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微塑料收集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净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水域微塑料收集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塑料制品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原料和用品,微塑料中的有毒单体添加剂及其从周围环境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可能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海洋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微塑料对海洋等水体中生物的潜在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水体中微塑料的准确收集和处理对于探明微塑料污染意义重大,是一项需持续跟踪及解决的问题。
[0003]通常,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称为微塑料,微塑料在进入水体后,由于其体尺寸小质量轻的原因,现有的大部分水体微塑料收集装置并不能把其打捞收集出来,也缺少有效的设备将微塑料分离出来。
[0004]已公开专利申请CN110329463A,记载了一种船用多功能微塑料收集装置,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粗颗粒过滤管、细颗粒收集管、尾管,可对湖泊和海洋中的微塑料垃圾进行收集。虽然其在所述导流罩口部设计了粗颗粒过滤管,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微塑料收集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大垃圾收集系统,所述船体的底部设有微塑料收集系统;所述大垃圾收集系统包括输送带(11)、输送带转动装置、输送带移动装置和收集仓(12),所述输送带(11)沿所述船体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收集仓(12)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1)后下方,所述输送带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转动装置下方带动所述输送带(11)上下移动;所述输送带(11)设置在所述微塑料收集系统前方,所述输送带移动装置包括控制电机(112)、丝杆(18)和滑块(19),所述控制电机(112)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杆(18)连接,所述滑块(19)与所述丝杆(18)螺纹连接,所述输送带转动装置通过支座与所述滑块(19)固定连接;所述微塑料收集系统包括第一收集筒(31),所述第一收集筒(31)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1)后下方,所述第一收集筒(31)包括旋液分离外壳(313)、微塑料过滤外壳(311)、过滤芯外壳(312);所述旋液分离外壳(313)、微塑料过滤外壳(311)均为薄壁中空圆柱体;所述旋液分离外壳(313)一端的端面圆心处固定安装有旋液分离电机(113),所述旋液分离电机(113)通过支架与扰流挡圈(318)连接,所述扰流挡圈(318)内壁上均匀设有浆板(2);所述旋液分离外壳(313)另一端安装有微塑料过滤外壳(311),所述旋液分离外壳(313)直径大于所述微塑料过滤外壳(311)直径,所述旋液分离外壳(313)与微塑料过滤外壳(311)间设有泥沙排出缝隙(310);所述微塑料过滤外壳(311)内两端处各设有一钢架(315),两端的所述钢架(315)中间设有过滤芯外壳(312),所述过滤芯外壳(312)设置于所述微塑料过滤外壳(311)内,所述钢架(315)上设有过滤电机,所述过滤电机上安装有过滤螺旋桨(314);所述过滤芯外壳(312)内设有分级过滤系统,所述分级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系统(317)和第二过滤系统(316),所述过滤芯外壳(312)垂直上方位置的所述微塑料过滤外壳(311)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轴截面大小等于所述过滤芯外壳(312)的轴截面大小,所述开口周边设有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微塑料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系统(317)包括多层目数不同的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系统(316)为双层棉及无烟煤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系统(317)内的过滤网呈凸起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玮,陈岁繁,郭文彬,陈旭洋,黄文娣,袁中澳,姚子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