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48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包括主梁、与主梁连接的多个角钢横担,角钢横担上设有两个固定管卡,两个固定管卡上分别设有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一端通过U型弯头相连接,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气集管,回气集管上连接有回气支管,回气支管上连接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热氟阀组,回气支管后还连接有回油弯管,回油弯管后连接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有回气阀组;第二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液支管,供液支管后连接有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供液阀组,第四支路上设有排液阀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换热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化霜效率高。化霜效率高。化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


[0001]本技术属于冷冻冷藏
,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冷链十四五规划的发展,制冷行业越来越关注GWP和ODP 值,GWP和ODP值越小,则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越小。尤其是基加利修正案之后,新型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2021于2021年12月实施一来,大中型冷库制冷系统禁止用氟利昂制冷系统,优先选择氨制冷系统,并要求系统中减少氨的充注量,正是基于新规范的产生,提出了自然环保的工质二氧化碳的使用、设计、自动控制等技术要求。
[0003]目前国内现有的二氧化碳系统多采用桶泵供液的方式,停机状态下二氧化碳的压力是非常高的,需要加一台维持机组或者膨胀罐来维持二氧化碳的膨胀,因而二氧化碳的充注量也是需要控制的,并且高压部分的二氧化碳压力是非常高的,因此,如何利用好高压这个特点,提高能效、减少充注量以及自动控制是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包括主梁、与所述主梁连接的多个角钢横担,所述角钢横担上设有两个固定管卡,两个所述固定管卡上分别设有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和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通过U型弯头相连接,所述第一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气集管,所述回气集管上连接有回气支管,所述回气支管上连接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热氟阀组,所述回气支管后还连接有回油弯管,所述回油弯管后连接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回气阀组;
[0006]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液支管,所述供液支管后连接有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供液阀组,所述第四支路上设有排液阀组。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主梁与多个所述角钢横担通过立角钢相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管卡通过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一钢管、第二钢管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的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换热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化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的结构图;
[0011]图2示意性表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2]图3示意性表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0015]结合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包括主梁1、与所述主梁1连接的多个角钢横担2,所述角钢横担2 上设有两个固定管卡3,连个所述固定管卡3上分别设有第一钢管4和第二钢管5,所述第一钢管4和所述第二钢管5的一端通过U型弯头6相连接,所述第一钢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气集管7,所述回气集管7上连接有回气支管8,所述回气支管8上连接第一支路9,所述第一支路9上设有热氟阀组10,所述回气支管8后还连接有回油弯管11,所述回油弯管 11后连接第二支路12,所述第二支路12上设有回气阀组13;第二钢管5 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液支管14,所述供液支管14后连接有第三支路15和第四支路16,所述第三支路15上设有供液阀组17,所述第四支路16上设有排液阀组18。
[00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梁1与多个所述角钢横担2通过立角钢相连接。固定管卡3通过固定螺母31与所述第一钢管4、第二钢管5固定连接。
[0017]本技术的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工作原理:冷库库温达到上限,对应冷间的顶排管的供液阀组17动作,供液阀组17包括供液电子膨胀阀、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其中供液电子膨胀阀根据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的感知,通过PLC控制器的分析、控制电子膨胀阀的脉冲,调节二氧化碳的供液量,防止冰堵,精确控制供液量,提高换热效率15%以上。经过顶排管内节流后的二氧化碳低温低压的液体与冷间内的空气热交换后变成低温低压的二氧化碳气体,CO2与油是互溶的,在的回气阀组 13前设置回油弯管11,依靠高流速带回油。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气阀组13中采用两级开启阀,防止化霜与制冷转换时的液锤现象;化霜采用热二氧化碳自动控制化霜,热氟阀组10中采用一体多功能阀中ICSH32双位电磁阀,分步开启,排液阀组18采用压力溢流阀OFV25,保证安全可靠的运行,提高了化霜效率。
[0019]本技术的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采用直膨供液的二氧化碳冷凝压力约28.82bar,蒸发压力为15.21bar;直膨供液的高低压差动力是13.61bar,比R22或R507直膨的压差高3~5bar,高压差直膨供液动力足,可以满足远距离供液,并且采用回热交换器,减少闪发性气体,提高换热效率。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直膨供液的新型顶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与所述主梁(1)连接的多个角钢横担(2),所述角钢横担(2)上设有两个固定管卡(3),两个所述固定管卡(3)上分别设有第一钢管(4)和第二钢管(5),所述第一钢管(4)和所述第二钢管(5)的一端通过U型弯头(6)相连接,所述第一钢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气集管(7),所述回气集管(7)上连接有回气支管(8),所述回气支管(8)上连接第一支路(9),所述第一支路(9)上设有热氟阀组(10),所述回气支管(8)后还连接有回油弯管(11),所述回油弯管(11)后连接第二支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三王海英杨泽明翁开荣朱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风顺制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