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激电源两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优化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反激电源两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优化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源应用中,一个系统因所带负载的不同,所需的输出电压也不同,比如输出负载是风扇所需电压通常为12V,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所需电压通常为5V,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IPM)所需电压通常为15V等等。因电压不同,所以就需要一个多路输出的电源。在反激拓扑中,每个绕组的输出电压与该绕组的变压器匝数成比例,所以反激拓扑在多路输出的电源系统中被广泛的应用。
[0003]然而,由于参数的一致性,变压器的漏感,每路输出续流二极管的压降不一致等原因,每路输出的电压并不能总是和绕组的匝数对应,比如,主反馈绕组端输出带重载(重载通常认为是额定载的50%以上)时,非反馈绕组端带轻载(轻载通常认为是额定载的20%以下)时,非反馈绕组端输出电压就会飘高。反之,当主反馈绕组端带轻载时,非反馈绕组端带重载时,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激电源两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优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迟滞开关、第二迟滞开关、双路电压比较电路、光耦、负载电阻R1和负载电阻R15;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一路输入端和第二路输入端分别连接反激电源的非反馈绕组端;所述第一路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与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内部的稳压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输出电压;所述第二路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与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内部的稳压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输出电压;第一迟滞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串联负载电阻R1连接反激电源的非反馈绕组端,第二输入端接双路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迟滞开关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差值导通或关断;当非反馈绕组端输出的电压高于设定阈值上限时,所述第一迟滞开关导通,负载电阻R1接入非反馈绕组端加大非反馈绕组端的输出负载,从而降低非反馈绕组端的输出电压;第二迟滞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串联负载电阻R15连接反激电源的主反馈绕组端,第二输入端接光耦的输出端,光耦的输出端接双路电压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迟滞开关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差值导通或关断;当非反馈绕组端输出的电压低于设定阈值下限时,光耦内部的光敏三极管截止,第二迟滞开关导通时将负载电阻R15接入主反馈绕组端,加大主反馈绕组端的输出负载,通过反馈控制增大反激电源中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的开通脉宽,从而提高反激电源原边到副边的输出能量,使得非反馈绕组端的输出电压随之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激电源两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优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6、分压电阻R4、分压电阻R9、双运算放大器和所述稳压源;分压电阻R3和分压电阻R6串联在的非反馈绕组端与地之间,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路输入端接在分压电阻R3和分压电阻R6之间的第一分压节点,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路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第一路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与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内部的稳压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输出电压;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9串联在非反馈绕组端与地之间,双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路输入端接在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9之间的第二分压节点,双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路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第二路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与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内部的稳压源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输出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激电源两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优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路电压比较电路还包括: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一端接双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并且接非反馈绕组端;所述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激电源两路输出交叉调整率的优化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迟滞开关包括:NMOS管Q1,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本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科半导体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