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触控感应器技术

技术编号:364304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触控感应器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在透明基材上双面涂布光刻胶打底层,经曝光照射、显影形成图案驱动层;S2.在图案驱动层上,化学镀一层用于黑化的钯金属,形成第一黑化层,厚度为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触控感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触控感应器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触控的应用和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用到触控功能,同时对于触控感应器或触控感应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氧化铟锡(ITO,IndiumTin Oxide)工艺正逐步被高灵敏度,低阻抗的金属网格技术所取代,目前主流的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中,金属网格主要为铜系金属网格和银系金属网格,由于铜以成本较低且导电性优异,成为了金属网格技术材料的首选。但是,铜金属不仅不透明,而且还会反射光线,在有光的环境中,触控感应器内的金属网格会反射光,造成金属网格感应器的外观视觉效果,因此需要降低铜金属网格的可视性。
[0003]现有的触控感应器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中,如图1,铜金属网格技术使用的基材是透明的薄膜材料,即透明基材1,透明基材1两面分别镀有金属网格2,金属网格2分别为TX

发射电极和RX接收电极,分布在透明基材1的两侧,在用户正视触控感应器时,不仅会看到一面的TX

发射电极的金属网格2,还能看到另一面RX

接收电极的金属网格2,以及透明基材1上涂有光刻胶和催化剂经曝光显影后透明的图案驱动层5。
[0004]为了降低金属网格2的可视性,现有技术通常对铜金属网格表面进行黑化处理,形成黑化层6,常用的黑化处理方法为先镀铜金属网格,然后在铜金属网格的表面氧化黑化或硒黑化。金属网格的表面氧化黑化为将铜金属网格的铜表面进行氧化,表面形成黑色的氧化铜,依靠黑色的氧化铜来达到降低铜金属可视性的效果;金属网格的表面硒黑化,为通过浸泡含硒的溶液在铜金属网格表面上形成深蓝色的硒化铜;以达到降低金属网格2反射率及可视性,但这两种黑化方法,对于TX

发射电极的金属网格2与透明材料背面RX

接收电极的金属网格2及涂覆在透明材料表面的光刻胶,在现有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中无法做到触控感应器的两面金属网格颜色完全一致无色差,从而导致了铜金属网格屏幕可视性效果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因此,迫切需要对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进行改进,来使正面和背面在视觉上具有同样的颜色体系无色差,进而来降低金属网格2的可视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金属网格上下表面均设有特定厚度的均匀同种金属黑化层,来克服触控感应器金属网格在一面观察时,基材两面的金属网格,颜色体系完全一致无色差,进而降低金属网格的反射率和可视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触控感应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在透明基材上双面涂布光刻胶打底层,经过曝光照射、显影形成图案驱动层;
[0010]S2.在图案驱动层上,化学镀一层用于黑化的钯金属,形成第一黑化层,厚度50

100nm;
[0011]S3.在步骤S2中的第一黑化层上化学镀上一层铜金属,形成金属网格,厚度为400

1000nm;
[0012]S4.在金属网格上,通过化学反应将S3中金属网格的金属表面置换为用于黑化的金属,形成第二黑化层,厚度为50

100nm。
[0013]本制备方法通过在形成金属网格之前,在图案驱动层上镀50

100nm厚度的第一黑化层钯金属,并镀厚度为400

1000nm的金属铜后,再次表面置换形成相同的第二黑化层钯金属,该方法通过卷对卷金属网格加法制程进行改进,实现了在金属网格两面同时降低金属网格的亮度、可视性,并极大降低黑化层的色差,且制备工艺简单。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黑化层和第二黑化层的厚度相同。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发现,第一黑化层和第二黑化层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达到较好的降低可视性的效果,如果黑化层厚度过高,沉积的黑化层会逐渐呈现金属色,发亮的黑化层会导致金属网格的亮度增加,可视性变差,黑化层厚度不同,会导致触控感应器的一面的TX

发射电极和另一面的RX接收电极存在色差,导致无法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效果。
[0016]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化学镀,使用的溶液组成和反应条件为:
[0017]溶液组成:1

3g/L可溶性钯盐、4

6g/L次亚磷酸盐、14

18g/L络合剂、150

200ml/L弱碱、0.5

1.0g/L分散剂;反应条件:pH值6

8,温度55

60℃。
[0018]该化学镀钯是利用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可溶性钯盐提供了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钯离子,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钯离子还原为钯单质,络合剂可以细化钯的结晶,得到致密的钯层,从而提供稳定的黑化层。弱碱为该反应提供弱碱性环境。影响钯沉积速度的主要是钯离子的浓度以及镀液温度,随着钯离子的浓度升高,温度升高,沉积速度是逐步上升的,但为了得到结晶细致且结合力良好性能稳定的钯黑化层,需要控制钯的沉积速度,本化学反应为:Pd
2+
+H2PO
22


(催化剂)Pd。
[001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化学镀的溶液组成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可溶性钯盐可以是常见的可溶性钯盐,例如氯化钯、硫酸钯等;次亚磷酸盐可以是常见的次亚磷酸盐,例如次亚磷酸钠、次亚磷酸钾、次亚磷酸氨等;络合剂可以是常见的络合剂,例如乙二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氨、柠檬酸钠等;分散剂可以是常见的分散剂,例如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分散剂NNO等;弱碱可以是常见的氨水。
[0020]更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化学镀,其化学镀的溶液组成和反应条件如下:
[0021]溶液组成:1

3g/L氯化钯,6

8g/L乙二胺,4

6g/L次亚磷酸钠,8

10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0

200ml/L氨水,0.5

1.0g/L聚乙二醇200;反应条件:pH值6

8,温度55

60℃。
[0022]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实验中发现特定分散剂聚乙二醇200加入可以使得上述配方能够制备分布和色度更加均匀的黑化层,从而控制得到均匀的黑化层,但聚乙二醇200加入过量反而会影响反应速度,进而导致可视化效果变差。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透明基材上双面涂布光刻胶打底层,经过曝光照射、显影形成图案驱动层;S2.在图案驱动层上,化学镀一层用于黑化的钯金属,形成第一黑化层,厚度50

100nm;S3.在步骤S2中的第一黑化层上化学镀上一层铜金属,形成金属网格,厚度为400

1000nm;S4.在金属网格上,通过化学反应将S3中金属网格的金属表面置换为用于黑化的钯金属,形成第二黑化层,厚度为50

1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化层和第二黑化层的厚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化学镀使用的溶液组成和反应条件如下:溶液组成:1

3g/L可溶性钯盐、4

6g/L次亚磷酸盐、14

18g/L络合剂、150

200ml/L弱碱、0.5

1.0g/L分散剂;反应条件:pH值6

8,温度55

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金属网格可视性的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化学镀使用的溶液组成和反应条件如下:溶液组成:5

10g/L可溶性铜盐,15

20g/L螯合剂,6

10g/L甲醛,0.03

0.06g/L稳定剂,6

9g/L强碱;反应条件:温度38

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轩赵亚永陈润坤郎聪王钧江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