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原子簇/磷氮硫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4334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原子簇/磷氮硫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材料由铁原子簇和磷氮硫掺杂碳基体组成,磷氮硫掺杂碳基体呈空心正立方体结构,正立方体边长为100~400nm,壳层厚度为10~20nm,铁原子簇尺寸为1~3nm,均匀分散于磷氮硫掺杂碳基体中,Fe元素的含量为0~1wt%。所述制备方法为:首先以六水合硝酸锌、乙酰丙酮铁、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原子簇/磷氮硫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催化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正立方体结构的铁原子簇/磷氮硫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氧气还原反应(ORR)作为金属

空气电池的正极反应,其缓慢的动力学过程极大地制约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研发高性能的电催化剂,降低ORR的反应能垒和过电位,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ORR最有效的催化剂铂基材料存在储量稀少、价格昂贵和稳定性不高的缺点,限制了器件的大规模推广。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开发成本低和高效的过渡金属基氧还原电催化剂受到广泛的关注。
[0003]为了提高活性成分利用率,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为ORR催化活性组分往往被制备成纳米颗粒负载在碳基体上,而这些颗粒容易发生团聚或脱落,降低电荷传输效率,同时影响催化剂稳定性。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过渡金属基活性组分的颗粒尺寸,提高其在碳基体上的分散程度和负载牢固程度,是研究非贵金属金属

空气电池氧还原电催化剂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Shi等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原子簇/磷氮硫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铁原子簇和磷氮硫掺杂碳基体组成,磷氮硫掺杂碳基体呈空心正立方体结构,正立方体边长为100~400nm,壳层厚度为10~20nm,铁原子簇尺寸为1~3nm,均匀分散于磷氮硫掺杂碳基体中,Fe元素的含量为0.2~1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原子簇/磷氮硫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乙酰丙酮铁共沸石咪唑骨架材料(Fe(acac)3/ZIF

8)的制备按质量浓度为50~80g L
‑1将六水合硝酸锌溶解在甲醇中,随后按质量浓度为5~10g L
‑1加入乙酰丙酮铁,作为溶液A;按质量浓度为100~120g L
‑1将2

甲基咪唑溶解在甲醇中作为溶液B;按溶液A与溶液B的体积比为3:(1~3),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剧烈搅拌5~15分钟,然后将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静置12~24小时,用甲醇离心洗涤至少三次,真空干燥6~12小时,获得乙酰丙酮铁共沸石咪唑骨架材料(Fe(acac)3/ZIF

8);(2)磺酰二苯酚聚六氯环三磷腈包覆Fe(acac)3/ZIF

8按质量浓度为2~4mg L
‑1将六氯环三磷腈溶解在甲醇中,随后按质量浓度为3~6g L
‑1将磺酰二苯酚溶解在其中,作为溶液C;将步骤(1)制备的Fe(acac)3/ZIF

8按照质量浓度5~15g L
‑1分散在甲醇中,得Fe(acac)3/ZIF

8分散液;按体积比为分散液:溶液C=1:(2~8)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梅蒋启明廖帮政史静张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