器功能基础上专利技术改造,解决中压载波通信载波机现场实际应用中取电不规范、取电困难的问题,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中压载波耦合器功能的载波机取电电路,包括:电容分压模块(11)、失效保护模块(12)、载波通信耦合隔离模块(13);所述电容分压模块(11)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为所述电容分压模块(11)输入端,与失效保护模块(12)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为所述电容分压模块(11)输出端,与载波通信耦合隔离模块(13)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电模块(14),所述取电模块(14)与所述电容分压模块(11)输出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取电模块(14)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气体放电管、第二气体放电管、暂态过电压防护电路、整流桥电路、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二端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气体放电管并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之间;所述第二气体放电管并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之间;所述暂态过电压防护电路并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二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中压载波耦合器功能的载波机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效保护模块(12)包括:第一熔断器;所述第一熔断器第一端与高压端相连,所述第一熔断器第二端为失效保护模块(12)输出端,与所述电容分压模块(11)输入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中压载波耦合器功能的载波机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通信耦合隔离模块(13)包括:第二变压器、第三气体放电管、第四气体放电管;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第一端与电容分压模块(11)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第二端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与所述载波机(15)连接,所述第三气体放电管并接在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之间,所述第四气体放电管并接在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中压载波耦合器功能的载波机取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暂态过电压防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硅阳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硅阴极与所述整流桥电路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硅控制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英,曾令斌,郭相泉,任奎源,高庆欢,梁东旭,李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